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的应用

2013-02-02张雪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4期
关键词:文学类散文多媒体技术

■张雪霞

多媒体技术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的应用

■张雪霞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4.097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每一个人的生活起居都离不开网络的影响,网络是每个人不可脱节的生活背景。网络早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从教师远程培训到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在师生之间已是如影随形。尤其是在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多媒体更是为教师增色不少。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大量植入,多媒体的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多媒体课件运用在理科教学中争议甚少,争议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利弊结合,能否用好用妥,关键在于是否与学科特点相得益彰。下面就如何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有效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笔者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小学语文选用的课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文(也叫文章体)文本,这类文本偏重于语文工具性功能;另一类是文学文本(名家名篇),这些名家名篇作品,在语文课本中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或说明文体,都体现出较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作品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这些课文情感抒发表现独特,文学性特征高于实用性。教师面对的文体不同,其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教学手段也会各不相同。文学文本不同于文章体文本。文章体文本主题比较明显,教学重点偏重于文章的写法上,其规律性更为明显。文学文本偏重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它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较大,它的情感性、人文性更丰富,文学作品更能打动人的灵魂,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它唤醒人们多重审美感受,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震撼和情感熏陶。由于文学文本主题表现的独特性,给人们留下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其情感体验更具有延展性,需要读者去深刻感悟。因此,小学语文名家名篇文本特点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解读文学文本的过程就是寻找作者灵魂家园的生命之路的过程。这就需要变平面的教学为立体的教学,穿越时空界限,探寻小学语文名家名篇思想内涵与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工具查找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在头脑中还原作者的文化形态。如何借助多媒体准确把握文本表现出来的主题与审美风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通过多媒体的巧妙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 披情入境,借助多媒体扩大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散文属于抒情文,如巴金的《海上日出》《繁星》《鸟的天堂》、老舍的《趵突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阅历不够广泛,在理解名家名篇中距离自己的生活较远的内容时,往往处于模糊状态。假如学生从来没有去过海边,从没有见过泉水,那么凭借多么深情的朗诵也是难以加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借助投影和录像,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交叉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对海上日出的壮观之情、对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对趵突泉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自会油然而生。

又如《观潮》一课,课文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潮来时的景象:潮来时像条白线,很快地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形成了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变成了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其声音惊天动地,其景象壮观恢宏。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景象,甚至连万马奔腾也没有见过,头脑中很难展开联想与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的壮丽之美。通过多媒体的巧妙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理趣结合,多媒体增加对比阅读空间

在文学类文本当中有一类说理文,也称议论文,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在说理之余还有感情、感性,也讲究声调、比喻、文采,笔端常带情感,理直气壮。这类文本适合使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而借助多媒体出示对比篇章,可以大大节约教学时间,解决了板书的局限性。如冯骥才先生的《献你一束花》,这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散文,其中心思想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总结叙事性散文叙事明理的特点时,可以在课件中出示同类文章如《挑山工》《珍珠鸟》等叙事明理散文,通过拓展阅读,横向对比,让学生深刻领会叙事散文的特点。

又如,在讲授现代诗歌《下雪的早晨》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几首关于雪的古诗,如《雪梅》《江雪》等,主题相近,但形式不同,由古代诗歌引出现代诗歌的特点,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拓展了新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 表意散文,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表意散文展示的是观察与活泼的想象,是健全的心灵发乎天然的好奇。表意,既不刻意抒情,也不着力说理,而是把握情理之间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都是这一类表意散文。如老舍的《养花》《猫》《林海》《草原》,许地山的《落花生》,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的特点,创设视听情境。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详细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生长的过程。教师为了让学生详细观察,可以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学生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用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展示出来,大家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4 写景散文,借助多媒体培养美好情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散文居多,如《鼎湖山听泉》《海滨仲夏夜》《林海》等。这类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参所给予的只是一些基本的东西,只能作为教师备课的起点,而不是备课的终点。这不仅需要教师能够体会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美好情感,还要具备传达美好情感的能力。

如《鼎湖山听泉》的讲授,题眼就是“听”,如果学生直接读课文,可能无法进入作者那种清静的意境当中去。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先播放一段安静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寂静的感受中,让学生谈一谈在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画面,顺势带入万籁俱寂当中。在朗读听泉的种种变化之前,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不同旋律,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色之后,再回到课文当中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泉水变化的句子,从而欣赏泉水的生命力。

在很多古诗当中,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古代诗歌当中,借景抒情是最擅用的表达方式。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又如“闲敲棋子”“落灯花”等经典名句,全是简单的景物描写,简单的场景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可以配上合适的画面、音乐,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受深化到内心,从而形成对文本的准确把握,真正欣赏到我国古代诗词诗画结合的魅力。

不同的学科,对多媒体技术要求不一,素材的选取同样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不能让素材牵着自己走,不能喧宾夺主,应该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取舍。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二者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优势互补,争取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巨鹿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文学类散文多媒体技术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文学类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高三文学类文本导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