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县层面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之路*

2013-02-02仇立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4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化信息技术

■仇立岗

区县层面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之路*

■仇立岗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4.109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项目批准号:DCA110188)项目征文。

1 展会的启示——对教育信息化的新认识

2012年9月下旬,教育部首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演活动在深圳召开,展会上举办了数次精彩的讲座和论坛,使笔者经历了一场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想盛宴,体会颇多。

1.1 教育信息化工作关注的焦点发生了转变

领导和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进行了解读。大家不再仅仅关注硬件和新技术的采购,而是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三个方面,一是“教与学的方式”与信息化怎样融合,二是“学校管理方式”与信息化如何融合,三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信息化相融合。

笔者认为,这一转变的意义深刻,不仅是字面上从硬件配备到软件配备的简单过渡,也不是从软件配备到使用培训的普通升级,而是明确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度融合的目标。

1.2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远期目标,同时也明确了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向。这次会议上,来自美国国家教育研究中心的几位博士从全球10多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分析入手,展示了国际层面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香港凤溪小学、北京四中、浙江拱宸桥小学等学校也将此前几年来所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梳理。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数字校园”的雏形。

学习、解读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作为区县级教育部门的电教工作者,在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整体规划分级开放的教育信息系统和资源分享系统,率先建设有网络学习功能和在线评价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完成网络同步课程和数字教育电视台的建设,分层次开展全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应用能力评价系统。通过区县级的“数字校园”建设,能够最终实现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提供信息保障和空间保障,使学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并进行个性化的疑难解决,最终实现从“班班通”到“人人通”的平顺过渡。

2 前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不断深入

2.1 深度融合是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

2002年至今,我们经历了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又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的思路。在教育部首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演活动中,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对何为“深度融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即“当我们将用信息技术解决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的时候”,那才意味着“深度融合”真正开始了。上述都使人们如何通过区县级“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产生了新的思考。

如何充分发挥所在区域内教育专家的辐射作用,利用区域覆盖的教育网络,搭建起区县级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区域内的教师们现有的信息化知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求,在线式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如何进行学生和社会层面的展示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区县一级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2.2 教育信息化对构建个性化的“人人通”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国第三方独立调研机构在对美国、新加坡、韩国、中国等率先开展“人人通”,即所谓人手一个掌上电脑的学校,进行持续的调研和分析后发现,10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协作分享的需求也比以前大大增强。可汗学院、颠倒课堂、无边界学习、弹性课程、数字学校等众多“人人通”应用项目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和中国的部分大中城市相继出现。

3 如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

作为区县级教育部门现有的“众多”信息平台该如何整合,如何规划建设能适应网络互动学习的“理想教室”?

3.1 区县辖区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应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教育信息化工程,无论是信息化的硬件投入、软件建设、科研立项或是制度建设,都需要学校领导的参与和主导。信息化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和谐统一的,不能脱离开信息化环境谈学校发展,更不能脱离学校的发展去谈信息化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需要基层学校领导的通盘考虑,从而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游离于学校的主体工作之外。

3.2 区县级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搭建应该与辖区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在下一步的数字校园建设中,无论是学校网站、网上办公还是网上评价等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都不应该是学校某个分管领导或某几个电教教师的事情,这些应用项目的建设,需要来自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真实需求。将原来“为了有而建”的教育应用平台建设思路变为“为了用而建”。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只有真正成为学校日常工作和评价的“技术工具”,那么这些“离散的”信息化数据上报和“应付了事”的信息上传,才会呈现真实、频繁的“点击率”,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学校工作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3.3 进一步加强区县级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呼吁“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但到了区县层面往往对“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化能力的重要组成”这一问题看得比较淡。特别是全新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环境,给区县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同时具备“信息化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科研能力”“交互式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的开发(改写)能力”,以及“远程辅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协调能力”。区县级的教师培训部门必须和电教部门联手正视这些培训,特别是在传统的教研、科研培训已经发展到一种较高层次的时候,能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依靠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强力介入。因此,今天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高低,就是明天学校能否在教学能力发展中有所突破的基石。

3.4 尊重辖区内学校的差异化,协调发展

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异化的教学需求给我们区县级的电教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环境,又该为教师的教学成果交流和智慧分享搭建什么样的应用平台,如何在接下来的“未来教室”“无边界学习”中抢占先机,区县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终极方向,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从量到质的配备水平的提升,也不仅仅是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而应该是为特色校园建设、未来课堂模式构建、学生学习方式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教学实施等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区县级辖区内的教师和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教与学提供便利。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化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