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景观的文化教育功能及其营建研究
2013-02-14武金勇
武金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10078)
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从以往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高校合并、新校区的建设、大学城的兴建浪潮席卷全国[1]。从校园景观建设角度来看,现代大学校园景观几乎完全趋同于城市景观,高校校园应具备的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气息逐渐消失和淡化,大学校园的文化风貌逐渐丧失。如何避免千校一貌,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景观,重塑高校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氛围,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景观建设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高校景观的文化教育功能
1.高校校园景观对校园群体的文教功能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中国传统教育观点以及现代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充分验证:优美的人文环境对人心志的影响作用巨大。因此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于校园群体(学生、教职工及其家属等)的心智发展和影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
(1)凝聚心志。现代高校校园景观文化是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具有凝聚心志、增强信念等重要作用。
(2)陶冶情操、提升素养。高校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丰富,能够让校园群体时刻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对其文化情操和内涵修养的养成和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激励心志、塑造人格。中国有许多表达积极追求、努力向上的景观文化,名人名园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校园群体在认识校园景观和学习景观文化背景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勉励其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同时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
(4)教学功能。高校景观环境也是现实的教学资源,具有浓郁文化的校园景观可以在校园群体游赏的同时了解到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又可作为建筑学、园林学、植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基础场地。
2.高校校园景观对周边城市文化的影响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优美的高校景观文化环境不仅对校园群体有积极作用,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很大。
(1)高校景观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带动作用。高校文化处于城市文化发展的前沿,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其理性品格具有匡正时弊的超越性,引领城市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3]。而高校文化则是通过高校景观的形式来具象,因此高校景观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文化的带动作用明显。
(2)高校景观文化能够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内涵。优美的高校人文景观可以对美化高校周边环境,增强城市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影响校园群体以及周边居民,提升居民的素质,从而提高城市文化的整体水平,增强城市文化内涵。
(3)高校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带有城市的地域景观和地域文化性质。是城市的景观、文化名片,也是城市本土景观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它可以利用景观和文化“势位差”,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
二、高校景观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大学城、新校区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很多新建校园景观风貌趋同,缺乏特色。究其原因在于文化的识别性较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景观缺乏规划意识
目前在一些新建的高校景观设计中往往就校园景观个体出发,高校景观建设游离于城市规划之外,缺乏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景观定位和文化定位,高校景观自成体系。
2.景观建设忽略“足下文化”[4]
千校一面现象的背后,反映出校园景观设计过多的关注了设计手法的创新和提高,而忽视了景观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对高校景观的影响。高校当地的气候、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就当地独特的景观形象,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等铸就当地景观独特的文化底蕴。在目前高校校园建设的热潮中,地域景观文化如何在当代校园景观中生存与转型,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世纪课题。高校景观也应承担起继承与发扬地域景观、文化传统的作用。
3.景观的文化、教育传承性较弱
从城市角度来看,高校作为教育的场所,其景观应承担起传承当地文化传统的责任。让市民生活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中,感受领悟当地文化,是景观之于城市的责任;从学校的教育角度出发,校园群体在高校景观环境中学习、交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三、校园景观文化的营建研究
1.从规划角度入手
在现代高校的景观设计中,应站在规划的角度看景观,尤其是新城区的营建中,必须把高校景观建设提到城市的高度[5]。高校景观建设必须结合城市景观、城市文化总体规划,展示城市地域景观、文化特色。
2.增强足下文化
高校景观建设需摒弃对于美的简单模仿,增加足下文化,提升景观内涵。景观的足下文化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城市本土文化,高校景观处于城市特定区域,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以及当地的气候、草木、建筑等无不对高校景观产生影响。高校景观建设不可避免的肩负着传承当地文化、融合城市总体文化的使命;二是高校自身文化,也就是高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通过高校景观的形式来表达、传递。高校文化以高校发展的历史、学科文化、教学理念、精神传承等为主题,景观设计中,必须挖掘这些文化,然后以景观形式表达。例如河南大学的景观营建,河南大学立足于开封古城,在上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中,依然保留着清朝及近代的大量的建筑景观,走进河南大学,品读着掩映于翠绿中的近代建筑群,青砖绿瓦、雕梁画栋、飞檐走兽,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美感不知不觉在周身蔓延。从地域上分析,河南大学校园又位于开封市旧城东北,北依宋代开宝寺塔,东临开封古城墙,大学文化景观与古城传统风情,相互交融、难舍难分,形成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景观。
3.高校自身人文景观的营造探讨
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了设计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也就是说,景观设计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重要。高校景观建设必须突破自身美感、生态等营造法则,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首先,要营造各色景观空间,凸显高校文化氛围。高校景观空间主要有3种:学习的空间;休息、思想交流的空间;集会、集体活动的空间。最后,结合景观心理学理论,在具体的景观营建中,通过自然或人工修整的地形、水利围和,花草植物分割和点缀,建筑小品的荫庇和造景等,形成不同尺度的交流空间、学习空间、文化空间,满足校园多种空间的需要。其次,物化景观实体。高校景观建设需从城市当地、校园中提取文化,物化成景观实体。可将校园、当地历史中的名人、名言警句、哲学思想等用雕塑、题刻等的形式,利用现代材料表现在高校校园中,营造文化氛围,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山东建筑大学的“和平、自由、进步”的大型浮雕壁画等。保留、修复校园历史物件,如传统建筑,碑刻等,将其溶于现代校园景观,形成文化传承,如中山大学校门、南京大学的钟亭等。以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筑山理水理念、结合高校独特区域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高校特色山水地形骨架。如河南中医学院“中”形建校,突出中医之中、中原之中、中华之中。以植物形态上的形态特征及神态上所表现的内在意蕴,展示景观文化内涵,如武汉大学的梅园、华中农业大学的竹林等。
四、结 语
高校扩张带来的景观趋同性现象,已经成为我国近20年来高校发展中文化缺失问题的首要体现。当文化溶于景观,当景观文化深入高校建设,将显著提升高校景观的文化性,增强景观的文化教育功能。这种设计思维的传播,有助于传承高校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提升高校学生、教师以及周边城市群体的文化修养,展示并引领地域文化、城市精神加速发展。因此,在当代高校建设快速发展中,应充分认识到景观文化的功能,将景观文化切实耦合于高校建设中,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王坤花.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景观的传承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11.
[2]邱德珍.高校景观的环境文化教育功能及其利用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2009.
[3]杨向荣,王菁华.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作用[EB/OL].http://www.sina.com.cn ,2005-07-14
[4]俞孔坚.珍惜足下文化追寻时间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54-57.
[5]胡继光.简论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J].广东园林,2007(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