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现场改善管理与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2013-02-18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 州 5 45007)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不断弱化,制造型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将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1]。制造型企业的顾客在品质、价格、快速响应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员工要求更为安全、健康、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2],更短的工作时间,更高的劳动报酬。尤其是在2012年,中国制造企业面临了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以及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在未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唯一选择就是正视困难,解决问题,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满意客户与员工的合理诉求。
企业最大的资源和依靠就是企业员工,只有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才能更为有效地改善公司生产运营管理,更加快速地提高公司自我进化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绝大多数的问题发生在现场,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源自于现场。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发挥员工主人翁的作用,引导员工更好地进行合理化建议以及现场改善,营造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氛围,有效推进精益生产,最终实现制造型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为有效指导和规范制造企业推进现场改善工作,并对现场改善案例进行公平、客观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优秀案例的奖励提供依据,本文重点针对制造型企业现场改善管理流程,以及现场改善案例的定量评估方法展开了研究。
1 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
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改进和完善公司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建议,合理化建议重点强调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和建议,但是不足之处是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亦未能对改进过程进行必要的跟踪与反馈。为了实现问题闭环,确实提升企业制造能力与管理水平,必须在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实施现场改善管理。现场改善是指改善者针对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完成改进。现场改善从经济效益能否进行核算进行分类,包括有形改善和无形改善。有形改善是指能直接计算出节约效益的改善,如:节约物料、能源、工作时间、减少库存、工作场地、降低品质反馈率等。无形改善是指不能直接计算出节约效益的改善,如人机工程改进、安全隐患改进、现场5S改进等。现场改善从改善项目性质进行分类,包括安全、人员、品质、响应、成本、5S及其他等6类现场改善。
2 现场改善组织机构与工作方法
2.1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现场改善强调“三现”(现场、现实、现物),跟一线员工关系密切。但在实施过程中,领导层的引导方法与支持力度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场改善工作能否成功、能否持续。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的制造型企业现场改善工作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充分明确其成员与职责,是现场改善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
(1)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评审委员会,由公司最高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由各生产单位的最高领导和负责生产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提出或修订公司合理化建议、现场改善活动的政策方针和总体规划;批准现场改善活动的年度经费预算;制定现场改善活动的工作流程;审查和监督现场改善活动的实施;总结、评估、奖励每年的现场改善活动。
图1 组织机构
(2)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管理办公室,负责合理化建议、现场改善活动的登记、存档、整理、组织评审、结果公告等工作。
(3)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管理小组,由各生产单位最高领导任组长,组员由各部门主管领导、部门改善专员、部门财务评审专员担任。管理小组负责批准本生产单位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活动的政策方针和总体规划;负责本生产单位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活动氛围的营造;负责建立现场改善活动推进组织机构,设定一名改善专员;负责支持全员改善方法的培训和指导;负责跟踪、考核部门的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考核指标达成情况;负责改善评审和奖励。
(4)生产单位改善专员,由生产单位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管理小组任命。改善专员负责制定本生产单位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工作计划;负责收集统计现场改善数据、统计;负责审查和监督重大改善的实施,组织相关部门对有争议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进行仲裁;负责组织开展改善方法的培训和指导;负责总结、积累、组织学习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推进经验,组织全员改善小组推广优秀改善;负责对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和存档。
(5)生产单位财务评审专员:负责提供改善效益换算需要的财务数据,对改善效益超过一定数额的改善活动进行效益公示及结果审核。
(6)改善实施部门:负责对改善申报进行实施、控制、跟踪。
2.2 现场改善管理流程
制造型企业现场改善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2《现场改善管理流程》所示。
图2 现场改善管理流程
(1)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申报现场改善
为充分挖掘企业各个环节中隐藏的问题,鼓励全体员工积极提出更多可利用的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作为现场改善的第一个环节被纳入了现场改善管理体系中。员工或团队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填写合理化建议申报表,并将其提交与部门改善专员进行现场改善申报。
(2)审查改善申报
改善专员先对现场改善申报进行初审,如认定申报内容合格并采纳,即可组织实施;如认定申报不合格或不能采纳,应告知提议人未采纳的原因。
(3)实施现场改善,编制改善记录
由改善专员或部门领导批准后,由改善个人及团队组织实施。改善实施完毕,改善者需对改善活动进行记录,并定期提交与改善专员。
(4)改善活动记录的审核和存档
改善专员到改善现场对改善活动记录进行审核,负责对整个改善活动记录表的数据正确性和描述完整性进行审查。
(5)评审与奖励
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评审委员定期举办评审会,选出优秀改善案例,给予奖励。
3 现场改善案例定量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定义
将现场改善案例的评价指标定义为创新性I1、可行性I2、实施效果I3、固化性I4和推广性I5共5个方面。在创新性方面,改善活动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新颖性,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在可行性方面,改善活动解决方案在现场实施过程越易于操作越好,需求的投资与外部支持力度越小越好;在实施效果方面,改善实施后,对品质(Q)、安全(S)、响应(R)、成本(C)等方面具有的正面作用越大越好;在固化性方面,纳入工艺、流程、制度、规定或可视化标准,能持久保持,防止问题重复发生;在推广性方面,方法和经验可被运用于工段、生产单位乃至整个公司范围,运用越广越优。
3.2 综合评定值计算
首先,采用关联矩阵法(逐对比较法)[4],求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Ri。假如指标创新性I1和可行性I2相比,前者重要,得分2分,后者得分1分;二者同等重要,则都得分1.5分,依次类推。依据各评价指标的累计得分计算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权重表
然后,由专家群体确定评价尺度,如表2所示,对不同指标下进行统一度量,便于求加权和。
表2 评价尺度例表
最后,根据表1和表2计算现场改善案例的综合评定值S。
计算公式为:
式中,
Vi是第i个评价指标的得分;
Ri是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4 结束语
(1)在阐述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改善重要意义和含义的基础上,构建现场改善组织机构,明确其构成成员和职责,并设计了相应的现场改善管理流程,为现场改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和规范。
(2)利用关联矩阵法(逐对比较法)构建现场改善案例定量评估模型,实现对现场改善案例的客观、定量评价,为现场改善案例的定量评价以及现场改善奖励的实施提供了方法支持与理论依据。
[1]董达善,俞 浩.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9):36-40.
[2]郭 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汪应洛.系统工程(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