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及人感叹“革命不能当饭吃”

2013-02-07

环球时报 2013-02-07
关键词:穆巴拉克穆尔西开罗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张梦旭埃及“1·25革命”两周年引起的震动波刚缓和,开罗解放广场晚上不再是人声鼎沸,可是埃及人对这暂时的平静能持续多久却不抱信心。一家房产公司的经理巴达维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敢肯定,示威和动荡还会不断出现。他们在广场上闹的时候,有谁关心我的生意和4个需要吃饭的孩子。” 在已经成为历史的穆巴拉克时期,埃及人一直自豪自己在动荡的中东成为“中东的稳定器”,可是如今这部稳定器变成了周期性运作的振荡器。一个突发事件、时间节点甚至当权者的一句措辞,都会激起轩然大波,继而便是持续数日的大规模抗议和游行。 在最近一轮示威中,《环球时报》记者多次到开罗解放广场采访。那些示威者声讨埃及总统穆尔西的表情同2年前声讨穆巴拉克时一样愤怒。“现在上台的穆尔西还不如穆巴拉克,我们要接着‘革命,推翻穆尔西政权。”一位示威者在广场演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说,广场的中央悬挂的标语同两年前一模一样,“人民要求现政权倒台”。 记者是在埃及“革命”前就到埃及赴任的,当时曾深感埃及是一个慢吞吞的国家。在中国1个小时能办好的事情,在埃及要花上5个小时。到埃及政府机关去办事,只有上午10点到12点这段时间是有效的,早去了可能还没有人,晚去了人们就已经下班了。埃及人下班后,不像中国人那样急急忙忙往家赶,而是带着全家人逛商场,或者在咖啡馆里喝茶、抽水烟,当时开罗街头常常到了凌晨一两点依然是车水马龙。 在这样的节奏中,埃及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有埃及学者对记者说,从客观上来看,埃及属于资源贫乏的国家,全国9000万人口集中在只有五六万平方公里的可居住土地上,油气资源也很贫乏。对于这样的国情,穆巴拉克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治国之路,一是大搞平衡外交,尽可能从外国获得援助;第二是用“铁拳”镇压国内极端势力,维持安定的环境,努力发展旅游业;第三是在食品和医疗领域投入巨额补贴,保证占人口40%的贫困阶层的基本生活。 “革命”推翻了穆巴拉克,埃及民众当时几乎一边倒批判穆巴拉克的“罪行”。这名专家称,对民众来说,他们希望通过“革命”尽快改变自身的经济地位。记者当时跟开罗一名工程师聊天,他的月薪当时是1500埃镑,他自信地说,革命后就会升至3000埃镑,后年就会升至6000埃镑因为这才是“革命”成果的体现。不过,穆巴拉克倒台后,动荡的埃及局势反倒使埃及经济每况愈下,该来的游客也不敢来了,民众们没有看到“革命”果实,深感失落。不少埃及人开始怀念“穆巴拉克时代”。不久前,埃及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70%的受访民众希望穆巴拉克能获得释放。 “革命不能当饭吃”,许多埃及百姓开始真正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不过,动荡的局势已经让整个社会产生深深的裂痕,总会有一些人到广场上去表达对另一群人的愤怒。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埃及何时才能实现人民希冀的变革呢?▲

猜你喜欢

穆巴拉克穆尔西开罗
埃及释放前总统 穆巴拉克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埃及法院维持对前总统穆巴拉克及其子贪腐案原判
穆尔西 被判20年
穆尔西 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