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阻断术用于控制腹盆腔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2013-02-02贾会文张磊童磊刘向业
贾会文 张磊 童磊 刘向业
腹主动脉阻断术用于控制腹盆腔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贾会文 张磊 童磊 刘向业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腹盆腔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患者术中应用棉纱带暂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出血。结果 54例患者术中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观察未发现因血管阻断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论 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术是迅速控制腹盆腔大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腹主动脉阻断术;大出血
严重创伤或术中损伤腹盆腔血管发生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腹主动脉阻断术(abdominal aorta clamping, AAC)为腹盆腔大出血开辟了新的途径。2007年10月~2013年3月, 作者在腹主动脉阻断下完成手术54例,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 男30例, 女24例。患者的年龄为14~65岁, 平均32.5岁。其中腹部贯通伤12例, 骨盆骨折合并内脏血管损伤15例, 腹腔内脏器出血9例, 腹膜后扩张性血肿7例, 盆腔肿瘤术中大出血4例, 腹膜后肿瘤术中大出血4例, 腰骶部肿瘤术中大出血3例。
1.2 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打开腹腔, 积血较多时, 用手指压迫暂时阻断高位腹主动脉, 快速吸出积血, 行相应部位阻断术:高位(T12水平, 腹腔干动脉上)、中位(L2水平, 肾动脉上)与低位(L4水平, 髂总动脉上)。必要时剪开后腹膜4~5 cm, 将长20 cm、宽1 cm的消毒棉带穿过腹主动脉后方, 将棉带两端套入长7 cm、直径1 cm的硅胶管, 将棉带两端拉紧压迫腹主动脉阻断血流[1]。一般阻断血流15~20 min, 必要时放松时松解 5~10 min 后重复阻断 20 min。术中触摸双侧髂总动脉确认无搏动为阻断成功的标志。
2 结果
2.1 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单例患者总阻断时间最长110 min, 最短13 min, 平均(35.0±0.3)min。手术时间为60~270 min, 平均(165.0±0.4)min。术中出血量为600~34600 ml, 平均(1100.0±0.5)ml。输血800~3200 ml, 平均(1280.0±0.6)ml。
2.2 术中临床指标监测 实施阻断术后患者心率、呼吸分别增加4~9次/min及2~4次/min, 但在解除阻断后心率、呼吸均有所降低, 2~5 min可恢复阻断前状态。收缩压在阻断后平均升高10~20 mmHg, 解除阻断后2~4 min恢复正常。阻断前后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2.3 术后情况, 术后均未出现多脏器衰竭, 术后第5~7天肝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未出现任何其他相关并发症, 术后2~3周出院。
2.4 临床随访 54例患者进行术后定期随访, 随访率92.59% (50/54)。5例分别于术后5~29个月死于非手术因素(1例死于肺转移,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2例因多发转移恶病质死亡), 除4例患者失访外, 余健康存活。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现腹主动脉损伤现象, 管径无狭窄, 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术犹如为抢修目的关闭自来水管总闸门那样, 可以完全性地截断其所阻断水平以下所有脏器或组织的血运来源, 并使各种无血外科手术得以实施。
术中腹主动脉阻断时限决不可违背“二叉树耐受法则”[2],阻断时间控制在安全时限(25 min)之内。在血流正式阻断前,行缺血预处理(每次阻断30 s, 松开1min, 反复2~3次);或在正式解除阻断前, 行缺血后处理(即撤钳15 s, 阻断15 s, 反复2~3次)。实施阻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曲度等详细探讨了该式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3], 上肢的血压与上腔静脉或右房的中心静脉压波动总的共同趋势表现为“首降-首升-再降-再升”的“两降两升”之规律:首次血压降低是因为开腹创伤与手术失血等之故;首次血压升高是因为腹主动脉阻断所致;再次血压降低是因为撤除腹主动脉阻断所致;再次血压升高恢复是因为生物体内自动调控机制加之输液、升压药等原因。体内也完全可以耐受这种血流动力学的上下波动。术中对麻醉师调控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术中给药与补液应考虑到半体循环应用时有效循环血量较少的特殊情况, 勿超量快速滴注, 以免增加心肺负担。
总之, 腹主动脉断术安全、可靠, 可使术中出血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失血量明显减少, 手术视野清晰, 术中止血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无血管阻断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1] 穆玉兰,汤春生,孔北华,等.腹主动脉下段阻断术在3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手术出血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21(4):215-216.
[2] 曲度,曲强,张弦,等.腹主动脉阻断术临床原理及其上中下段安全时限探讨-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对策及“二叉树耐受法则”.海南医学, 2009,20(1):1-13.
[3] 饶荣生,魏小勇,蔡锦根,等.曲式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8例报告.中华实用外科杂志, 2010,30(6):490-49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bdominal arota clamping in controlling abdominal pelvic cavity massive hemorrhage
JIA Hui-wen, ZHANG Lei, TONG Lei, et al. Central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 Nanyang 473003,China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of abdominal arota clamping in controlling Abdominal pelvic cavity massive hemorrhage.Methods Terminal abdominal arota clamping were used in 54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elvic cavity massive hemorrhage using sterilized cotton band during operation.Results
The technique could obviously control bleeding and decreas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during operation.With the aid of this technique, the operationwas finished in all the patients smoothly.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the operation due to the clamping technique.Conclusion Terminal abdominal arota clamping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Abdominal pelvic cavity massive hemorrhage.
Abdominal arota clamping;Massive hemorrhage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创伤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