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教学节目画面的造型艺术

2013-02-01胡庆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教学内容

胡庆喆

摘 要 作为遵循一定教学要求而制作完成的电视教学节目,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成为各大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它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而人们对具体形象的识别速度,看活动画面是要快于听语言描述的。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观看活动画面,获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因此,通过艺术地塑造画面形象来提高电视教学节目的观赏性,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电视教学节目;造型艺术;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5-03

Analysis of Plastic Arts of TV Teaching Program//Hu Qingzhe

Abstract As TV teaching program following some certain teaching requirement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teaching means in many universities. It is a kind of visual art, but for all peoples speed of specific image recognition, we see movement is faster than listening to the language description. That is to say, by watching the motion picture in unit time,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btained is the largest. Therefore, that to improve the ornamental of TV teaching program by the art of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screen will make students more effectively to accept information and it will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Key words TV teaching program; plastic arts; content of courses

电视教学节目,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重放的一种电视节目。和其他的教学方式相比,电视教学节目具有即时、迅速、远距离、大范围传播等优势,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同时还可以进行记录和重放,以强烈的视听形象使书本上的知识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过程,节省了学习时间。优秀的电视教学节目一定是形象生动、极具艺术观赏性的。而就电视教学节目的画面而言,如何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受众,是所有电视教学节目从业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电视教学节目画面造型的目的所在。

1 电视教学节目画面造型的不足

1.1 光线造型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电视画面的所有造型元素中,光线是最重要的。除能够满足摄录系统获取画面的必要条件之外,它还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画面的影调、色调及其衔接,通过激发或削弱观众的收视兴趣来影响节目主题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

作为以真实性为主要特点的电视教学节目,光线的运用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有很大的差别。在电视教学节目的造型表现中,用光不需要像艺术类节目,带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假定性,也不需要像新闻纪实类节目,完全不追求以光线为表现手段的艺术效果,而是应当在保证光线真实客观的造型基础上,根据造型的需要和审美的要求,适当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再现。

而在大多数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光线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能够看清楚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上,这个十分重要的造型元素没有发挥它具有的造型作用。以最基本的讲授式电视教学节目为例,光线的运用往往都非常粗糙。在讲授式电视教学节目中,场景的选择、道具的安排及环境气氛的设定,都是为节目中人物服务的。这就要求在节目的拍摄过程中至少需要运用到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这三种造型光线。但在绝大多数的讲授式教学节目中,光线都是自然光,而且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出现逆光的情况,也很少有补光或者利用其他手段来调节画面的情况出现。

1.2 景别缺乏相应的变化

景别,是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使其富有节奏地发生变化,画面内容的表达、主题的诉求和信息的传递将会有不同的侧重,更加有利于调动受众的观赏积极性。作为以“教”和“学”为主的电视教学节目而言,如果做到这一点,它所教授的知识信息将更好地被学生受众所接受。

目前的电视教学节目大都是一个景别从头拍到尾,缺乏富于节奏性的变化。例如,在北京电大的电视教学节目《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的长城与民族融合》中,对于长城这一在片中极具意义的画面形象,创作人员采用了中近景的表现手法从开头拍至结尾,而此时的画面解说却呈递进关系,从宏观的长城全貌说到了组成长城的一砖一瓦。这样一来,被拍摄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小没有改变,画面重点不突出,同时画面与解说词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就仅仅停留在宏观的视觉形象上,而没有细化到微观层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景别运用不仅平淡无奇,而且缺乏活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收视热情,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画面印象,对于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都是十分不利的。

1.3 构图呆板

电视教学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大都采用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主题用精炼的、优美的画面把问题说清楚。因此,构图的关键在于精炼,尽量将构成的画面因素组合成既符合教学原则又符合简练的审美原则的视觉形象。在制作过程中,主体突出、画面简洁、画面完整、色彩和谐等,就成为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

目前的电视教学节目在构图上往往是将讲授者置于画面中央,对画面构图的动态性预计不足,导致在讲授的过程中讲授者出画,“闻其声而不见其人”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出现在电视教学节目中。除此之外,在其他综合型电视教学节目中,由于对画面构图的粗糙处理,使得节目形式和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结合,学生受众的收视热情下降,大大影响了节目的信息传递和主题表达。

例如,在讲授式教学节目中,如果适时地采用一些动态构图的手段,利用摇镜头从讲授者(起幅)摇到听课的学生(落幅),使画面中的视觉主体、构图结构均发生一些变化,对于节目的收视是很有帮助的。

2 更好地完善电视教学节目画面造型艺术

2.1 充分借鉴其他电视节目类型的造型优势

不同的电视节目具有各不相同的造型优势和特点。作为电视节目大家庭中的一员,有选择地去借鉴其他电视节目的造型优势,是电视教学节目提高自身造型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光线造型过程中所采用的三点布光法,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在讲授式电视教学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如果创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借鉴这种人物基本造型的程式化照明方法,将能够更好地营造出电视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使所拍摄的教学节目画面生动,提高学生的收视热情。

另外,在电视纪实类专题节目所经常采用的长镜头的造型方法中,摄像机不仅是拍摄者的眼睛,同时也好比受众的眼睛,使受众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观察、感受所发生的一切。如果将这种方法很好地运用到电视教学节目中,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性将会大大提高电视教学节目的真实性,成为体现电视教学节目真实之美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大部分医学电视教学节目当中,利用长镜头可以较好地反映病症被治愈的整个过程,再加上专家通俗的现场解说,便会使观众非常形象地了解各种介入手术的方法和真实效果。

2.2 让电视教学节目的画面“动”起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生”,知识形象就有了生命。电视画面富于节奏、适当地运动变化,不仅会形成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同时也使静态的主体发生了运动和位置转换,直接表现了人们生活中活跃的视点和视向。如此的画面造型既将画面内知识形象的展现突破了电视或电脑屏幕的界限,形成“象外之象”,又有别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的单一造型形式,更加贴近真实,反映生活。因此,“动”起来的电视画面在增加单一画面表现容量的同时,也将更大地激发观众的收视热情。

在电视教学节目当中,与知识有关的视觉形象往往都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植物、机械、图标、建筑等,这就给知识形象的立体化塑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时如果能够将电视体育节目经常采用的运动摄影运用起来的话,那将为学生带来多机位、多角度、多色调、多重气氛组成的生动的、连续变化的画面,使画面形象的塑造做到知识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建筑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在反映北京历史文化的电视教学节目《迈上王朝帝都的丹墀》中,摄像师用同一节奏的推、拉、摇等运动镜头来对颐和园、长城、故宫等建筑进行造型,后期再进行叠画处理,就把这些固定的建筑拍“活”了:一座座伟大的建筑慢慢地露出它们的全貌,或走近,或走远,再配以极具东方神韵的音乐,恰当地营造出北京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观看热情的同时,也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3 在非线性编辑过程中更好地完成画面二次造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基本成为了电视后期制作的主要编辑工具。它不仅存储方便,大大提高了后期编辑的效率和制作功能,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电视节目的画面二次造型提供了更多的创作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在电视教学节目中,教师讲授环节和外景、解说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电视画面的造型和表现中心。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声音表情、衣着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电视教学节目中,将教师授课的整个空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就成为了节目制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此时画面从教师切换到外景(解说词)再切换到教师,主体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而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来进行二次造型则会避免类似的问题。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将提前利用编辑软件制作完成的外景画面、解说词及学习要点等素材以淡入的形式镶嵌在电视画面内,随着教师讲授的进程逐渐出现在电视画面内。画面主体不发生变化,空间环境仍然存在,知识形象有了新的造型,并且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得电视教学节目的画面造型更加生动,活泼,具有艺术感染力。

3 小结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电视教学节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现代教育体系当中,与此同时,学生的欣赏品味、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也在逐步地提高,因此对电视教学节目画面的造型要求也越来越高。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收视心理,认真分析,在电视教学节目制作过程中以其为依据,对节目画面进行更加完美地塑造。惟有这样,知识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电视教学节目才能充分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好地为学生受众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庚.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任金州,陈刚.电视摄影造型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教学内容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水利工程要重视造型艺术和包装设计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大同地区石狮子造型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