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2013-02-02程春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5期
关键词:转换率拉米夫定干扰素

程春旭

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染病之一, 根据临床统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我国的群众中阳性率高达9.09%,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反复发作, 病程长, 大约15%~2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终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1]。因此有效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作者应用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全为阳性, 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e抗原(HbeAg)、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组, 每组各36例患者。其中联合组:男性患者31例, 女性患者19例, 患者年龄19~59岁, 平均40.2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2~280 U/L;拉米夫定组: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0例, 患者年龄18~57岁, 平均41.4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1~296 U/L;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常规给予辅助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 1次/d,疗程6个月。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 1次/d, 同时应用干扰素a-2b安达芬5 MU, 肌内注射, 隔日1次, 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HBV-DNA转阴率、ALT恢复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的比较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监测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 HBVM检测应用放免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检查1次, HBVDNA定量应用微板核酸杂交一核酸定量PCR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检查1次;血清生化指标: AST、ALT以及TBI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两周检查1次。

2 结果

2.1 HBeAg血清转换率 联合组为82% (41/50), 拉米夫定组为44% (22/50);HBeAg阴转率联合组为84% (42/50), 拉米夫定组为42% (21/50);HBVDNA阴转率联合组为100%(50/50), 拉米夫定组为100% (50/50);ALT复常率联合组为100% (50/50), 拉米夫定组为94% (47/50)。

2.2 不良反应 联合组治疗初期使用干扰素后7例出现轻微腹泻, 5例出现发烧、流感样症状、白血球减少等, 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拉米夫定组5例出现轻微腹泻, 6例出现腹部不适, 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我们知道乙型肝炎病毒在慢性乙作型肝炎的发病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HBV cccDNA在慢性乙作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内持续存在, 同时还参与HBV 的随机复制, 这样就会造成患者自身机体不能彻底清除HBV cccDNA, 患者感染的肝细胞不断的发生免疫应答, 进一步造成患者的肝脏出现慢性炎症、坏死以及纤维化等病理上的改变。因此在慢性乙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成为治疗的关键所在, 同时还显著影响患者治疗的预后。目前临床上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有两类:干扰素类以及核苷类似物类。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似物类药物,最主要作用是抑制HBV-DNA聚合酶, 进而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抑制HBV复制, 缺点是HbeAg血清转换率低,根据临床统计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 1、2、3、4年耐药率递增为14%、38%、48%、66%, 停用后复发率1年为38%、2年为48%[3,4]。

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可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干扰素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双重作用相关。a-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可以阻断患者体内病毒复制, a-干扰素与细胞膜接触并在细胞内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即抗病毒蛋白, 进一步抑制病毒信息的传递, 有效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但不能直接杀灭病毒, 拉米夫定近期病毒抑制效果好, 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在1个月左右明显下降,干扰素的应用提高了患者肝脏的耐受性, 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下降以后, 进而患者肝脏功能得以缓慢恢复 , 同时抗原递呈细胞被唤醒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应答, 机体非溶细胞抗病毒作用会逐渐得到增强, 应用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26:655-658.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8(6):324-329.

[3]李双成.拉米夫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华实用内科杂志, 1998,9:126.

[4]Chayama K,Suzuki Y,Kobayashi M,et al.Emergence and take over of YMDD motif mutant hepatitis B virus during Long term Lamivudine therapy and retakcover by wide type after cessation of therapy.HepatoLogy, 1998,27:1711.

猜你喜欢

转换率拉米夫定干扰素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太阳能硅片表面损伤层与转换率的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
恩替卡韦单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