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难题要靠城市化解决
2013-02-06
环球时报 2013-02-06
德国之声广播电台网站2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新年给基础设施加压 由于厌烦了(买回家车票带来的)头痛,21岁的叶韬(音)今年做出和往年不同的决定:选择骑自行车从他上学的广州市回到自己的家乡——距离广州600公里的湛江市。整个行程花了5天,即使这样也好过挤大巴或火车。“过去我也坐火车,但今年火车爆满——到处是人。上个厕所都得排几个小时的队。”叶韬说。 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再次上演。春节是一年中的交通高峰期,人人都要回家和亲朋好友团聚。然而,对于中国交通系统及其工作人员来说,这无疑是反复出现的噩梦。据预计,今年1月26日至3月7日的客流量将达34亿人次。 大规模迁移人群主要包含三类人: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其中一类是总数达2.36亿的农民工;第二类就是像叶韬这样的“学生大军”;最后一类是成千上万的“旅游大军”。为提高交通运力,各方已做出很多努力:官方数据显示,共有260万辆长途大巴参加春运,铁道部每天开出5300多趟远途列车,机场每天则有1万架航班投入运营。 这种海啸式的出行狂潮是中国的一个新现象。30年前中国并不存在“春运”这个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主流媒体才有“春运”一说。当时,外来务工人员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引起争议。他们没有资格在工作的大城市取得正式居留权,只能把老人孩子撇在老家,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赵坚(音)表示。“如果不能解决数以亿计的国人每年回家过春节的问题,我国交通系统将一直不堪重负。问题的关键是城市化进程。”他解释说。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非常快。仅从这一点看,要想在短期内改善现状不太可能。看来叶韬明年或许还得骑自行车回家。▲(作者崔木[音],聂晶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