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3-02-15赵彦杰袁华
赵彦杰,袁华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赵彦杰,袁华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以“校园文化品牌立项”的方式培育和弘扬校园文化,不但令大学的育人内涵更为深广,也促进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提升。
校园文化;品牌立项;传承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知识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因此,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能力,以增强“软实力”为突破口,提升全校的工作整体水平,成为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就如何有效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打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氛围的问题,我们在深入探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校园文化品牌立项”活动,以校级立项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弘扬、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思路,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所谓“校园文化品牌立项”,就是以校级立项的形式,促进和培育具有丰富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进而将其打造成校园文化品牌。此项工作以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为切入点,以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网络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载体和途径为动力,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于2011年正式开展本项活动,经过广泛动员、精心策划、认真评选,初步确立了24个富有特色、易于操作实践、符合大学生文化需求并能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建设项目。活动周期为两年,经过2011——2012年度的中期建设,已经培育出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明显、影响面广、有示范性、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校院两级校园文化体系,基本构建出“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格局,为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十大校园文化品牌”,进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品味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先进性原则。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紧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展示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与时俱进,使其具有时代精神。二是特色性原则。坚持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依托学校特色建设,深入挖掘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独创性强的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品格,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和历史积淀。三是示范性原则。坚持“以品牌带一般、以局部带整体”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品牌的引领、辐射和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品牌的设立应符合大学精神与文化内涵,能够彰显大学自身特色、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能让师生喜闻乐见并踊跃参与。我们在实施校园文化品牌立项时,充分考虑了学校的现实需要与长远追求,力求符合师生内涵提升和思维拓展的需求,这一做法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师德师风等。此项内容着眼于挖掘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内涵,在弘扬的过程中加以推广和深化,使之成为全体师生自觉遵循的人文精神与行为准则,最终形成育人效果明显、成系列化的精神文化成果。
(二)学术文化。包括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较高层次的学术论坛、讲坛、报告会、科技活动等形式。此项内容注重加强师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扶持适应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科技团队,进而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
(三)社团文化。包括各类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和礼仪活动等。此项内容重点在于培养校内文化艺术社团组织,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品牌效应。
(四)环境文化。包括具有学校特征的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形象标识等。着眼于发挥学校视觉形象标识系统、人文景观和显性载体的作用,使校园的山、石、园、林、路、楼等景点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和谐统一,陶冶师生情操。
(五)网络文化。包括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网页、网站、网络博客、网络论坛和手机短信等。在建设中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
(六)特色文化。包括地域特色、办学特色、校史校情和文化底蕴等。主要是依托学校特色化发展,挖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办学特色,使校园文化品牌切实成为能够代表学校发展历史、取得成就和特色内涵的“一张名片”。
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营造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的需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极具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一)传承文化传统,实现文化引领。
我校拥有八十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地处英雄城通化,“靖宇精神”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通化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品牌的形成,正是对这些优秀传统资源的积极传承。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人文社会学科优势,进一步挖掘、塑造,树立“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服务长白山区”的学校精神,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凝聚师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构筑师生们拳拳眷顾、奋发图强的精神家园。
(二)实行品牌管理,构建品牌集群。
在“校园文化品牌立项”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以大学精神、长白山文化、地域特色为核心内涵,以品牌管理理念构建文化品牌集群,采取积极措施,以品牌战略、品牌管理理念打造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品牌,以培育“十大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通师文化品牌集群,形成规模效应。“文化讲堂”、“品味书香”、“陶行知教育文化节”、“五月英语文化节”等立体、全面的文化品牌深入到广大师生学习成长的各个层面,真正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化育功能,形成了文化培育人才、人才承传文化的良性文化生态。
(三)凸显师范特色,弘扬地域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师范院校的教育特色而展开,始终坚持弘扬地域文化,传承民俗学科,大力弘扬和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学校结合自身的特色研究开展的“长白山满族剪纸节”、“师范生誓言”、“校园汉语言文字节”、“长白山植物文化节”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质。正是这种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精神气候和形式丰富、引人入胜的文化氛围,有效地传承和彰显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师生加入到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学习中来。
(四)完善建设机制,彰显育人功能。
大学讲坛文化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既是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素质教育的开放课堂,又是大学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新平台。通通过开办“教授讲坛”、“文化讲堂”,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敏锐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阐述新的学术见解、介绍新的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把创新人格的塑造和养成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氛围。同时,“寝室文化园”开拓并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真正达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寝室的目标;“青苹果礼仪队”、“美人松啦啦队”、“山莺合唱团”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校内外广泛的交流,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IT文化节”、“校园四季风光绘画展”、“法律志愿者在行动”等将主观学习与客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拓展了课堂教育的内涵外延,也使大学的育人体系更加完善。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培育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但令大学的育人内涵更为深广,也使得大学自身形象的提升更为直观和生动。以立项的方式打造和遴选校园文化品牌,无疑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掘和培育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的优秀校园文化,传承和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品牌文化,为高校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并形成特色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责任编辑:文章)
Campus Culture Brand Construction:Practice and Reflection
ZHAO Yan-jie,YUAN Hua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The campus culture is the soul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is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showing the image of the school,improving the school's degree of civilization.Campus culture has a subtl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students'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By means of"campus culture brand construction"nurturing and promoting the campus culture,not only mak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more deeper,but also promote the transmiss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brand project;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206.2
A
1008—7974(2013)06—0079—03
2013—07—10
赵彦杰(1979-)女,吉林通化人,党委宣传部,讲师。
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Y201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