APP下载

思想与行为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与徐志远商榷

2013-02-18李兴建贾文慧

关键词:规定性教育学起点

李兴建,贾文慧

(1.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荷泽学院单县教师教育学院社科系,山东 单县 274300)

思想与行为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与徐志远商榷

李兴建1,贾文慧2

(1.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荷泽学院单县教师教育学院社科系,山东 单县 274300)

徐志远写的论文《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而不可能是其他范畴。此论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有它自身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但是,思想与行为这一对范畴,并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规定性,思想与行为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相比较而言,利益,而不是思想与行为,更适合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思想;行为

徐志远在他的论文《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而不可能是其他范畴。”[1]这是把思想与行为当作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笔者认为,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一、思想与行为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量的规定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的量的规定性:一个范畴,而不是两个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这个概念,由张耀灿最先使用。他指出,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必须“从一个恰当的起点范畴出发,一步一步地推演出”[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结构。“一个恰当的起点范畴”这个表述语句,准确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必须具备的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在量上只能是“一个”,在质上必须是“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质的规定性在稍后讨论,这里先从“量”上来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规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在量上只能是“一个”,不是人为的随意规定,有其学科上的客观依据。第一,数学上的依据。从数学上讲,起点就是起始的那一个点,起点具有唯一性,作为起点的,只能是一个点,不能是两个或更多个点,例如,从点A到点B作线段AB,线段AB的起点是什么?就是一个点,即点A,不能够把两个或多个点都作为线段AB的起点。同样的道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只能是一个范畴,不能是两个范畴或多个范畴。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在量上只能是“一个”,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实现科学化,必须在理论上建立起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所谓逻辑严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不存在彼此脱节的现象。怎样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呢?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必须从一个恰当的起点范畴出发,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包括各个范畴和原理;第二个条件是,从起点范畴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部科学内容的过程,必须合乎逻辑,不允许有随意的逻辑跳跃、颠倒或脱节现象。第一个条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限制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在量上只能是“一个”,在质上必须是“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在量上只能是“一个”,是因为,只有从同一个起点范畴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部范畴、原理和内容,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内部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内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归根到底是由于它们是从共同的一个“源头”——同“一个”起点范畴——引申出来的。因此,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各个范畴和原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结构的严密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作为逻辑起点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原理和其他内容的起点范畴,就只能是一个,不能是两个或多个。很明显,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是两个,即从这两个范畴出发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则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就不是收敛于一个范畴而是两个范畴,不是收敛于一个点而是二个点,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归根到底是取决于这两个起点范畴之间的逻辑联系程度,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是没有保证的。

如上论述,从量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只能是一个范畴,不能是两个或多个范畴,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量的规定性。

(二)思想与行为是一对范畴,不是一个范畴,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量的规定性

“思想与行为”究竟是两个范畴,还是一个范畴?这个问题必须给出明确的回答。毫无疑问,思想与行为确实是两个范畴:思想是一个范畴,行为又是一个范畴。徐志远的论文《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把思想与行为当作两个范畴的,在对这两个范畴分别做了很详细的解释后,得出结论:“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而不可能是其他范畴。”要注意到,“思想与行为”的量的限定词是“这对”,一“对”就是两个,很明显,徐志远已经明确地肯定思想与行为是一对范畴,一对范畴就是两个范畴,不是一个范畴。

既然,思想与行为是两个范畴,不是一个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在数量上只能是一个范畴,不能是两个范畴,显而易见,思想与行为就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的量的规定性,则思想与行为这一对范畴不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二、思想与行为也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质的规定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质的规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必须是“恰当的”,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质的规定性。怎样实现这个规定性呢?从操作的层面上理解,是指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恰当的”范畴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恰当的范畴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则从结果上看,就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的质的规定性。为了能够选择一个恰当的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恰当性进行具体化。

列宁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存在、无、变易(dasWerden))(不要其他东西)出发,引申出范畴(不是任意地或机械地搬用)(不是‘叙述’,不是‘断言’,而是证明),——在这里,在这些基本的东西里,‘全部发展就在这个萌芽中’。”[3](P79)

列宁所说的“最简单的东西”,就是指起点范畴。按照列宁的这一句话,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在质上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简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里最简单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总是从最简单开始,逐渐变为越来越复杂。列宁说的“必须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引申出范畴”,其中的“最简单的东西”就是指起点范畴,“引申出范畴”是指从起点范畴引申出其他范畴。显而易见,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引申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部科学内容,则这个起点范畴必须比其他一切范畴都更简单,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里最简单的东西,不是最简单东西就不能当做引申出其他一切范畴的起点范畴。二是关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必须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部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要保证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就必须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部发展”的萌芽。所谓萌芽,就是终极原因。有原因才有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内容的萌芽,才可以从萌芽生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必须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标志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最简单基本的东西;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全部发展的萌芽。

(二)思想与行为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思想与行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最简单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简单的范畴,落脚到现实生活中,起点范畴必须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简单的东西。所谓最简单的范畴,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领域内,起点范畴本身可以引申出其他范畴,而起点范畴本身是不能够被其他范畴引申出来的。

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分析,思想与行为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最简单的东西。一方面,从形式上看,即使假定思想与行为比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一切范畴来说都更为简单,也还必须在思想与行为这两个范畴中作出比较:究竟是思想范畴更简单,还是行为范畴更简单?因为从逻辑上讲,思想与行为不可能同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最简单的东西。最简单的东西只能是唯一的东西,而不可能是两个东西。所以,把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当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最简单的范畴,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另一方面,从内容上看,无论思想或行为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最简单的东西。先看行为。行为,是指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行为是从思想引申出来的,思想比行为更为简单,所以,行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简单的东西。

那么,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简单的东西吗?要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来判断这个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经典的定义是:“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P4)从这个界定来看,思想似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因为在这里,思想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在这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思想,是有条件限定的,是特指“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所需要的”这一用语所指的就是利益。原来,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灌输的思想,是由利益决定的。既然是利益决定思想,则利益范畴比思想范畴更为简单,思想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简单的东西。

第二,思想与行为没有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全部发展的萌芽。从逻辑上判断,思想与行为两个范畴之中,只有其中一个范畴才可能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部发展的萌芽。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与行为范畴相比较,思想范畴更可能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全部发展的萌芽。如果说思想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发展的萌芽,则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最终原因。但是,思想决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终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终极原因,应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去寻找。如前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需要的思想品德”,但是,思想不是最终目的,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现实利益才是最终目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因为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5](P10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背后所反映和代表着的一定的利益。是利益,而不是思想,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发展的萌芽。

(三)仅仅断言而不是论证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不足为据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起着“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作用,起点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建构中承担着向外引申其他范畴和全部内容的应用功能。如果作者坚持认定思想与行为这一对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则应当在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这一对起点范畴的过程中去进一步证明:从这一对范畴出发,确实能够引申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范畴——就如同要证明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就必须从利益这个范畴出发,引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范畴一样。[6]

但是,作者只是在论文中断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一步步、一层层地推演和展示出其中蕴含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及其属性的逐步、逐层逐级的表露过程”[1],但是究竟如何具体地“推演和展示”,作者没有下文去做进一步的说明。作者认定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起点范畴的观点,未在应用中得到求证,可以说不足为据。

综上所述,思想与行为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比较而言,利益范畴更适合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1]徐志远.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2(12).

[3]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李兴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引申路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

Thoughts and Behavior Ought Not be the St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Some Disagreement with Xu Zhiyuan

LI Xin-Jian1,JIAWen-hui2
(1.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School of Marxism,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2.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of Shanxian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 Heze University,Shanxian 274300,China)

In his paper“Thoughts and Behaviors as Logical St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Xu Zhiyuan believes that start of the teaching should be no other but thoughts and behaviors.I have some disagreement.The category of“st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should be defined by its quality and quantity,which,however,cannot be used to define thoughts and behaviors.Hence neither thoughts nor behaviors can be the start.Interests,when compared with thoughts and behavior,w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the categ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starting category;thoughts;behaviors

G41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3.04.007

1674-8107(2013)04-0038-04

(责任编辑:韩曦)

2012-12-27

江西社科规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双主体与双途径研究”(项目编号:09ks203)。

1.李兴建(1972-),男,江西上犹人,讲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政理论研究。

2.贾文慧(1968-),女,山东单县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规定性教育学起点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我的“新”起点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