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设施应对应适合的教学设计——以中职汽修起动机课为例

2013-02-02焦守君王世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6期
关键词:起动机飞轮原理

◆焦守君 王世富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机电、电子、液压、电控产品越来越多地用在汽车上,这就为汽修专业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里将复杂的汽修知识讲授给学生并能让他们接受,是个很大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得出一套适合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课教学的方法——七步教学法。

第一步:什么样

学习的过程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得较少到知道得比较全面的过程。但是怎么让学生迈出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第一步呢?从10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学习某个汽车部件时,熟悉部件的外形是学习的第一步,因为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比如,教师在课前的时候讲:“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起动机。”这个时候学生第一个想知道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是起动机啊?起动机什么样呢?”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把几个完整的,包括大车用的、轿车用的起动机向学生面前一摆,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手摸,感性地认知起动机的外部特征,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学生一听见起动机,他的脑海里面马上就会有了起动机的样子。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天花乱坠地讲起动机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结构,哪怕讲上十天十夜,效果也不会很好。甚至以后起动机砸到脚上,学生都不一定认得。

不单单是汽修,任何学科,任何事物的认知,第一步都应该是感性认知。

第二步:装在哪

了解了起动机的外部形状,学生接下来的疑问肯定是起动机装在汽车的什么地方呢?这时教师应当用举升机举升起车辆来,将起动机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起动机的安装位置以后,教师要告诉他:要想找到起动机,就必须找到发动机后面的飞轮,因为起动机安装在发动机飞轮齿圈的旁边。接下来学生肯定会想:怎么才能找到发动机的后边呢?教师再告诉学生如何找到发动机的后面以及后面的飞轮。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学生就能准确地从汽车上找到起动机了。

这个过程中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如果把这个过程中牵扯到的几个问题整理一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案。而这几个问题谁提出来的呢?其实是学生提出来,教师只不过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已。要想做好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第三步:什么用

知道了起动机的形状和位置,接下来学生肯定就想知道起动机有什么用。传统的办法就是告诉学生起动机的啮合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使得发动机起动起来。但学生看不到这个过程,印象总是不深刻的。怎么才能深刻地认识到起动机的作用呢?最有效的办法是用举升机将车辆举升起来。教师在驾驶室将钥匙转动到启动档,学生就站在车下观察起动时起动机与飞轮的关系。如果不能方便地观看,教师也可使用发动机试验台;如果效果还不好,教师应当使用录像。总之,采用尽可能多的手段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是起动机将发动机带起来的。接下来甚至都不用讲,学生自然就知道了转动点火钥匙就能起动发动机,发动机需要起动机的带动才能起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再好的文字表述也不如一张图,再好的一张图也不如一段视频,再好的一段视频也不如实车上看看、实车上做做。

第四步:怎么拆

那些对汽修不感兴趣的学生,学到现在这个程度,他们觉得已经学够了。但对汽修感兴趣的学生,接下来他想知道的是起动机内部是怎么构成的?起动机经常是哪些零部件容易损坏呢?如果坏了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如果起动机坏掉了,汽修厂的师傅肯定要更换新的起动机,因为这样既省时又挣钱。如果更换起动机,就牵扯到起动机的拆装,第一步就是如何将起动机从车辆上拆下来。如果是在早几年的时间,遇到起动机损坏的问题,还会看看是不是碳刷磨损造成的,是不是定子线束问题,是不是转子的滑环磨损问题。如果牵扯到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对起动机进行分解了。

这里的拆是指从车上拆下来和拆解起动机两个内容。这两个过程中,从车上拆下起动机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掌握了这个过程,就可以更换损坏的起动机;而拆解起动机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掌握起动机的内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起动机哪些部件容易坏,起动机的常见故障有哪些。这个过程最好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最好,但需要更多的实训设施和师资作支撑。

第五步:怎么检

将整个起动机的结构拆散之后,接下来学生最想知道的一定是如何检测各零部件是否损坏以及是否需要更换。要对各零部件进行检测,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知道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第二要有必要的工具。如起动机出了故障后,首先就得知道起动机的工作原理,要能读懂起动机的电路图,然后才能知道故障是出在起动机本身,是起动电路,还是开关电路。如何对这三者进行检测?用什么工具进行检测?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如果故障出自起动机本身,就要了解起动机的电枢、电磁开关分别是什么样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原理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检测。比如起动机的电枢实质上是线圈,可以通过使用万用表测量线圈两端的通断来判断电枢的好坏。这个检测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结构认知的深化和对工作原理的了解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起动机的认识会有质的飞跃,会从感性认知跳跃到理性认知阶段,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第六步:怎么装

各结构都经过检测合格以后,还需要对起动机进行组装和安装,这个过程是拆卸和分解的反向过程,经过拆解的过程及检测的过程以后,学生对结构和原理已经有了充分的把握,所以对于组装和安装的过程,完全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指导而完成。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讲也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起动机结构的认知,并进一步熟悉起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师不需多讲,只需放手让学生去做,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七步:怎么测

起动机的组装与安装完成以后,学生组装得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这需要教师对组装情况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和评价。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装车检验;一种是装车检验。如果起动机装上去之后,一打点火钥匙发动机起动成功,则没有问题,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起动不成功,让学生继续查找问题所在最终找到故障点。通过不断地拆装、排除故障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每一次检测排除故障的过程,都是学生提高能力和水平的过程。有时候会发现,第一次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反而是学到知识最多、能力提升最高的小组。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会被拖长,有时候会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只有不断总结工作中发现的好方法和好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七步教学法”并不能适用于每一节课、每一门课、每一个专业。这需要教师在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枯燥乏味的汽修课才能吸引学生,切实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猜你喜欢

起动机飞轮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飞轮座注射模设计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2009款配备智能进入和起动系统的汉兰达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简介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轮峰推出两款飞轮新产品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飞轮结构强度计算方法探讨
Word Formation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述永磁减速起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