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思维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

2013-02-15吕逸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方法论研究生学科

盖 光,吕逸新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教育教学研究

生态思维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

盖 光,吕逸新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知识性教育,更是能力教育。以创新为主导的能力教育必须有效地运用具有系统整体性、有机多样性、复合性等特征的生态思维方法,掌握用生态思维方法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张扬培养创新性的个性和能力所需的质疑、求异、反省和批判精神,进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研究生;创新能力;生态思维方法

生态思维方法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研究生与导师主体间的关系构建,相互间活动机制的运行,而使得研究生个体在以学术创新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中体现出来。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必然要通过由这种关系和机制所编织的活动策略来完善,使这种方法的掌握及合理运用成为研究生主体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主要展示指标,这理应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依据。

一、研究生掌握生态思维方法的必要性及策略

首先,研究生掌握生态思维方法的要义。这里所说的要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研究生如何掌握生态思维方法本身的意义,并且使之在自己的学习、研究活动中进行有效、充分的展示;一是生态思维方法的要义。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含义就是系统整体性,但却要通过对结构复杂性、多样性把握来构建生态平衡性,进而有效掌握生态思维方法。对于后者,我们强调的就是要求研究生不仅能够有效地运用思维策略进行学习及能力训练,而且其思维策略中要包含生态思维策略的内容,或者更要将生态思维策略作为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其次,研究生掌握生态思维方法的基本策略。其一,主动性策略。“研究生自身担当学生和研究者双重角色,特别是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学习与研究结合得更为紧密,此时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活动更多地依靠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向知识理论的深处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的不断探索。”[1]就研究生的这种角色特点看,主动性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因素,也是其个体性和个性化的一个主要方面。然而主动性并不是随意性,而是依据一种节奏与韵律展开的,一方面研究生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活动要有节奏,需要调适好内在关系,另一方面是与外在关系的协调,或者是进行生态调控。这里起码要涉及几重重要的外在关系,即与导师的关系、与教育管理方的关系、与社会层面的关系、与所研究领域和外向转换的关系、与所储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等等。其二,实践性策略。方法来自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方法是构建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环节的桥梁和纽带,所以说方法更具有手段性意义,更起到中介环节的作用。在我们看来,生态思维方法是推进研究与实践的有机连接的最佳方法论。生态思维的方法是一种系统整体性的方法,是多样性方法、有机性方法,是复杂性、复合性构成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包容、整合其他各种方法,还能够起到生态协调和平衡作用,并且突出学科方法的交叉、互补与转换,一定意义上它起到了一般性方法论的作用。其三,操作性策略。生态思维方法的操作性策略主要表现为它的实践性,一方面方法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这应该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工作实践所要掌握的必要的方法。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后者,并主要思考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对生态思维方法的合理掌握与运用。生态方法较之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其他各种方法,尤其是理论及理性思维方法,实验与实证性方法,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品性,更具有操作的意义。当然,比之实验、实证性方法,田野调查方法、数学推演方法、数据检测方法及图式模型方法等,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辨性,但这种生态思维方法的融合性、有机性及系统整体运行机制也离不开这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二、生态思维方法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交叉性方法的作用及策略

研究生教育同样要宽视野、强基础、重能力,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现代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学科边界越来越明晰,学科自主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当代科学研究及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又需要学科交叉及科学性、实用性的整合,需要有综合性的策略推进学科的发展及科学研究。这就为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我们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认识和推进这种交叉与整合,应该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些课题,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思维方法应该是最为合理、优化及有效的方法及策略。

首先,研究对象方面。生态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学科交叉性、融合整合性的产物,就对生态存在现象的把握而言,它得自于生物学科、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及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它研究的是自然生态现象,同时也必须研究人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特性,但在这些学科领域中生态思维还不可忽视其实在性、实证性。就其延伸及派生的意义而言,对于生态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已经超越原本学科域界,已经辐射、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不仅在理工类学科被广泛运用,即便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样被广泛使用。

其次,学科划分方面。学科细分是构建科学思维、进行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但就研究生的研究基础来讲,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学科间的交叉、整合与互补同样是必需的,这一方面在于,研究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有广博的信息渠道和研究视野,为纵深性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现代社会发展还需要进行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互补,各自取长补短;对于这种融合机制,尤其是哲学思维会为科学研究者构建理性的视野,文学艺术会为其输入想象与情感体验的机能,历史学会为其串接学科历史的演化脉络,伦理学会为其构建必要的道德人格等等,显然这种学科生态是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必需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研究生的个性化养成并不是偏执化、极端化,而是由相对广博的知识储备、研究视野、方法论意识作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的表现,同时,没有这种广博性、宏阔性的研究视野,也很难在学习和研究中产生发散性思维,利用情感与想象,获得科学研究的灵感,串接知识和信息,进而推进科学研究的深化,并获得有效的,符合现实的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文化提升要求的科学研究成果。

第三,知识构建方面。在我们看来,生态思维方法是进行学科交叉、互补、整合,连通、融汇各类学科知识,进而拓展研究视野,开拓思维空间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明确,生态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交叉、整合性的方法,因为它的学科基础是生态学,在其方法论运用方面它是被拓展的,是延伸和派生的,它所体现的实际是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交叉与互补,所以这种方法论本身就具备生态交叉和整合。任何类型的科学研究最终都是为人的,都是围绕人的活动的知识和信息展开的,如果悖离了人的存在,其研究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其知识与信息就会衰减。由人的存在为中心,或者是为连接线索,就使得各个学科间、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的知识和信息具有了共通性、关联性。而这种共通性、关联性的方法论意义实际就体现为生态思维方法的意义,或者说,如果要进行这种联系,就必须较好地掌握生态思维方法及策略。

三、生态思维方法对思维能力训练方法的意义及策略

生态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是系统整体性、有机关联性、综合性及整合性,但生态思维并不排斥二元性、分析性方法及对象性思维,却能够对这些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和整合,同时作为整体和系统性的方法论,它实际也包含着这一系列的方法。或者说,生态方法实际体现着合、分、合,总、分、总的运演逻辑,而这种方法论的逻辑性不仅是共时性、空间性的,同时还更在历时性与时间性的形成。从历史层面来看,今天我们需要掌握的生态思维方法,实际是兼取了古代有机论的思维方法,经过了近代机械、二元及科学思维的过程,作为系统、有机及生态化的合成,它实际是兼收并蓄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有机合成的方法。

研究生教育本身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因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就必须合理及有效地运用生态思维方法构建必要的教育体系,形成必要的制度机制、课程及教学体系等。在思维方法训练方面也同样需要将研究生的思维活动及方法论的掌握作为生态整体性的活动,并且有效整合其他各种方法。其中所必须的运用策略更在于强化、渗透、体悟、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科方法的训练。衡量研究生教育成效的重要尺度是检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状况,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效果不仅体现在研究生要将所形成的科学观念、所学的书本知识、所实践的社会知识、所把握的学术前沿,所进行的实验操作给予有机的合成,并且还要促使研究生学会生成新的思想、理论、学说,能够有新的发明和创造。

现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特性,就在于如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构建学生主体自由品格,研究生教育同样需要有这种主体性认同。这种主体自由品格同样是兼收并蓄的,或者是通过主体自由来体现品格构建的兼收并蓄,而兼收并蓄必然是生态有机性的体现。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过程性而言,生态思维方法对这种主体人格形成的方法论作用,就是要特别注重突出其个性化能力,不断触发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创造有效的“支持环境”。所谓“支持环境”,就是为研究生创造一种自由、安全、和谐的环境生态与气氛。显然,这种环境所需要的平衡性状态必然是生态化的,必然具有明显的生态特性。平衡性需要促使环境关系的各方进行有效的交往、互动,建立“间性”主体性关系,形成能够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观点、学术体系的主体条件,形成融通不同个性的环境生态。“接纳是一种支持、鼓励,容忍则是不批判、不压制。”[2]在融洽、和谐、自由的“支持环境”中,形成研究生的个性,而其体验这种创新性的个性和能力还应张扬以下几种精神。

第一是质疑精神。这是以善于“发现”为前提条件,以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为思想储备的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任何人没有对知识的深入解读,便难以发现问题,也不会对知识产生质疑。质疑有时往往伴以怀疑,它不是简单地认定和接纳现成知识和既定的成说,而是在质疑、思考和问题中接纳。

第二是求异精神。这是一种非常态思维的能力,它有时往往伴以人的奇思遐想,以及好奇性心理。它不固步于已有的、既定的思维模式,而往往是求新、求异,或者是另辟蹊径地达到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并且在求异中进行创造。求异需要伴以逆向性思维,即反常规的思维方法,人在这种思维活动中往往会发现问题,提出新的假说。

第三是反省精神。这是在逆向性思维过程伴随下人的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它从内向性上展示人的创新性精神品质。善于反省的人们往往对知识和问题总是要问一个为什么,有较强的自信心,有时伴以自我反省、自我剖析,对自身潜在能力有较强的开掘和把握能力。对反省的问题往往不求对其直接的,或者是导师直接给予的解答,而总是从反思中和反向的思考中寻求解答,或者是自身寻求答案而后与既有的答案进行比较中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是批判精神。这有两重含义:一是批判地吸收,即采用“扬弃”式的辩证否定观,扬长避短、兼收并蓄;二是直接对既定的成说、对权威、对导师进行批判,在批判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答,培养这种精神需要有胆识、有气魄、有谋略,并且是求真的,是对事物之规律性的把握。批判还需要有善于挑战性和冒险性的心理素质,这是创造性人才所特有的情致和健康的人格心理。

第五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往往发生于思考型的主体,这类研究生往往有很强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较强的自制力、自信心,善于克服人们惯常存在的羞怯和恐惧心理,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自我成就感。对于人的自信心,希尔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人类的思想就像电池,它可能是正极,也可能是负极。如果利用自信心来充电,我们的思想就能发挥积极功效。”[3]导师作为一个个性主体既应该有这种电池的作用,还应该对问题具有较强的接纳和容忍性,有强烈的反馈意识,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问题反馈,而反馈也是一种充电。

上述多元意义上的创造性精神品质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素质要求,其中问题意识更具有包容性、延展性,其他几种精神是问题意识的具体化、细化,因此,在人的创新性品质中,培养问题意识据于中心位置。应该说,这些精神品质作为研究生的主体性及个体化能力的构建,具有普泛性和共同性,适宜于任何学科门类的研究生教育。

[1] 薛天祥.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0.

[2]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1999:34.

[3] 拿破仑·希尔.刘津,刘树林,译.成功法则全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81.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The Basic Strategy of Ecological Think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GAI Guang, LV Yi-xi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China)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education but also ability education. It determines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education must effectively use ecological thinking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system, organic diversity, complexity, etc. It must master the basic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with ecological thinking to cultivate the spirits of query, unconventional, introspection and critique,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ecological thinking method

G643.0

A

1009-9115(2013)06-0125-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6.033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项目(SDYC08024)

2013-03-12

盖光(1956-),男,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及生态文化。 -125-

猜你喜欢

方法论研究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