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2013-02-15戴安良刘德伦
戴安良,刘德伦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及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均以较大的篇幅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问题;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建设措施等作了全面部署。《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3]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认识和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等问题,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物质和精神内容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成功。在精神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其他建设不可替代的。这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能够引领人们正确选择思想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文化,只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它主要包括引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价值目标、道德规范、民族精神等内容。”[4](P1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率和支配地位,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才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异常激烈。“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机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社会存在发生的变化,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5]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求得发展而不迷失方向,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体系的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系统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还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和主流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可以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世情、国情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导致的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出现的新变化决定的。“在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5](P8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打破了原有价值观念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一是价值本位发生明显改变。长期以来,集体本位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居于一元的、主导的地位,这种价值观以集体意志来衡量个人的价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这种以社会、集体为本位和中心的价值观,使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失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得以确立,个人意识开始生长。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并积极追求其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需求,自我意识、成就欲望明显增强。原有的以无私奉献、无条件绝对服从集体的集体本位价值观正在向以追求个人利益、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转变。二是价值目标发生明显位移。曾几何时,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而努力奋斗,是广大党员乃至社会公众的最高价值追求,然而,这一价值观念的普遍性、主导性在当今面临严峻挑战。当今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以往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正在弱化,而注重个人和追逐金钱的现实主义、世俗主义价值观却受到许多人的推崇。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势难免会引起社会浮躁心理,导致社会整体责任感下降,并有可能在思想和行动的相互影响中形成恶性循环,催生出更多复杂的问题。
面对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性和艰巨性更加凸显,同时也会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呈现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发展的状况。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发展受制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是人们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状态、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得出的理论观点,是对可取的或想要的社会状态的构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合目的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作为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和实际运动提供了基本范式,对现实运行的社会进行描绘和批判,而其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最终将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实现。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规律,不断地创造条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充分发挥其“文化灵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观念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思想理论上有着科学的认识,并在实践上采取正确的方法,方能奏效。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至少要处理和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的相互交汇中增进价值认同。
作为价值观产生基础的社会生活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整体关联性,这种整体关联性使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必须以一元主导为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因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人们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多种价值关系进行整合梳理而形成的最优价值关系或最大化价值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理想、愿望和需求,其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蕴含着对人们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意义世界和行为规范的价值认同。它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显示了对多元价值取向的包容性、适应性、涵盖面和导向力。从公民个体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吸纳将构成多元环境下个体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成为人们行为选择和价值追求的科学导向。
我们必须在多样与主导的相互激荡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增进价值认同,促进社会发展。
不管街坊邻居们怎么喊,杨力生兀自匆匆向前奔去。回头道一声:“我没事,你们不用担心。我非制服她不可……”一边说,一边还是气哼哼地往前走去。这要是在杨力生刚结婚时,人们见他们夫妻吵得这样凶,一定会撵上杨力生,然后把他拉回家,给他们劝解一番,直到他们夫妻消了气方肯离开。可是,他们夫妻最近吵得太频,杨力生如刚才这样气恼的样子,大家已见过好多次了,料想也不会出什么事。再说,人们根据他们俩吵闹的口气和内容,再根据亲朋好友传说的有关他们闹别扭的一些秘密,知道赶上去劝也不起什么作用,也就不去劝他了。眼看着他的背影越走越远,走到街头拐弯转向另一个方向,不见了。
一要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与对非主导价值观的宽容性相统一。首先,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即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承认各种价值观的一定合理性,对各种价值观采取宽容的态度,避免用主导价值观去代替一切,将主导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对立起来的作法。
二要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与社会价值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价值不能离开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价值也不能脱离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的正当满足是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通过社会价值规范的重构使使属于个人的价值行为转化为社会的协同行为,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又主张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并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是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我国当前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层次性,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同时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用先进的思想价值观念,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价值观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既体现价值体系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要体现广泛性要求;既要体现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要涵盖不同的群体和阶层。
第二,在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中协调价值冲突。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念、观念创新,需要继承已有的价值观念成果。我们致力于“创新”时,应当静下心来把“已有的”成果充分发掘,充分了解其优劣,在此基础上创新。这才是真正有益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抛开已有的价值观念另创一套,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研究和创造;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全盘否定,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割断历史的传承,全盘否定已有的成果,而是在充分继承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继承与创新的反复碰撞中调适价值冲突,既要坚持价值观念的继承性,更要致力于在价值观念上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此,必须要有反思与批判的意识。创新的根本特性,就是革命性和批判性。、在它面前,没有什么永恒的、绝对不变的和至高无上的东西,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都在产生与消亡。创新要把一切都放到时代的评判台上来,经过反思与批判,决定其存在或消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批判地继承已有的价值观念,对于合理的、仍然有现实意义的因素要吸收和发扬,对于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的,落后的腐朽的观念要大胆地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基于现实、超越传统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进行价值体系建设,要求我们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要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历史实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这样一项全新的工程,必然要遇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遭受很多挫折。我们必须敢闯敢试,有冒险精神,只有突破传统,敢走新路,才能建设一具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在自发与自觉的辩证统一中实现价值追求。
所谓价值自发,是人们在不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情况下,不假思索,不用别人暗示,盲目地追求某种价值的状态。它是一种由自发心态和本能决定的倾向。
所谓价值自觉,就是人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理性地追求功利与真善美的统一,追求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追求有利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价值。
人的价值追求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方面,工具理性是对工具价值的理性追求,是对功利价值、工具价值、手段价值的理性追求,是对某种直接快感的追求,是较低层次的理性追求;价值理性是对目的价值的理性追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进步的追求,是对更高层次价值的理性追求。真正的价值自觉应该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在价值理性的指导下,去追求工具理性,追求利(功利)与真善美的统一。把价值理解为客体对主体生存、发展、完善的积极效应,主要是对主体,特别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积极效应。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42-243.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4]廖小琴.论多元文化条件下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时代性课题[J].探索,2012,(4).
[5]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