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2013-02-02方学文徐冬梅
方学文 徐冬梅
23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方学文 徐冬梅
目的 探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床、给药错误、管道滑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欠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低年资护士在落实制度及评估患者和沟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结论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加强安全监管, 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保证护理安全是保障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分级标准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 但并未造成伤害。Ⅱ级:事件造成轻微伤害, 生命体征未发生改变, 需要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造成中度伤害, 患者的部分生命体重发生改变, 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并作简单处理。Ⅳ级:造成重度伤害, 生命体征发生明显改变, 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并进行紧急处理。V级:导致患者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严重不良事件, 导致死亡。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即百分比统计不良事件分类、患者损伤结局和涉及不同年资护士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1 ①不良事件分类:跌倒/坠床97次, 占42.18%;给药错误66次, 占28.70%;管道滑脱27次, 占11.74%;采血标本错误、输液渗漏、烫伤均发生9次, 比例均为3.91%;其他13次, 占5.65%。②患者损伤结局: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分级标准, 0级7例(3.04%), Ⅰ级146例(63.48%), Ⅱ级60例(26.09%), Ⅲ级15例(6.53%), Ⅳ级1例(0.43%), Ⅵ级1例(0.43%)。③涉及不同年资护士所占比例:护士121名(52.61%), 护师85名(36.96%), 主管护师24名(10.43%)。1~5年106名(46.09%), 6~10年57名(24.78%), 11~15年42名(18.26%), >15年25名(10.87%)。
2.2 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安全意识欠缺:因安全宣教不到位或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占最高比例。大部分事件发生在夜间, 患者入睡或起床入厕时发生, 老龄患者占多数。②缺乏严格的制度及操作规程, 监管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和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护士长日常工作较为繁忙, 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力度不够, 没有做好环节质量检查工作, 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③护士缺乏对患者正确评估的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欠佳: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 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对风险认识不足, 对患者评估不全面,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加之护理工作繁琐紧张, 很容易使护士出现消极倦怠心理, 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
3 防范对策
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 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提高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的认识,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优质服务意识, 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重点检查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强化护士查对意识。③加强护理安全监控:鼓励各科室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主报,以作参考。护士长重点检查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评估及安全宣教情况, 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 做好高危患者的质量追踪检查, 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以及护理人员的资质进行弹性排班, 确保护理质量的安全性。
4 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反映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数据之一。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提高风险意识, 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强化执行力, 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消除各种护理隐患,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 李漓,刘雪琴.本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中国护理管理, 2007,7(11):54-55.
65003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