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3-02-14王倩
王 倩
(宁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 301500)
1 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播种期盲目提前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日光温室冬茬黄瓜一般是在10月上旬播种,11月中、下旬定植,元旦前后即可采收,到春节期间可达到一个小的产量高峰。有的菜农为追求春节期间能够大量采瓜,盲目的将播种期提前到9月上旬甚至更往前,虽然两节期间产量略有增加,但由于植株生长盛期处于气温最低、光照最弱且阴雪天最多的1月份,秧苗根系受寒后不易恢复,导致春节后植株早衰现象严重,影响后期产量和效益。
1.2 整地方法不当
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长期长达7-8个月,又采用的是嫁接苗,主根可下扎到1 m深,故整地时必须深翻,而有的农户则按常规方法进行整地,导致秧苗定植后土壤通透性差,地温提高慢,根系不下扎,定植后不发苗。
1.3 对嫁接苗忽略管理
嫁接育苗技术是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产的关键措施,不仅可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而且由于其根系强大,吸水吸肥能力较强,能保证这茬黄瓜长达7-8个月的生长需求。有的菜农往往片面认为嫁接苗适应性强,为省工省力,忽略了应加强水肥管理和病害的预防,由于营养跟不上生长的需求导致植株早衰及病害发生严重等,影响产量和效益。
1.4 施肥不均衡 有机肥生施现象普遍
许多菜农在肥料施用上普遍存在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及重施追肥轻施基肥的不良施肥习惯,导致氮肥生产效率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瓜生理性病害,如黄瓜花打顶、化瓜、畸形瓜及苦味瓜等加剧,黄瓜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由于有机肥不腐熟,生施后在温度较高的温室内迅速分解挥发,释放出的氨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对黄瓜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一些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在土壤中,使温室土壤盐分含量聚增,生理性病害发生普遍。
1.5 病害重治疗轻预防且盲目用药
高温高湿是日光温室的主要环境特点,加之较高的复种指数,病原菌的基数明显高于露地,有的农户由于防病意识差,很容易导致各种病害流行发生,得病后防治又不及时且存在盲目用药的现象,有的不惜成本,3-5 d甚至隔一天打一次药,有的浓度加大几倍甚至十倍,防治效果仍不理想,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增加了农药残留,降低了产品质量,影响产量和效益。
1.6 忽视复根壮秧
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产结瓜期长达5个多月,这茬生产在2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很容易出现生长点龟缩或花打顶现象,主要是由于低地温和根系自然老化造成的,保温性能较差的温室表现尤为普遍,特别是春节过后,黄瓜的市场价格仍然较高,此期休整往往怕影响采瓜量,但植株早衰却影响了后期产量和效益的发挥。
2 日光温室冬荐黄瓜栽培技术
2.1 确定适宜播期适时播种
黄瓜从播种到采收大约70 d左右,一般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的栽培目的是元旦开始上市,保证春节供应,由此推断这个茬口的适宜播期应是10月上、中旬。冬茬黄瓜多采取以南瓜做砧木的嫁接育苗,为使嫁接时秧苗相互匹配,采用靠接法时黄瓜要比南瓜早播3 d,采用插接法时南瓜要比黄瓜早播3-4 d。
2.2 精细整地适时定植
整地时一般深翻30~40 cm,有条件的最好用旋耕机旋一遍,同时分层施入腐熟有机肥10000 kg/667m2、饼肥300 kg/667m2及氮磷钾复合肥50 kg/667m2,并结合施肥掺施碎草(多用碎稻草)2000 kg/667m2。既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又能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做畦以小高垄为宜,宽50 cm、垄高10~15 cm。当苗龄35 d左右时,选晴天上午适时定植。
2.3 加强管理 保证养分供应
定植后为促缓苗要提高温度,白天25~32℃,夜间17~14℃;缓苗后温度白天25~30℃,夜间16~12℃。地面稍干时就进行浅耕,以促根系下扎,中耕2~3次后扣好地膜。水分供应要适时而均衡,一般定植时浇透定植水,间隔15-20 d后(约12月中旬)浇第二水,第三水与第二水间隔30-40 d(约1月下旬,水量要小),二月中旬左右浇第四水。浇水方法采取膜下暗灌的方式以减小温室湿度,并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进行。进入3月份以后浇水间隔时间可逐渐缩短,掌握10 d、7 d、5 d一次即可,水量也可加大。追肥从第三水开始(每水带肥)并结合膜下灌水采用液态形式随水冲施,每次用量:尿素(10~15)kg/667 m2、磷酸二氢钾5 kg/667 m2,3月份以后可交替使用磷酸二氢钾20 kg/667 m2、碳酸氢铵30 kg/667 m2或腐熟粪稀1000 kg/667m2。
2.4 科学施肥
一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后结合整地分层施入。二是合理施用化肥,用碳酸氢铵不得超过20 kg/667 m2,硫酸铵不超过20 kg/667m2,尿素不超过10 kg/667 m2。三是进行叶面追肥,保证养分的均衡吸收。四是当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应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在黄瓜拉秧后尽早撤下棚膜,延长自然降雨的淋溶时间,并结合灌水进行排盐。
2.5 病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药剂为辅的综合防病措施。由于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长期长,且生长中期正处于全年温度最低,光照最弱的寒冬时期,故需采取以防病为主的栽培措施,以提高秧苗的适应性,降低防治成本。从定植开始应定期叶面喷施强壮素及百浩等促壮防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复合叶肥等,可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一般冬茬黄瓜低温时期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导病害,兼有霜霉、炭疽和黑斑病的发生,开春后多以霜霉病发生为主导,继而转入炭疽病危害,掌握这个发病规律可以提早用药预防,一旦发病立即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以提高防治效果。另外,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很容易导致生理性病害如花叶、焦边、白点斑和叶边干枯等现象的发生,应从管理上分析查找原因,然后对症采取措施加以矫正,切不可盲目用药,以免产生新的药害加大防治难度。
2.6 适时复根壮秧 防止植株早衰
复根壮秧的时期比较关键,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每结瓜50 d左右进行一次。第一次宜在春节期间,此时黄瓜在元旦前后已开始采收上市,到春节前已实现了第一个产量高峰。性能好的温室此时的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30%,产值达到10%左右。另外,春节后的一段时间市场对黄瓜的需求量也不大,利用这一时间进行植株调整比较有利。第二次可在3月中旬前后,主要以恢复衰老的根系为重点。具体方法可用甲壳素进行灌根,也可用过磷酸钙150 g加食醋150 g拌均,兑水15 L,再加入硫酸锌30 g进行灌根,复根效果都很好。壮秧是在复根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开花的节位明显上移,可将其上部基本长成的瓜提早采收,并疏掉一部分瓜纽,然后加强肥水供应,提高夜温,促茎叶生长,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进而迎接下一个产量高峰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