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 使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2013-02-02黄志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4期
关键词:钟声语文课堂课件

■黄志勇

巧用多媒体 使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
——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黄志勇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4.089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要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与语文味两者有机融合,使多媒体的应用能更好地表现语文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精心设计的课件,使学生始终置身于浓郁的语文味之中,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便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什么是多媒体?狭义的概念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如何让课堂跟随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多媒体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一些教师不顾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为了使用而使用,为了展示而展示。这样脱离了教材实际,脱离了语文课堂,使课堂显得“热闹纷呈”,但一片“繁华”过后学生并没有真实的语文体验与感受,更没有语文能力的提升。这不是人们想要的语文课堂,也不是教改的意图。那什么是人们期望的语文课堂呢?怎样让学生有扎实有效的收获呢?这就需要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程少堂)。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怎样将两者有机融合,使多媒体的应用能更好地表现语文味呢?

首先,语文教学是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人生感悟,积累生活中的智慧,培养语文素养为前提。语文素养,其概念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核心概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春雨的色彩》时,在课件的设计上,找到蒙蒙春意图,再插入《小雨沙沙》这首歌,学生一定会被教师营造的画面所吸引,然后提出春雨色彩的问题,学生自然会从书中寻找答案。另外,这篇课文生字较多,可以制作闪卡等形式让学生来读。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语文味”应该是诗一样语言的表达,体会其中的诗意美景。这就需要教师去想方设法营造诗意境界,让所有人能融进其中。诗意语文创始人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时特别注意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诗意美感与境界。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课件的背景选用的是淡淡的水墨枫桥,营造怅然意境。接着用陈小奇《涛声依旧》中描写无眠钟声的诗句,以及一系列古人描写有关枫桥钟声的诗句,刷红了有关钟声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那孤寂的钟声。接着是配合《空》的乐曲看着寒霜初上的寒山寺背景感受诗文语言。随着“寒山寺钟声”的响起,学生再一次吟诵诗句,感受诗人心境。然后伴随者《梅花三弄》的乐曲让学生感悟:“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最后,伴随一轮圆月的画面出示一系列思乡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思乡之切,再回到课前那组“寒山钟声”诗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诗人的心境,感受诗句语言的深邃。意境的美、语言的美尽在其中!

再次,语文课堂应该使学生体验一种感觉,让其拥有兴奋的感觉,体会其中的魅力。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语言,再介入一段震撼人心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儿;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时学生的读自然就会有了激情。最后一段表现鼓声高潮的文字,让学生看着那充满激情的画面,耳畔慢慢地、由远及近地响起动人心魄的鼓点,那气势自然就会融入其中,师生就会共同进入那场景之中,语言也自然会深入学生心中。

再者,具有“语文味”的教学应该是先融合了教师自己的生命体验,再让生命去感染生命,让学生也拥有了自己的体会。在教学冀教版五年级作家作品单元“走近李白”时,通过设计诗文闯关的游戏(诗文用行楷加粗显示),让学生再次了解李白,感悟诗仙名句,接着就是通过师生诵读诗篇来展示对诗文的理解。最后用自己感悟写的藏头诗作为结尾:“诗就诗成泣鬼神,仙风仙骨谪仙人。太歌虽已羽化去,白也诗魂万古存。”这样学生也就能深切感受到李白的风骨与成就。

然后,“语文味”还要能通过学生的情感触动和对文本语言的品读等来获得。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与象共舞》时,在开始的语言学习、语句体验、关键词引领时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泰国人与象的和谐相处。在此基础让理解“与……共舞”这样句式的含义,再接着延伸,让学生练习表达,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得到提升。

最后,“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动态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因此“语文味”还包含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激情。这就意味着:如果缺乏这些个性因素,仅仅教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味不一定浓。

在教学《黄山奇石》时,可以采用分层推进的学习方法。教材设计颇有心意,第一层有图有文,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学生读文读图;第二层有文没图,学生感知文字,想象“金鸡叫天都”;第三层没文没图,只有一些奇石名字,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笔来写出文字、画出图画,在多媒体上展示,这样就交流了想法,展示了独特的感悟。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实验,他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既能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又能获取语言感悟,这样会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获取信息。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及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所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的保持大大优于单一刺激获取的信息。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正是利用它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所创设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知识得以感悟和保持,情感得以熏陶。因此,现代技术引领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让文本中所体现的语文味在教师的感悟理解下,引导学生去丰富人生经历、文化阅历和生命感悟与积淀,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感悟空间中去体会、品鉴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文体、情感和语言的认同与欣赏,能产生较强的阅读欲、创作欲。经过这样长期的濡染,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就会自然形成,同时还会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涵养学生优美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修养。学生也就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的能力和素养。

[1]程栋.实用网络新闻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河北省邢台市马路街小学)

猜你喜欢

钟声语文课堂课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盛世钟声
新年的钟声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聆听钟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