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炼五题

2013-02-15廖小琴

探索 2013年2期
关键词:利益价值观核心

廖小琴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在当代中国,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已是时代必然。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影响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多视角切入。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定位好一个“核心”

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需要定位好一个“核心”,这就是价值观的核心。价值观有核心与边缘的区分,我们凝炼时必须合理区分出哪些是属于核心的,哪些是属于边缘的。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哲学上的“一”,代表着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它能使价值观多而不散,零而不乱。边缘价值观则体现为“多”,表现在各个大学生身上各有不同。核心主导、引领边缘,包容边缘;边缘丰富、充实核心,也影响核心。要凝炼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尊重大学生价值观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下,找寻形成大学生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共识性价值。因为只有形成一致共识的价值理想,才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并为大学生接受和认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让大学生接受,必须包含让其接受的理由。这就是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追求。赵汀阳说:最大的问题未必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往往引起思想的欲望,但毕竟太远,太远就缺乏与生活的实际相关性,因此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人的生活意义只能在生活本身,而不可能在生活之外,假如在生活之外,就恰恰意味着生活本身没有意义。因此只有切身性问题才真正是非面对和思考不可的[1](P149)。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事情不切合人们的身,那么再大的事对他们来说也是小事,引不起他们足够的关注。由此言之,切合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普遍关照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大学生践行前者应该更为容易。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以追求人自身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为动力的。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一生都处在各种利害关系之中。因此,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确立和转变,不是个人主观自生的产物,也不只是道德说教的结果,而是与他们对利益及其利益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紧密相关的。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P286)

人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利益需求尽管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个主导利益。在大学阶段,学习、成长、发展、成才等利益需求的综合,构成了大学生的主导利益需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该表达和反映大学生的这一主导利益需求。但是,由于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受教育环境各有差异,因而他们各自的主导利益需求不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还有散射性。要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利益需求,就要将分散的利益需求凝聚起来,并通过整合集中反映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利益需求的实现。这就是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反映大学生群体的整合利益,而且要把大学生群体主导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江泽民说:只有把个人的抱负与祖国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成长与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历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大有作为。胡锦涛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考虑个人的成长,也要考虑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利益立场上去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成长才有保障,成才才有希望,生活才会有意义、有价值。

二、区分好两个“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两种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它体现着国家意识形态,高屋建瓴,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具有引领、导向作用,制约、约束着人民群众价值观念的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在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全体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具体化、现实化。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个别体现一般。列宁指出:“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3](P1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也居于不同的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社会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它体现着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要求和方向,是一国民众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却没有那么强烈的“统治”意味,它代表的是大学生群体,因而更多的是一种日常意识形态,生活意识形态,它能够通过学习和日常生活实践,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国家意识形态有效地逐步内化为自觉的信念,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和行动。这也正是我们如何使自上的、外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生活化,使之转变为社会个体内在的、自觉的价值追求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有效推进的桥梁和助推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都是“价值意识中抽象层次最高、最具普遍性和概括性……从深层本质和深层规律层面来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意义问题的价值意识”[4],都是一种精神上的集体意识或共识,是所属群体共同的精神旗帜,在思想和价值层面上主导人的发展,支撑着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的生活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它有整体生活作为意义背景,“这个整体生活背景包括人类的各种共同事业和各种集体事业”,“如果没有这种比每个人更重要的整体生活背景,那么,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马上变得非常单薄、琐碎、卑微、不值一提。”[5](P262)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教育与凝炼的关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炼的过程是不断深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过程,但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研究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它用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作为大学生行动的准则与指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是凝炼的目的。没有教育的开展,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失去了意义。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不是说将凝炼的结果取之即用,必须把学术研究的成果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生活化语言,并注意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只有做到这一点,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因此,在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处理好教育与凝炼的关系十分重要。教育不是凝炼,凝炼也不等于教育,二者不可相互替代。

规范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行事,从这一点来说,它应该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制度化的抽象总结,也是其行为规范和生活实践的理论指导。因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首先体现的是一种规范。作为一种规范,它必然要保护大学生的利益,但为了在总体上保护大学生的利益,或者说为了保护那些相对而言更为重要的利益,也就必然要限制另一些利益,而哪些利益需要被保护,哪些利益需要被限制,这就要看它们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幸福生活,是否与大学生群体和国家的利益和谐一致。

既然“规范是人们利益权衡的策略性结果,因此人们对规范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潜意识,一方面希望规范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挑战规范。”[6](P32)因此,如果核心价值观只是一种规范的抽象,那么它在贯彻过程中就难免沦为形而下的规范被人挑战和僭越。因此,我们必须在一个超越规范的层次上去思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这就是价值观的发展性功能。核心价值观这种发展性,也是由人的未完成性决定的。马克思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7](P480)人作为实践的存在物,永远不会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他总是要通过自己不停顿的活动、实践去改变自身的存在状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因而,“确切地说,人的存在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显现着‘存在’,而在于显现着‘存在的扩展可能性’。”[8](P45)因此,我们凝炼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是规范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规范性能够引导大学生拥有现实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性可以使大学生拥有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能够使大学生主动增强发展意识,自觉超越现实,去追求和实现人生理想,从而展望美好的未来和可能生活。

现实与理想的关系。现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炼的实践基础。只有从现实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实际生活为根据,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直面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凝炼出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切实可行。否则,闭门造车,即便挖空心思,也只能“凝炼”出一些空洞的理论或说辞,经不起实践的推敲和时间的检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9](P57)同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又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和规范,它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纲领,是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引。正是因为此,它才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去践行和奋斗。因为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动物,这种未完成性即是不确定性,人总是在无限多种可能的不确定的生活中进行创造,去寻求某种确定性,进而把自己塑造成某种样子的。

理想和现实总是矛盾的。现实是客观的,是有缺陷的,而理想却是对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和否定,具有相对完美性;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同时,现实和理想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是将来的新的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对立统一,只能在实践生活中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生活,直面现实,预见未来,要力求使凝炼出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能够科学指引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切忌“用理想来否定现实”或者“以现实否定理想”。

四、把握好四个原则

精炼性原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它是从本质和规律层面来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因此它必须是精炼的、简洁的,便于大学生记忆和掌握。同时,由于它是大学生的普遍价值追求,在表达上还必须顾及大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年龄特点,因而也应该是通俗易懂和生动活泼的,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易于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价值追求,并外化为自觉行为。

思想性原则。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从总体上说,其思想境界、价值追求、理解能力都处于社会大众中的较高层次,因而,作为引领大学生发展和行动纲领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出深度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0](P9)只有理论深刻、内涵丰富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得到大学生的认可。

包容性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各自的价值准则、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也不例外。而且,作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又处于思想异常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时期,因而大学生尤其具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和思想的独立性,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和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见解。由此,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也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凝炼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只有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大学生的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凝炼出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才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可能真正被接受和践行。

可接受性原则。凝炼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考虑大学生的可接受性,否则就没有实际意义和实际作用。只有获得大学生的一致认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才具有强大生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可接受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凝炼的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贴近大学生的利益需求和精神诉求,在表达方式上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及其个性特征、文化层次,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和接受。

五、考虑好内容构成依据和功能作用

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在多样化的大学生价值观中达成一种价值共识,使之为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所信奉和尊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同一时代的大学生也有着家庭环境的不同和不同阶段教育背景的区别,怎样才能达成一致的价值共识呢?这是一个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多样化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准则不断磨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认为,考虑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依据和功能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也就是说,在凝炼出普遍认同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前,需要先在内容构成的依据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与作用上达成共识,这可以叫做程序共识,或者说程序正义。罗尔斯说:“在纯粹程序正义中,不存在对正当结果的独立标准,而是存在一种正确的或公平的程序,这种程序若被人们恰当地遵守,其结果也会是正确的或公平的,无论它们可能会是一些什么样的结果。”[11](P86)纯粹程序正义可以避免由于无数的特殊环境和个人在不断改变着的相对地位而导致的非常复杂的原则问题。“只有在程序方面达成共识,才能确保达到内容的共识以及它的合理性,包括在内容的合理性存在问题的时候,调整和修正不合理的内容。”[12](P12)通过一种共识的程序,一个探索的过程,就能越来越接近一致认同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那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容构成的依据是什么?功能与作用是什么呢?实际上,根据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原理,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归结到一点,就是大学生教育的共同价值目标。这就是:成人、成才、责任、奉献。

成人。做人的问题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也自然应是大学生的首要问题,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要让我们的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生活,这恰恰就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所在。”[13](P240)只有解决好了做人的问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才有牢固的人格基础。这里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做人的教育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教育,又如何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做人的教育,从而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在凝炼核心价值观时准确地将做人的教育理念涵盖其中。

成才。大学生如何能够顺利成才?这当然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探索,掌握不断更新的技能。但同时,具备一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样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4](P310)因此,“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包括明智、责任感、宽容或敏锐、自立精神在内的行为与包括洞察实质、确切概括、区分目的与手段和确定原因与结果等的智能同样重要。”[15](P144)

责任和奉献。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总是要从社会索取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与他人接触,要接受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爱因斯坦说:“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16](P38)社会养育了人,人自应当有责任感,应当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社会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资源培养了他,更应该自觉到他对社会的责任。“十分懂得与严格履行你在他人和人们面前的义务,这便是你真正的自由。你在人们面前履行自己的义务越好,那你从人的真正幸福——自由的无穷尽的源泉中吸取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你试图把自己从奉献中解脱出来,那你将会变成放任自流的奴隶。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不是他应当做的、必须做的事,那他就会开始精神空虚、道德败坏和堕落。”[17](P35)凝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无论如何不能排除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和教育,树立起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使其有自觉的社会担当。

参考文献:

[1]赵汀阳.没有世界观的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

[5][6][8]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2]潘维,玛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3][苏]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14][16]爱因斯坦文集:第3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5]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7][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利益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