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伴奏合唱《回声》谈拉絮斯的人文主义精神思想内涵

2013-02-15王冰周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创作精神

王冰,周硕

(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从无伴奏合唱《回声》谈拉絮斯的人文主义精神思想内涵

王冰,周硕

(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作为文艺复兴晚期的重要作曲家拉絮斯,所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不仅在创作手法上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在深度挖掘情感的追求与音乐形式呈现之间的密切联系上也充分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人与社会是以和谐为美,歌颂了以人为本才是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拉絮斯;文艺复兴;合唱;人文主义

无伴奏合唱是合唱音乐艺术中的一门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其特点是不与任何乐器组合,只用人声作为艺术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人声的不同声部、不同音色、不同音域、不同力度等方面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无伴奏合唱表现形式源于中世纪的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其作为世俗音乐的演唱形式是到文艺复兴后期才兴起,拉絮斯为这一音乐艺术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并为其表演形式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无伴奏合唱《回声》的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所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政治家巴尔达萨尔·卡斯蒂里昂涅写得《论宫廷的内侍官》中:“世界上没有比音乐更受人尊敬和受人夸奖的恢复疲劳的休息了,没有比音乐再好的医治灵魂疾病的药品了[1]431。”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人文主义从复古活动中获得启发,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杨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2]214。以人为本,以现世的、世俗的价值标准看待世界,以人的意志、人的情感来决定人的行动,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大力倡导的信念。[3]41无伴奏合唱《回声》高举人文主义精神这一鲜明旗帜,顺应人性解放的这一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唤起人的激情为目的,踏历史足迹迈新思想的步伐,诠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2]214拉索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恰恰就是这一美好理想的体现。所谓无伴奏合唱,即不用乐器伴奏的具有复调风格的合唱形式,是合唱艺术的最高形式,不但需要演员本身具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还需要整体间的协调、默契的配合,使之成为各声部既有鲜明的独立性,又相互映衬、交织,成为纯美、和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4]396。文艺复兴晚期拉絮斯创作的这一作品,无论是歌词描绘的情境和情感的抒发,还是音乐创作手法的创新和源于歌词内容变化而变化的曲式结构,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即音乐不再是宗教的附庸品而独立存在,音乐回归到了音乐本身当中来。

《回声》采用了意大利的民间歌曲体裁,其中融汇了意大利和法国等音乐风格,形象的模仿出了空旷山谷中回声的效果,向人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种种的美好与和谐。歌曲中形象描绘的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穷乐趣。曲子不只是作为表达作曲家心里构建的一幅图画存在,同时强调了自然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并且能够与人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可以看出拉索是坚定地站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立场上,把人摆在世界中心的位置上,用自己非凡的创造力,展示出了自己丰富的感性体验,强调了人的本性中的感情和意志等方面以情为主的情感表现。此首合唱抛开了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束缚,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片纯洁的净土,重新审视和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释怀,体会以人为本、崇尚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美好,体悟那音乐带给人们妙不可言的畅快。

二、无伴奏合唱《回声》作品的体裁、音乐语汇所展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拉絮斯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采用的是意大利牧歌体裁,以两组四声部合唱的形式,运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一群青年在山谷中与回声互相问答的情景,不仅具有回声的效果,而且表达出明朗乐观的情绪[5]36。作品完全是对自然的表现,写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其中和声构思、复调的轮唱手法,将宗教情绪一扫而空,极富人文主义艺术特征。[6]曲中卡农的创作手法的运用,生动的描绘出那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动人音响,形象的塑造了“回声”的艺术形象,使人有置身在群山幽谷之中的宁静、安详、清新、纯净的美感,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宽容、甜美、惬意和浩瀚,领略与大自然对话的自由和欢乐,充分享受着内心无比的宽广和愉快。拉絮斯运用生活中的音调,巧妙、细腻的音乐力度层次和音色的变化,将置身于群山环绕的大自然意境描绘的淋漓尽致。演唱形式采用了意大利威尼斯所特有的双重四部合唱形式,即以一组小型的合唱来呼应大型合唱,使刚唱过的音响造成山谷回响的效果,无疑是让这首合唱如虎添翼,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听众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更接近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理想中的古希腊音乐,从而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所具有的深刻动人的力量。

《回声》中以人的生活、人的情感、自然魅力为主要表现对象,在纵向和声与横向旋律关系的处理中,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丰富多样的情感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们,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音乐的旋律与语言修辞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并且为了使音乐同语言更为贴近从而加强其情感变现的清晰度,他们推出了单旋律音乐风格[3]43。音乐能够真实的反映人的思想与情感,表现人生、表达人性、宣泄情感、寄托理想等等,音乐中的旋律是灵魂,促使了主调音乐风格的诞生。《回声》中的第一组四部合唱突出的是Soprano女高音声部,纵向的和声将突出的旋律加厚,变得丰满富有色彩,第二组四部合唱总是在第一组合唱队演唱的后两拍完全模仿进入,补充横向连续的不间断音响,并且在音色和力度上加以变幻,营造出山谷时隐时现的回声效果。这种主调和声创作手法与复调音乐精巧的技术手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让拉絮斯在歌曲声部间处理的游刃有余,体现了自然界回声与人的生命力的完美结合。歌词的作用和重要性显而易见,将作曲家的创作理想从遵循歌词的节奏节拍和欣赏歌词的角度出发,展示出了创作音乐、诠释音乐、审美音乐都是因音乐准确、清晰而有效地表现和打动人的情感作为最终的审美理想。和声进行富于调性化特征,已然见较为频繁的使用变化音,和声多还是以常见主属、主下属关系进行,旋律常作级进进行和偶尔的跳进进行,以符合歌词的内容和语调。高超的运用复调创作手法,两组四声部的轮唱,此起彼伏的纯美声音始终萦绕在耳畔,大胆地拓宽了表现手段,再施以力度的巧妙对比,层次分明的变化将“回声”描绘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作品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的精神、人的价值、人的本质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三、《回声》作品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思想的美学价值

(一)人与自然彼此尊重具有一体性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无伴奏合唱《回声》,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家拉絮斯所要表达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交融的一体性关系。他的这种意识、思想、理念通过演唱的旋律、形式以及情绪等方面呈现出来,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音乐的妙趣横生不仅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够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大自然地静谧、浩瀚与人类的朝气、活力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人与自然应是一个统一体,彼此尊重顺应变化发展,当我们需要一片绿叶,大自然就会带来整个春天,回声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人为本的精神取决于人的态度,质朴、简洁、自由、清新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期待和追求,用音乐来表现文字所展示的情境,用音乐的感性服务诗歌的内容,能够表达作曲家的意愿。作曲家描绘的大自然与人有着共通性,音乐所表现的自然现象——回声,是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真实写照,大自然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无尽的宝藏,我们只有彼此尊重,相互热爱,才可以通过音乐艺术这一形式来表达我们的人格——人的存在。

(二)音乐家的才能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思想都被禁锢在宗教中,音乐作品创作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遭受着一定的限制和束缚,音乐家的才能和创造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人类社会所倡导的、崇尚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将人们从中世纪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原来的音乐创作形式和内容都不能足以表现人们内心的信仰、多彩的人生和丰富的生活等等。新的思想和生活内容需要通过新的形式来承载,这无疑使音乐家的才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回声》在这方面就有突出的表现,拉絮斯运用的创作技法以卡农为主,合唱中的声部与声部之间强调的是高声部,使其旋律性得到有效的突出,我们在其合唱中不仅享受到合唱的“交响”魅力,呈现的层林尽染、群山环绕、山峰耸峙的形象画面,同时卡农创作手法的运用,淋漓尽致的将山谷中的回声生动形象的再现出来,音乐真诚、单纯富有张力,表达出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更展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生的态度和人生的追求。合唱曲《回声》中肯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自由意志,音乐家的才能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音乐的情感追求和表现形式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将个性、情感的表现作为其表现的艺术理想,音乐注重抒情的心理刻划,结构完整,创作手法丰富,并有着富有个性与表现力的主题,尤其在创作世俗音乐中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中世纪时期认为“大自然为恶之根源”,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则将无限美景付诸于笔端,不仅歌颂了人的创造力,肯定了人性,同时把人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我们通过《回声》这部无伴奏合唱中可以了解到当时音乐创作的主要技法——卡农的巧妙应用,短小的乐句,旋律清新上口,音符在级进的基础上,适当的跳进进行,将山谷的回声与年轻人充满朝气、乐观向上、活泼调皮的音乐形象塑造的清晰可见,反映了音乐家对生活点滴的观察和热爱,歌颂的是人的喜怒哀乐,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思想核心。《回声》的歌词已经清楚的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交代的较为清晰,那种富于童趣、活泼、欢快、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音乐的力度、速度、跳音和弱起等音乐手段对歌词进行扩展、补充和强调,情感的追求与表现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乐本身就是热情的心灵的表现,人文主义者们强调的模仿,其对象除了自然界的景物之外,所关注的中心是人,是人的情感。[7]131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的最后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的重要作曲家——拉絮斯,所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在创作手法上和表现内容上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认为人与自然具有一体性,人的创造力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确证了人的价值和人的重要性,并且在深度挖掘音乐的和谐与人的听觉、情感的追求与音乐形式呈现之间的密切联系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人与社会的以和为贵,和谐为美,歌颂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才是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1]钟子林.何乾三音乐美学文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99.

[2]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4]冯伯阳.音乐作品欣赏导析[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5]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6]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品风)

J642.53

A

1008—7974(2013)06—0076—03

2013—07—10

王冰(1972-)女,吉林通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美学。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创作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拿出精神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