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013-02-02王晖
◆王晖
作者:王晖,常熟市大义中学(215557)。
校园资源库因具有因特网上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建立合适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校园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常熟市大义中学对教学资源的利用非常重视,每年从市电教馆购入一定数量的用于教育教学的各类光盘、硬盘,教师也习惯借阅使用。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便于教师使用和查询,学校电教组还专门印制了资源目录,每个学期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同时还参考一些图书管理系统,并利用专门单机软件编制了简单的借还跟踪管理软件,利用数据库查询功能,统计借还的情况,对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购的各类资源(如学科配套光盘、图片及音视频素材等)逐渐增加,怎样才能充分活化、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率成为学校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经过调查研究,觉得在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应下力量抓好学校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在校园网上建立丰富的、实用的教学资源库,才能使学生在网上搜取所需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使教师在网络中查找有用的学科资料,也可以利用资源库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下载与自身学科相符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和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做到人人可以参与,提高教学应用的积极性。
2012年学校建立了新的在线资源库管理平台,在原有的资源库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管理和完善。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以下问题做了专门研究。
1)原有资源库开放性不够,教师只能下载查看资源库中已有的论文、教案、课件等。不能发布自己认为好的各类资源,个人的论文、教案、课件等作品,也只能等待学校资源库管理员发布,所以应增加交互性较强的资源下载和上传功能。
2)原有的资源库查询功能不强,主要包括图文、论文、课件、教案等,这些资源都比较零碎,不利于教师在库中查找和利用,我们对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号,把它们转化到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查询功能来解决。
3)教师、学生利用资源库的情况及相关资源的利用很难统计分析;教师不能通过移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快速查询和调阅资源信息。
考虑到以上种种的不足,学校根据教学发展需要,组织开发构建新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在自主开发的过程中也吸收了网络上优秀的资源库管理思路,使之更具有交互性、方便性和实用性。2012年年底,新的资源库框架已初步建成,四类资源分别在6台校园服务器上。
第一类资源:主要收集课件、论文、教案、试题,这里的资源主要来自教师个人推荐、自制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各类资源,以及网上相关优秀资源和每学期外购的优秀资源。每个注册用户均需要管理员验证,才可以使用,增加了发布者的可信程度;对于需要下载本校资源特别是论文、教案、课件的访问者,均需要登录以后方能下载应用;注册用户发布的任何资源都会被一一记录,以这种方法建立一个评价机制,可以和教师的年度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加快了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步伐,从而也促进了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对于有些失去链接或是空链接的资源,下载用户可以通过我们的错误报告发送给管理员,以便重新核查管理,删除更新,从而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
第二类资源:主要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视频点播、软件下载、网页素材、传统资源目录等。在这里汇集了我们网上下载,光盘提取,自己制作的各学科常用的图片、声音、小影片及教师优秀的公开课视频。
第三类资源:是一个“数字化教学应用平台”,教师可以无障碍地进入网络教学,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万能的工具。它并没有为教师提供过多的学习资源、素材,而是像一张白纸一样呈现在教师的面前,让教师自己发挥个性化的创造性,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和交流,使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生活真实地联系起来。
第四类资源:主要是一些大型的资源库,来自专业的教育厂商,为教师查找资料利用增添了更多的选择。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武大3D素材库、多媒体网络资源等。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试题、教案、学案、课件的使用率远远大于其他资源,而由于第一类里的试题、教案、学案、课件等使用率比较高,建成以来从刚开始的内网使用到对外开放,注册用户达到了2万人次。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反映资源地带的交互性、实用性还不够。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着手开发新一版本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它能全方位地收集各类资源,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较强优越性。主要功能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方面,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查看及下载,会员管理功能,站点详细统计功能,每学科分类查找,前台资源发布后台审核,会员下载上传的点数控制,会员参与管理功能等。同时有十几位一线教师参与资源的审核,大大增加了资源的可信度。现在平均日注册人次达到20~30,日下载资源几百份。
经过积极努力,使学校资源库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库的整合、脚本的控制、激活教师积极性、与现在流行的微博整合、智能手机客户端开发方面等,都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加以改进,以不断增强学校教学资源库的活力,为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1]杨东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