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泻浊方治疗高尿酸血症60例

2013-02-02陈美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2期
关键词:车前子泽泻高尿酸

陈美云

清热泻浊方治疗高尿酸血症60例

陈美云

高尿酸血症;清热泻浊方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血清尿酸增高, 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与高尿酸血症的程度和时间长短有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受到关注。2008~2012年间作者从清热泻浊着手, 自拟中药方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优异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53例, 女性7例, 年龄38 ~75岁;发生尿曾有痛风发作病史11例, 尿路结石10例, 痛风石8例。

1.2 诊断标准 采用血清标本, 尿酸酶法, 一般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可确诊高尿酸血症[1]。

1.3 治疗方法 予中药治疗, 药物组成:车前子15 g、萹蓄15 g、生军6~10 g、滑石10 g、黄柏15 g、泽兰10 g、泽泻10 g、萆薢15 g、桂枝10 g、茯苓15 g、石菖蒲10 g、甘草5 g加减,急性发作期, 疼痛明显, 可加用银花15 g、丹参15 g、延胡索10 g等;久病及肾者可加用杜仲20 g、山萸肉15 g、菟丝子20 g;合并高脂血症加生山楂15 g、水蛭3~5 g;伴肾结石者加石韦15 g、鸡内金15 g、金钱草20 g等。1剂/d, 水煎2次取汁400 ml, 分早晚2次口服。30 d为1个疗程, 服用1个疗程后复查相关指标。1.4 疗效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 显效: 血尿酸恢复正常或较前明显下降≥20%; 有效: 血尿酸较前有所下降≥10%, ≤20%;无效:血尿酸治疗前后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尿酸治疗前平均538.97 μmol/L, 治疗后平均416.17 μmol/ L, 治疗后尿酸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 本组60例, 显效42例, 有效15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95%。

3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 男65岁, 患痛风多年, 长期口服碳酸氢钠,病情仍逐渐加重, 双足大量痛风石沉积, 双下肢水肿, 渐渐卧床不能行走, 痛风发作频繁, 曾于2007年住西医院治疗, 因西药过敏致全身浮肿, 皮疹, 无奈之下转求中医治疗。初诊患者卧床2月, 形体肥胖, 双下肢水肿, 双足大量痛风石沉积,双足多个关节疼痛难忍。局部压痛, 拒按。舌苔黄腻, 脉弦。痛风发作每周1~2次。血尿酸686 μumol/L。尿素氮8.9 mmol/ L, 肌酐237 mmol/L, C反应蛋白123 μg/L。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病史。处方:车前子15 g、萹蓄15 g、生军8 g、滑石10 g、黄柏15 g、泽兰10 g、泽泻10 g、萆薢15 g、桂枝10 g、茯苓15 g、石菖蒲10 g、甘草5 g、银花15 g、丹参15 g、延胡索10 g、生山楂15 g、水蛭5 g等。水煎服, 1剂/d,早晚各服一次。一月后, 患者下肢水肿消失, 双足痛风石减少,体重下降5 kg余, 已能够扶着椅背行走, 期间痛风发作一次。自诉曾听到“啪”的一声, 右脚痛风石松动, 右脚疼痛立即减轻, 自觉异常轻松。血尿酸412 μmol/L。尿素氮、肌酐正常, C反应蛋白13 μg/L。继服上方月余, 痛风未再次发作, 以后间断服用此方, 痛风至今未再发作, 生活已能自理。

4 讨论

体内尿酸有两种来源:一来源于食物, 占体内尿酸的20%;二是有机体合成或核酸分解, 这一部分属于内源性,占体内尿酸的80%。正常人尿酸排泄大部分以游离尿酸钠盐形式由肾脏经尿液排泄, 少数由肠道排出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正常情况下每天产生或排泄的尿酸量维持在平衡状态,因此, 如果产生的尿酸增加或肾原性排泄尿酸不良, 则都可产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直接后果是会引起针状晶体在组织中析出, 其在某些因素如饱餐、饮酒、感染、药物及疲劳状态下, 痛风的发生则大大增加。现代医学认为, 尽管体内尿酸来源于内源合成过多, 但高蛋白、高脂、高嘌呤食物是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痛风的发作常由饮食大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诱发。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而正常人并不会发病。大多数原发性痛风有阳性家族史, 属多基因遗传缺陷。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 审证求因, 根据本病痛风发作时红肿热痛, 下肢多发, 发作多由进食海鲜等高嘌呤饮食诱发的特性可以看出, 本病病因病机当责之素体禀赋不足, 加之平素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失健运, 脾主肌肉, 司运化, 脾运失健, 则湿浊内生, 蓄久化热,湿热内蕴, 日久湿浊留滞, 闭阻经络、关节而致关节突发剧痛,湿浊凝聚成痰而成痛风石沉积。

根据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 拟清热祛湿泻浊方, 方中车前子、扁蓄、滑石、萆薢清热利湿, 利尿通淋;生大黄、黄柏清热泻火, 解毒;泽泻、茯苓淡渗利湿, 泽兰活血祛瘀, 行水消肿;茯苓淡渗利湿。桂枝通阳化水,通络。石菖蒲化湿、开窍, 怀牛膝滋肾通关, 甘草清热解毒,和中健脾, 调和诸药。血脂高者加生山楂、水蛭活血通络降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 山楂、泽泻、大黄有降脂降压作用。桂枝、茯苓、泽泻、车前子、扁蓄等具有显著利尿作用。萆薢、车前子可增加尿酸的排泄, 从而降低体内尿酸蓄积。总之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利湿泻浊之功, 从而达到纠正高尿酸血症,控制尿酸水平的目的。

[1] 叶任高.内科.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65.

210017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车前子泽泻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分析
云头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