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6在面子、文化和历史夹缝中竞争
2013-02-14杨海峰
一款好的手机主要体现在合理的硬件配置、符合移动手持设备的流行设计、流畅的软硬件协同使用效果、针对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个性优化等等,而至于能否卖个好价钱,则取决于围绕品牌故事、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历史沉淀所进行的营销活动。
回顾过去这些年流行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还是苹果和三星,基本上脱离不了这种模式。
对于中国的用户而言,对于品牌的理解更多的是体现在面子和价格上。而这个产品所蕴含的品牌故事,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反而是其次的。我们追求的是那种流行中的面子,高价格下所体现的质量和品牌,无论是日本货、韩国货还是美国货和欧洲货,我们都逃离不了这种思想上的先入为主。
回过头来看华为手机,看华为手机的品牌,短时期内显然很难进入高端用户的法眼,在欧美发达市场,你的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沉淀太少,想要让他们接受太难。在国内,你更不具备武装用户面子的知名度。因此,不管你是不是世界500强,华为在电信领域的品牌知名度想要移植到消费类品牌的难度将十分困难。华为手机的品牌知名度和中国家电、中国汽车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同样的地位,提升必须靠更持久的努力。
因此,长期坚持,不断投入,立足低端,坐稳中端,谋求高端应该是华为手机长期的发展战略。
但华为并不甘心这种漫长的发展模式,在传统电信设备领域进入低速增长时,消费类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在电信领域的成功让华为感受到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华为不满足依托运营商市场和中低端白牌产品给华为带来的低利润贡献,而是积极谋求高端,最终成为苹果和三星这种地位的全球消费类品牌。
因此,华为在大众消费市场开始不断试水。在过去两年时间内,华为先后推出P1,P2,D1,D2四款华为的高端机型。
然而,华为并没有遵循文中开头所提到的优秀手机的特性,而是以赤裸裸的工业参数来标榜自己产品的优势,强调最高的配置,最好的配件,无论是摄像头还是屏幕像素,上述产品曾屡创这个领域的多个第一,包括基础成本。
然而,这种第一都是暂时的。在最近几年竞争惨烈的智能手机领域,产品配置领先3个月都是一种奢望。从上述几款手机的市场表现看,想要靠配置谋求高价位,谋求高端用户认可显然不是华为等诸多中国手机企业所能实现的。因为高配置必须谋求高价格和高利润,否则一旦销量上不去,对企业自身的信心打击会很大,因为高投入换来低收益将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华为也在反思到底该如何平衡其高端产品的发展策略。如何在面子、文化和历史夹缝中寻求自己的定位。
最近,关于华为P6的信息充斥在各种媒体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华为在改变其高端机型的运作模式,而这些变化也是在操盘P1,D2等机型惨痛的经历中学习到的。
说实话,到伦敦参加P6的发布会,到底看什么,我也很怀疑。因为在这之前,就像三星和苹果的发布会一样,几乎所有的细节和产品参数都已经暴露无遗。有人这样比喻华为P6的发布,P6就像拔了毛的凤凰钻进了鸡群。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今天手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期,单纯的硬件产品已经很难做出重大的创新。想要做真正让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就必须依靠其综合实力来吸引用户,如果用短板理论来说,就是一种均衡竞争力的体现。
而华为P6想给大家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极致“平衡美” 。从硬件配置上来说,P6不再像之前几款机型追求的顶级配置,而是更加的均衡,但在关键部件上仍然选择最优而不会降低用户体验感。硬件之外,更加强调其Emotion UI的优化特性,让关键部件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比如这次P6对摄像组件的优化有了突出的进步,拍照效果进步十分明显。在设计方面,围绕超薄设计趋势,在内部堆叠架构设计进行了重大创新,从而可以做到6.18mm的超薄设计,同时也照顾了对能耗系统的优化和管理,从而可以做到薄而不影响性能。也就是要做到外在美、内在美和发现美的极致均衡体现。当然,这种美能否被用户所接受,还要看接下来用户的考验。
均衡可以让华为在成本方面做到更好的控制,可以让产品的综合性价比更有竞争力,可以让用户的体验更加流畅。而均衡更是一种竞争策略,是一种中庸的管理之道,而这个变化可能更值得我们去等待。
华为在2013年调整了其品牌策略,提出了Make it Possible,以行践言的新品牌思路,意思是希望华为持续以优秀的产品,创新的技术和永不言弃的态度来赢得用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