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

2013-02-15邓卫红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年4期
关键词:群众

邓卫红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紧密地同广大群众联系在一起,并把这个政治立场及态度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党的执政宗旨才能得以实现,执政地位才能得以巩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高度重视,同时采取充分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各种问题,其意义深远。

一、党与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个经典论断:“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又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中都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作为工人阶级的、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是脱离人民群众高居于人民群众之上的,而恰恰是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存在于、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任何政党都是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的代表、并为其利益的实现而斗争,共产党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阶级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必须而且只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绝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党与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基本理论、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同人民群众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它要求党不能有一丝一毫脱离群众,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马克思说过:“追求利益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各种切身利益的执政理念。党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前提条件。脱离人民群众,“代表”就有可能变为“代替”。脱离人民群众,党就不能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宗旨意识就会淡漠,党的性质就有蜕化的危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利益的取舍、利益的实现程度和分配格局,是引起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直接推动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进取,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不断前进的最终动因。因此,无论在党和人民事业的任何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改善民生、造福人民。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敬重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带领团结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始终坚持做到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必须为了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因此,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凡是违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法都要切实防止和纠正。做到关心人民群众疾苦要真情,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要真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真心,替人民群众解难事要真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要真干。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纵观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时候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一点,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就会出现裂痕,党就存在蜕化变质,执政失败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执政60多年的大党。党的队伍越壮大,执政时间越长久,取得的成就越巨大,就越不能忘记党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最高准绳。习近平同志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追求,党同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这就必然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内化为坚强信念,外化为自觉行为。

二、十八大提出的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一个一脉相承鲜明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毫无疑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决定力量,亿万人民群众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趋势。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的第一项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的坚持和发展,当然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充分说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重要现实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上说,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观点。也即是,人民群众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群众,都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上说,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然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的观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在实践活动中永无止境地探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通过实践,不断发明创造,不断发现真知灼见,发现真理,并不断检验真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党的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辩证统一,互为因果的。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充分说明党的思想理论成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源于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实践。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自己思想理论的形成、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这也正是党始终坚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强调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坚定的基础,思想上、认识上的统一是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的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理论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科学理论既是从群众中来,又要回到群众中掌握群众,或者说被群众掌握。由此,就要用科学理论宣传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从事各项实践活动。在现时代,用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宣传人民群众、武装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从而带领人民群众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习近平同志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这就要求党要教育、引导、带领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社会主义事业、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教育群众,就是在人民群众中以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整体素质,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最大积极性,凝聚起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的实践活动是鲜活的、生动的、不断发展的。因此,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拓展、丰富和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完全可以说,密切联系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从来都是辩论统一、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三、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考验新挑战,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脱离了人民群众,一切便无从谈起。正因为党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到现时代,国际国内情况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既给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提供了新条件,另一方面又给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要求。党的自身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也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验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同时强调:“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有效机制和途径,是党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现实工作中,要以符合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终极价值取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情绪。始终怀着一颗不辜负人民重托和信任之心,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完善措施。着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伟大而生动的实践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拥护。

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给予了科学、明确、严谨的定位。完全可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每个党员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说得好:“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要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下大力气转变思想作风,改进工作作风,反腐倡廉。

优良作风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牢固纽带。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扎扎实实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促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全党同志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指明了全党同志努力奋斗的方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不只是观念问题、方法问题、认识问题、感情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重大的实践问题。为了继续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情况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牢牢抓紧和用好我国难得的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国内外各种重大挑战,经受住各种新考验,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胜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价值独特。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提高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提高党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党领导的坚强有力,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民族兴旺发达。它最终关系和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4).

猜你喜欢

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立足群众需求,坐实“文化自信”
多让群众咧嘴笑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