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论课程存在问题及原因探析

2013-02-15方拥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新课程中学

方拥香

(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论课程存在问题及原因探析

方拥香

(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在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其原因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课程的忽视;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关注度不够;新课程改革本身存在问题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新课程改革;原因分析

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是研究中学政治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科,是高师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专门课程。作为唯一的面向中学政治教学实践的课程,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应走在改革的实践的前列,积极倡导、引领新课程改革,学习、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调整目标、改进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评价方式,研究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在介入新课程改革方面表现并不积极,不仅进一步促成了中学政治学科改革的步履蹒跚,而且使整个中学政治教学质量徘徊不前。积极探寻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状况并从多角度分析课程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对课程进行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一、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滞后于新课程的改革

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滞后于基础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理念陈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育思想、理论、理念是引领教师摆脱低层次的局限于简单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技能培养、教学方法的传授的导向,也是引领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的行动指南。新课程改革首先是理念的革新,它是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下指导的进行的,着力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方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首先要更新课程理念,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人才观,作为教师与学生行动的指南。现实的情况是,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理念封闭、落后,单纯关注课程本身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中学政治教学论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注重于单纯的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忽略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的武装学生的头脑,无法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以指导学生的实践行为;满足于提供一般的中学政治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职前教育,面不是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陈旧的课程理念是制约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发展的首要原因。

(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过程,在交流、对话、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构建知识。而且,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与学科本身特色要求课程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但是长期以来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一重讲授轻能力的训练,长期以来,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学生完整地灌输理论知识,以讲授代替实践,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在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依然盛行,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思考、探索、建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对课程学习应付了事。也有教师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纳入到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是这些相对比较少,对于整个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影响不大。

(三)教学内容落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些优秀的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积极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成果引入到师范课堂,主动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变革,出版了一些包括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的教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邝丽湛《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及《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胡田庚的《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孟庆男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刘强的《当代中等学校德育学科教学论》,谢树平《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等》,这些教材对于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但这些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涉及到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观念的内容较少,只有两本教材中有单独的一章介绍新课程理论,其他教材没有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作相关的介绍;二是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分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程标准是本门学科的指南,而教材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中学政治教学论教材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程标准有深入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从几本教材中来看,涉及到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偏少,而有的教材内容只作呈现不作分析;三是中学政治教学论教材的内容跟不上中学政治改革的步伐。实践是具体的、变化的、发展的,而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存在着难以体现学科前沿的弊端;四是现有的教材对新课程要求的能力培养的缺失,尤其涉及到师范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内容更少;五是中学政治教学论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原则化,其中有几本教材在呈现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增加案例分析、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等栏目,但只是少数。从总体上看,主要是一些实践原则、策略建议,缺乏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原因探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忽视

教育行政部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培训、推动与控制方向的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步进行”。[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如各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讲座,研讨等活动,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内容、评价等在较短时间里得到了推广,效果显著。但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开展相反的是,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母机”的师范院校却被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忽视了,这种忽视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师范院校尤其是二类师范院校被置于新课程改革之外。改革的参加者主要是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中小学校和少部分一类师范院校,大量的二类师范院校尤其是学科教学论教师被置于改革之外,在这种状况下,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与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组织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相关的培训极少。培训是学习新课程理念、方法、内容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之初,教育行政部门曾组织学科教学论教师参加过培训。在随后的几年间,几乎为空白。笔者担任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以来的几年里,未参加任何形式与新课程有关的培训,那些具有特色的、针对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培训更是从未有过。中学教学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理论主要是通过自学、摸索、研究来实现的,而这种自主的学习与摸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影响对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把握,在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师范院校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并为基础教育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意识淡漠

新课程改革规定,“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1]师范院校要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参与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来,研究改革的精神和走向,想基础教育之所难,急基础教育之所虑,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竞争的激烈,师范院校为求生存与发展,将定位由原来的职业型、教学型大学向综合型、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开立众多的非师范专业课程。这种转型使师范院校渐渐放弃传统的教师教育优势,“重学术而轻师范”,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学科教学论课程逐渐边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院校更关注“教什么”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其课程设置占所有课程比重的60%—75%,而忽视“怎么教”的教育学、心理学与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其课时占总课时的10%。从课程内部情况来看,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设置单一,一般仅有中学政治教学论一门课程,既要承担理论教学的重任,又要培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因此缺少对新课程的关注,涉及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内容少,更没有专门的课程介绍新课程改革,也没有通过其他的途径积极向学生宣扬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或邀请中学政治教师或课程改革的专家到师范院校做相关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报告,导致师范院校的远离新课程改革,大学教师与师范生主动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的积极性不够。转型也使师范院校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更关注教师的科研和学历的提升,对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关注度不够,忽视中小学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没有广泛开展对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没有对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基础教育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意识淡漠。

(三)新课程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动态的教育变革,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出现了“落差”现象。邝丽湛将新课程改革的“落差”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落差”是由于理想课程与文本课程转换、文本课程与领悟课程转换、领悟课程与运作课程转换、运作课程与经验课程转换形成差。由于这些落差的存在,使得新课程改革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危机,彭泽平将其概括为1.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典型的城市中心取向,轻视农村的发展;2.新课程对学生及人的民主的个性培养缺乏足够的注意;3.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在推进方式上采取“硬着陆”的“革命方式”,导致课程实施困难;4.对人的批判思维、理智反思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和危机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与进程,也影响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学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就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在新课程改革地区不平衡问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某些学校实施得很好,在某些地方就不尽人意;又如发展性评价与考试关系如何处理问题、全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等等……。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生存,教学与研究的难度加大,是忠于“理想”还是屈于“现实”,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两难问题;对于学生来讲,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使师范生在刚走向工作岗位时感到迷茫,满怀改革的热情却发现与中学教学的现实格格不入,很快便会同化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这些都导致了中学政治教学论在课程改革面前的迷茫。因此,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四)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作为课程直接实施者的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在教学论课程改革中担负着重任,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密切关系,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是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停步不前的直接原因。

1.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影响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改革态度的内在原因。职业认同度高的教师在工作中往往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积极探索,而职业认同度低可能导致教师“得过且过”,消极度日。基础课程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认同度。而教师职业认同感低则是阻碍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由于师范院校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忽视,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在“教育学科与学科专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教育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夹缝”中生存,这些“夹缝”不仅使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发展受阻,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忽视甚至轻视,“专业课教不好,只好教教学法”反映了教学论教师的地位。由于本学科发展困境与外界的忽视,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职业认同度低,对自身的学科地位怀疑甚至是动摇,对本学科的前途感到迷茫,难以感受到职业带来的满足感与愉悦感,因此,对于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教学与研究方面消极、被动,不关注现实的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不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学政治教学的实施现状。

2.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化,任何一种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理念做背景,都受一定的理念支配。[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他们提升自身的素质,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的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影响,使他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倾向,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学习者缺乏参与性、自主性、实践性和选择性,不利于教学能力的形成。其二是在实践中存在着经验化的倾向。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的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做法。这种训练仅凭教师个人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并未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将带入到教学实践中,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方式融为一体,这种形成的教学技能只能是一种简单、低级的教学技术而不是教学的艺术。

3.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薄弱。从培养上来看,近年来随着中学政治教学论硕士点的招生,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质量已出现较大的改变,但从全国来范围来说,具有中学政治教学论硕士点的学校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全国还没有一个博士点,与其他学科教学论课程相比,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培养相对落后,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从来源上看,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主要来源或是有较丰富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的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学术方向、学术兴趣转移到中学政治教学论方面的、或是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从事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或是聘请中学政治教师或教研员担任,甚至于一些地方院校将从事其他学科教学、学科科学研究有困难的教师转为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具体到每个师范院校,由于课程的单一,没形成体系,任教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教师少,一般是1至2个,又无法与学院的其他学科教学论教师组建研究团队。这导致了两方面的恶果:一是导致了中学政治教师论教师既没有团队的归属感,在研究水平与能力上明显落后,也没有时间与精力从事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二是从事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狭窄,专业功底薄弱,教育理论知识贫乏,科学研究能力不足,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很少,对于整个学科的研究、规划、建设不能提出具有导向性的意见。教师队伍的薄弱使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发展缓慢,对新课程改革与本学科的衔接问题更显突出

4.与基础教育实践相脱节。中学政治教学实践是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成长发展的基石,是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教学与研究的起点、方向与落脚点,应植根于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由于师范院校的教学工作与中学政治教学实践缺乏必要的互动与联系,二者没有建立合作机构,也没有开辟互助合作的领域,不少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教学,缺少实践的支撑,常年将自己封闭在学校,很少与中学政治教师沟通,很少深入到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了解一线的教学情况,教学与基础教育实践相脱离,因此,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在中学实践的情况知之甚少,无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行动中来,更无法向师范生介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

新课程改革带给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发展不仅需要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为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发展提供资源、方向与空间,共同促进发展,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中学政治教师。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关文胜.高师院校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责任编辑:关新)

G651

A

1008—7974(2013)06—0127—04

2013—09—09

方拥香(1978-)女,湖南岳阳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肇庆学院2011年度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的反思与构建研究,立项编号:J11201123。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新课程中学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