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3-02-15张昕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位导师留学生

张昕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天津 30022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日新月异,来华留学生规模空前,留学生的培养数量与质量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更是我国各高校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这一新形势下,及时发现并解决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善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1],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缺乏针对性

在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应“因材施教”,相关课程及培养模式的设置应充分结合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2]。留学研究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很明确,而留学研究生培养作为我国目前外交政策之一,则是从多个发展中国家派遣留学研究生来我国,学习重点多数倾向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跟中国本土化特色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比如中医领域相关专业。但从当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实际情况来看,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缺乏针对性,来华留学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及时合理满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相关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模式基本照搬本国研究生的固有模式。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大多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基础知识、学术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受其所在国家与我国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差异的影响,与我国研究生有较大差距。如此,课程设置不仅没有结合留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也没及时满足留学研究生的学习需求。由此会出现留学研究生在本国所学课程与在我国所学课程的“脱节”,使留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被动学习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来华留学的积极性。②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所需教材和文献研究资料匮乏,有的教师为了迁就部分留学研究生基础水平较低的情况,授课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存在严重过时现象,相关专业和领域的外文教材和文献资料也不足,一些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术思想的新兴学科及边缘学科等资料更是缺乏。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影响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3]。

1.2 导师和师资队伍匮乏、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招收用英语授课和指导的留学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但相应的导师和师资队伍建设却并未平衡发展。由于大多数外语专门院校所招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都是学习汉语相关专业的,而大部分理工科院校所招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则都是学习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造成了外语专业的教师没办法用外语给留学研究生授课,而外语水平相对较低的理工科院校教师则必须用外语给留学研究生授课的尴尬局面。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都必须用外语教学,这对于一般学校的师资队伍是个巨大的考验[2]。在一些非汉语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校,很多导师既要在学习上帮助指导留学生,又要在留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翻译的角色,使得培养工作力不从心。另外,还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应付学生的现象。这些教师因为自己外语水平相对较低,与学生沟通困难,很长时间都不与自己所指导的留学研究生见面;还有的教师授课准备不充分,全英文授课过程不流畅,与学生互动特别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和国家的声誉。

1.3 评价手段“一刀切”,教育管理成效评估指标单一

我国现行的学位管理制度对于是否对来华留学研究生采用与国内研究生一致的学位标准尚未做出明确规定,而这一问题也是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具有争议的难题。部分高校为保证毕业研究生的质量,要求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读期间必须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若对来华留学研究生采取同样标准,不免缺乏灵活性,给来华留学研究生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他们来华留学的积极性[4]。经过考察走访,笔者发现,国内不少高校评估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成效的指标单一,评价手段过于“一刀切”。有的高校仅以留学生的出勤率作为评估教育管理成效的唯一指标,有的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答辩等环节的评估成绩均相同,这不但不利于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化,同时对学生、学校以及教师本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并且尽量避免[5]。

1.4 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笔者对国内某些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考察发现,由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如留学研究生的招生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多由外事管理部门负责,而留学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与学位管理多由教学管理部门(研究生处)负责,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因此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多头管理”或“三不管”的现象[6],各部门存在工作互相推诿、沟通交流不及时等现象,这势必影响到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 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2.1 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的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流畅进行是实现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培养模式的建立是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课程设置应强调针对性,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来华留学研究生与我国研究生差距明显,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就决定了培养上的特殊性。因此,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整有赖于对我国学位标准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对来华留学研究生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实践环节等各方面都应符合留学研究生自身特点。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对于总学分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如对我国政治相关课程的学习不做要求,针对多数来华留学研究生汉语水平偏低的问题,改外国语课程为汉语言课程的学习。针对不同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做不同培养方案的具体设置,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留学研究生,则无需设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则无需学习汉语语言相关课程。允许选修课有更大的自主权,舍弃一些不适合留学生培养的课程,增加一些符合其派遣国实际需要的内容[7]。对个别难度较大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加强教材建设和文献资料建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建立相关自编教材管理及鼓励机制,可以设立教师自编教材基金,以丰富高校教材储备,改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没有合适教材使用的尴尬局面,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双赢”。

2.2 改变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模式

一方面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直接引进一部分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注重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创造和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针对大多数导师英语难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如建立主副导师制度,即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发挥英文基础好、学术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在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选聘副导师以协助导师指导、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副导师将作为学校导师的后备人选,扩充导师后备队伍。如此一来,主导师英语授课指导论文的压力减轻,副导师也有机会参与到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去,事半功倍,取长补短,对于整合校内资源大有裨益。

2.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根据来华留学研究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校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环节的各个相关制度文件,以加强和规范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如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细则、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汉语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要求、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原则、来华留学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例等;还可以出台相关文件政策以鼓励教师积极性,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精品课相关管理办法、教师自编教材(讲义)管理办法等,以支持教师开发好课、充分备课、丰富教学资源、加强教材建设;凝聚教学与管理合力,管教结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采用“趋同化管理”的办法,学校在日常管理和教学培养上,从目前中外学生管理上的“分别对待”逐步过渡到“一视同仁”。趋同管理可以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各类资源的优化大有裨益;趋同化管理也能从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资源配置各方面多角度规范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8]。

2.4 提倡多元化评估,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制定应在综合考虑我国及多数国家现有学位标准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相较于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的学位标准尤其是硕士学位标准,无论从学制、论文要求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都相对较高[9]。从外交政策上考虑,我国目前对外教育交流合作的重点则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来华留学研究生受教育背景、制度差异等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我国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同等要求[10]。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在坚持学位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灵活掌握,在实现相同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予以适当放宽。主要应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位论文的要求,学位论文应着重强调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尽量符合其派遣国的输送需要,应以培养派遣国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其科研成果的要求应灵活掌握,可以结合学校特点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增加实践技能要求、汉语水平要求等。

3 结束语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大亮点。深入思考我国高校在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上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各培养单位应该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注重研究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相应地完善并出台留学研究生学位管理规范,扩大与其他国家各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顾斌.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27-28.

[2]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47-50.

[3]赵金坡.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97-102.

[4]程伟华,董维春,刘晓光.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54-58.

[5]蒋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战略定位:基于多因素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5):17-20.

[6]王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21-23.

[7]徐瑞君,卢正中,邹碧金.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2):96-99.

[8]郑向荣.当前我国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J].高教探索,2010(5):103-106.

[9]陆华,李业才.来华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应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6):87-89.

[10]孙也刚.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1):56-59.

猜你喜欢

学位导师留学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导师榜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