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2013-02-02陈晶晶弭晓英
◆陈晶晶 弭晓英
1 引言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得整合后的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差异,关于整合的方法人们莫衷一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整合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是在整合过程中只有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才能将两者更好地融合,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整合既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又要在技术方面得到支撑,同时还要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其中,原理层次的整合是前提,技术层次的整合是关键,设计层次的整合是核心。因此,本文从理论、技术、设计三个层次来分析整合的过程,只有将这三个层次的整合结合在一起,整合后的课堂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2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和折旧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两大能力。传统的教学并未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呼吁教育改革的迫切性,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途径和方法,整合后的课堂更利于这种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推进传统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所谓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1],就是通过课程把教育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
传统课堂侧重的是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更新和折旧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得教育改革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教育改革不能像其他领域那样采取大跃进的方式,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途径,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这既是信息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外部要求,也是教育内部发展的必然趋势。
整合的优势及特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比较推崇师道尊严,教师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教师的地位不容置疑,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教学更多的是师生间的单向传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其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除了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样的人才显然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新型人才的需求呼吁传统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营造出新型的教学环境,构造出新的教学结构,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失为改革的一条捷径,而且整合后的课堂具有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
1)整合后的课堂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了学习过程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整合后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发现法、情境陶冶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更容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教学所没有意识到的。
2)整合后的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整合后的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中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而是多样化的动画、视频、音频、图形、图像的组合。这些资源可以使书本上的知识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同时配以精彩的界面和优美动听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和视频更加丰富了资源的呈现方式。整合的资源还具有交互性,学习者在得到及时的反馈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非线性的超链接组织方式更接近人脑的思维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跳跃式组织方式。多样化和人性化的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3)整合后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侧重量的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这样的评价方式难免是武断和不科学的。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从过程而不是结果去评价一个学生,注重从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成绩来评断学生,新的评价方式更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整合后的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就需要在整合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对于整合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遵循怎样的方法和原则,往往是一头雾水。从原理、技术、设计三个角度来解读如何进行整合,将整合过程化繁为简,逐层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有关人员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 整合的原则与方法
原理层次的整合 原理层次的整合是前提,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要进行整合,什么样的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进行原理层次的分析。有些经过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后的课堂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正确指导[2]。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就意味着实现了整合。这样的整合难免是盲目和低效率的,他们对整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表面层次。要想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必须从实质和内涵上去把握。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或者技术的被动融入,整合是两者有机的融合,整合后的信息技术成为教学中有机的、和谐的组成部分,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从原理层次理解整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整合过程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理论研究是整合过程的方向标,只有把握好了方向,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对整合有理论上的整体认识,同时还应该在整合过程中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作指导。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地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用理论去指导整合实践。整合过程既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还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脱离其中任一方面的整合都不能算是成功的整合,仅仅使用了技术并不意味着整合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建立在教育原理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整合,真正的整合是技术完美地融入课堂的整合。
2)整合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整合中绝不能打破学科本身的内在规律。作为教育者,要对学科本身有深入的理解,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不能盲目地抄袭其他成功的整合模式,要严格遵循本学科的内在规律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严密性,注意学科知识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更系统的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作为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互动式的教学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还会有情感的沟通。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设置问题和情境,多让学生交流和互动,这样的整合才是成功的整合。
技术层次的整合 技术层次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离不开对技术的依托,整合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因此对技术层次的思考是整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技术层次的整合也离不开方法和原则的指导。
1)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是整合的前提。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硬件设施的建设,整合要借助硬件设施才能得以实现。作为教育管理者,要保障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更新,使用者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媒体,课下要注意硬件设施的维护保养,使硬件设施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如果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整合只能成为空谈。
2)媒体的合理选择是整合成功的关键。在整合中并不是媒体越多越好,越先进越好,最合适的媒体才是最佳的媒体。作为教育者,要在整合过程中理性地选择和使用媒体,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和所教学科的特点、学校现有的条件以及各种媒体的性能进行权衡,滥用多媒体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最先进的媒体未必就是最合适的媒体,在整合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效应。
3)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整合的基础。教育者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推动整合过程的强大动力,只有教师意识到了整合的必要性,才能从行动上更好地给予整合。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要想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注重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意识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将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整合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不至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设计层次的整合 系统论的出现为解决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途径。系统论提出要用整体的、全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只有把这些因素统一协调地整合在一起,才可以使教育这个系统高效地运转下去。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除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进行整合,更重要的是系统设计方面的整合。设计层次的整合可以使技术和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共同发挥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技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进行设计层次的整合。设计层次的整合也需要一些原则和方法的指导。
1)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去进行整合。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机械或者简单组合,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只有各个因素协调起来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将教育技术与课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机整合,一个高效的教育系统必定是各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技术用于教学即可,整合中既涉及教师和学生,也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各种因素,要想整合后的课堂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整合,使得技术在最佳的时机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整合后的课堂成为高校统一的整体。
2)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去指导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设计教学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一个好的课堂必须进行事前的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离不开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要想决胜千里之外就必先运筹帷幄之中。教学设计告诉教育者如何设计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因课程而异、因学生而异,所以,整合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进行提前的教学设计,只有经过这样的整合才是科学合理的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4 小结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建构。但是现实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整合都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原因就是一些教育者对整合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结果难免造成了盲目和低效率的整合。从原理、技术、设计三个层次对整合进行不同层面的解读,可以促进教育实践者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的方法和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整合过程有了更好的方向标。目前,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未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但是随着教育技术以及人们信息素养的提高,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传统教育的改革。在教育实践中仍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动整合的发展以促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吴疆,常樱.现代教育与文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
[2]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10.
[3]张喜艳,解月光,杜中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22-25.
[4]于本成,王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质量提高的意义[J].学周刊,2012(1):20.
[5]何荣杰.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42-43.
[6]谢记军.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4-47.
[7]王怀武,郭朝明,李艳春.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2(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