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没做好,别怪产业糟糕
2013-02-07
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度过了低谷时期,2013年出现企稳复苏、实现8%以上的经济增速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软着陆也是着陆,在软着陆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企业和产业受到冲击和影响,其中大量中小企业将是这轮经济波动中最痛苦的群体。有些企业在低谷中容易产生一些悲观看法,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于在软着陆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倒闭破产现象,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政府宏观政策、金融环境等宏观原因。这方面的原因当然有,但笔者认为这与企业自身没有坚持专业化经营之路也有很大关系。从一些案例来看,这些企业前几年都在忙着转产、多元化发展。由于一些产业政策、学者、媒体不断唱衰制造业、唱衰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吹要放弃加工制造业,发展高端科技,做金融服务业,使很多企业家开始看不起自己的产业,谋划转产、多元化,放弃了企业历经二三十年才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人才资源等核心竞争力。由于这些企业总在试图进入不熟悉的产业,企业家的注意力转移,资金配置也随之变化,无法在原先领域内继续专注于创新、升级,结果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企业自然苦不堪言,这是中小企业这几年的一大教训。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就阐述了分工原理,一根针一个人来做效率很低,但十几个人进行专业分工合作后,效率得到迅速提高。可见,市场经济最根本的规律就是专业化竞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会不断创新,是因为他们一个家族几代人都专注同一行业,虽然不少企业规模不大,却是享有业内盛名的优秀企业。通过积淀和专注于技术、品牌升级,他们生产的往往是业内具有高精尖水平的产品。意大利企业生产的皮鞋袜子被视为时尚代表,而一些中国企业的皮鞋袜子只能廉价销售,就是因为他们几代人兢兢业业把现有产业做专做精,走到行业前沿后无人可以替代,也得以引领潮流。因此,不走到行业前沿,不坚持专业化的积累,就很难实现创新。中国不少中小企业都是1992年之后通过打拼才逐步走过来,还没有到前沿就要放弃转产,真是可惜而可悲。 问题还在于,一些中小企业并不需要转产,因为制造业还有大的发展前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增长点等待发掘。发达国家确实有夕阳产业,但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它们的概念来打量中国的各种产业。目前来看,除了国家和社会一致要限制发展的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以外,其他的行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点,并非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让企业迅速发展。只要企业能在细分行业内占据前三名的市场份额,都有很大机会获得上市,在火锅行业都有上市企业的情况下,如果轻视自身产业、急于转产,会有多大发展?更何况,网络信息时代经济资讯传播极快,一个行业被政府鼓励或者被市场分析师看好,都会带来大量企业和投资涌入,诱发新的产能过剩,产品只能低价竞销,被西方国家打上倾销标签,这方面的新案例这几年并不少。因此,就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市场竞争并非要比较哪个产业好,而是企业间的较量,三心二意的企业一定是做不好的企业。 总之,只有专业才能出品牌、质量、技术,才能获得创新的能力,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只要再专注发展二三十年,成为世界不可替代的中小企业,中国经济就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作者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本文是作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