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大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实效性探析

2013-02-02谷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素养职业

◆谷山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能否形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对我国当前以应试教育经历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显得很迷茫,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能力产生前所未有的畏惧和不适应性。这突出表现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有些企业却招不到所需人才这一矛盾。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职业基本素质不高的客观现实,开设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就成为学生和社会的双重需要。

职业基本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组织实施教学,运用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该课程自身属性和特点的需要。如何把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的效用发挥到最佳状态,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结合本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属性,根据社会职场中新的发展变化需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内在功效,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 传统思想理论教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属于学—思—行渐进循环形成教育的范畴,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属性和实践性。组织该课程教学就应该突破传统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究一种符合本课程内涵属性和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传统思想理论教育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讲授贯穿始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单方面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就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课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条文和理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这样的思想理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现实依托,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却又感到迷茫,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对此类课程失去兴趣。因此,对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教学需要建构一套符合当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本门课程自身属性的全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以提高当前在校大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学的实效性。

2 提高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高校实施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职场优秀人才。其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参与社会从业能力是该门课程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思—行循环渐进形成的教育理念,掌握好教学规律,探索适用本门课程自身属性和特点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思—行循环渐进教育氛围中固化课程教学中的精神实质,同时引导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体验,内化职业基本素养,实现从业能力的自我超越。

根据课程知识架构体系,按照学—思—行的教学理念,找好教学切入点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自觉养成内化基本素养的品行。因此,教师要结合当今社会职业发展中的基本素质要求并结合自己及他人现实生活中的切身经历去教育和引导学生,让课堂教学散发出灵性的光芒。当学生感受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丰满与真实的同时,就会自觉地用心体验,就会不断内化提高自身基本素养。教师知、情、意为一体的全身心投入,传授给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职业行为能力。

1)研究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任务是要从社会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质。因此,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认真系统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架构体系,捋清单元模块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准理论在现实中的落脚点并夯实其佐证材料。根据高校学生现实的职业基本素养状况和客观需要,真正把教材中的有限内容有效转化为课堂无尽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到职业基本素养不流于形式,能使他们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真正感悟到职业基本素养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自觉内化、践行职业基本素养。

2)理论启迪与接受心理的统一。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要真正发挥理论的启迪作用,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思想理论教学模式进行,要根据不同教学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理论教学创新,而且还要研究作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主体的接受心理。由于职业基本素养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生在其成长历程中就耳濡目染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渠道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它们或多或少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定的位置。这些被固化在心目中的色彩各异的“意识框架”和“行为惯性”,就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一方面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对课程中涉猎的教学内容产生一种选择心理。

因此,对于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不能用传统的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学生,而是要细心地去研发蕴含在职场中的看似普通实为高尚的美好事物中的人和事,揭示隐匿在事物中不光鲜的人和事,使学生通过对比认知和感悟,对前者产生崇敬感,对后者产生厌恶感,使其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陶冶。

将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情感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古人云:“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作为高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教育,就必须按照情理相通、氛围熏陶、榜样示范的模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情感,才能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所以,职业基本素养教育必须注重该课程教学所需的情感文化氛围的创设,在其模块教学内容的逻辑设定和教学组织方法上既要富于理性,又要渗透人情、人性。

1)注重校园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职业基本素养,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完善职业基本素养。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够时刻感知、感悟到的素养氛围是身临其中的校园文化,如学校中的各种制度文化、校训文化、生活文化以及社团文化等。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设计中,按照学—思—行的渐进形成理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切入点,注重挖掘校园隐性文化中的有效成分,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情感兴趣。按照青年人学—思—行的特有规律,不断创建和完善职业基本素养认知、体验、提升的校园文化平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感染中内化自身基本素养,真正把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和利用。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作为一门课程组织教学,就必须遵循这门课的特有属性。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学而明、思而变、行而成。因此,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应始终贯穿应有的实践教学环节点,并以其为依托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按照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特有规律,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研究和利用校内外实践素材和情境,全面提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始终以主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中认知、体验和感悟,内化提升自我职业基本素养。

3)注重榜样示范的开发和利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组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收集在现代社会职场中涌现出来的令人敬重的人和事,特别注重发现具有较高师德水准并令学生仰慕的一线教师的先进事迹,善于细心观察学生自身的素养亮点,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作为教学中的示范案例,会使他们体验到该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可学。身教胜于言教,职业基本素养课教师本人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任课教师为人要有道德感和责任感,要有做事严谨、敬业执着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生面前言行一致;教师的言行示范,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的教学,还应从日常工作中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做起,才能成为学生身边学习的榜样。

4)注重案例教学的开发和利用。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教育是按照学—思—行的认知规律组织实施的。所以,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情境并让他们置身于情境中的角色,使其“亲历”过程,感悟内涵,是提升本门课程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路径的较好选择。

案例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社会实践的时间、费用成本,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以社会实践中的经典事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重新引入虚拟的社会实践情境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多向互动,认知和感悟这一经典事例中的精神实质,不断内化和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例如,在安排“如何树立协作意识”这一教学模块的虚拟社会实践情境时,为了让学生认知并感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质,教师把当今技术密度极高的空客制造的虚拟社会实践情境展现在他们面前,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讨论,使学生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和案例。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尽管有其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也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就是必须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具有生命力。案例教学必须突出其实践性,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认知、感悟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 在生活上引导学生进行素养养成的自我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高职业基本素养自我教育认识和剖析能力的同时,应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自我提高的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内在驱动力。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职业基本素养的高低不是单一靠教就能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从我做起,“躬行实践”。在参与素养养成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实践活动的灵活性,防止单一的实践活动。心理学实验表明,当同一种刺激反复作用于人的大脑时,所引起的反应强度会越来越低。因此,在素养养成实践教育中应注意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深入地发掘、探讨,开通多种素养养成实践渠道,发掘每一实践环节的教育功效,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素养养成教育的能力。

总之,提高大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课的实效性必须突破原有传统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学习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素养养成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使学生养成自觉内化提高自身职业基本素养的能力。只有在方法和手段上把握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马伟.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4-115.

[2]吴文广,李奎香.职业道德概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马必学,王式正.职场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道德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我爱的职业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