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建设
2013-02-01李辉
李 辉
(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3)
在网络普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纸质图书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公众阅读方式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方式在内的数字阅读开始逐渐普及,数字阅读规模不断扩大。 面对数字阅读的兴起,图书馆应“随需而变”,顺应读者的数字化阅读需求,建立完善的数字阅读体系,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 本文拟对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述。
1 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之内涵
要了解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的内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数字阅读”。所谓数字阅读,就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获取或传递认知的过程,不论载体、不论场合、不论形式,可以是任何数字化终端(如网络浏览器、电子阅读器、电子纸或音视频设备),可以是任何格式(各种文本、图像、音视频),可以通过任何技术手段(脱机的、联网的),可以是交互的、跨越时空的社会性阅读,也可以是私密的个人阅读。数字阅读主要有四层含义:第一,阅读内容数字化,即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进行数字加工,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第二,阅读载体数字化,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终端取代纸张,读者通过这些“屏幕”显示来实现阅读;第三,数字阅读是双向、互动式,读者阅读数字资源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得,通过网络与作者、其他读者跨越时空分享,读者也可以作为数字资源的提供者通过网络发表作品;第四,数字阅读受权限约束,有些数字资源不是付费就能获得,因版权、隐私等原因,仅限于部分甚至极少部分有权限的读者阅读。
对图书馆而言,“数字阅读”依托于丰富的数字资源和阅读平台,依赖于读者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依赖于图书馆馆员的导读服务,读者、数字资源、阅读平台、馆员四项基本要素构成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笔者认为,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是指图书馆根据数字阅读发展规律和需求,将服务于数字阅读的理念贯穿于图书馆阅读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读者信息获取能力及馆员导读能力培养中,使其形成内在的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从而接纳和满足每个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使读者数字阅读得到图书馆全面支持的体系。
2 图书馆建立“数字阅读”体系之必要性
“数字阅读”的优势非常明显,电子资源内容丰富,获取时效性强、成本低廉,阅读环境开放,携带方便,查阅、拷贝快捷便利,互动性强,深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欢迎。 近年来,随着数字阅读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阅读规模不断扩大,笔者对2008-2011 年我国四大类出版物阅读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2008-2011 年我国四大类出版物阅读率数据统计表
从表1 可以看出,2008-2011 四年中传统阅读处于萎缩状态,期刊和报纸的阅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只有图书阅读一枝独秀,阅读率有所上升,但增长幅度不大,仅为4.6%;而数字阅读的增长率达15%。 实际上,近几年来纸质书刊边缘化的速度已加快,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亚马逊的电子书销量已经超过纸质平装书的销量;2012 年,国内的当当网也开始销售电子书,京东商城紧随其后,纸书网络巨头集体出手,加速了数字阅读的普及。 随着网络的覆盖,数字阅读还会持续增长,数字阅读趋势势不可挡,读者已步入数字阅读时代。
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的组织者和传递者,面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渐变,应及时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顺应读者数字阅读的需要。 目前,面对数字阅读的挑战,许多图书馆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图书馆阅读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数字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内容不够丰富,读者培训不到位,馆员导读能力不强……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数字阅读的效果,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数字阅读”体系,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信息获取的易得性和无障碍性,为读者营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
3 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的建设
阅读平台、数字资源、馆员、读者构成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的基本要素,阅读平台是数字阅读得以实现的“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是数字阅读的核心,馆员是数字阅读的引导者,读者是数字阅读的主体。 图书馆要建立完善的“数字阅读”体系,就必须做好这四方面的工作。
3.1 阅读平台——数字阅读的依托
图书馆的数字阅读平台是图书馆网站,各图书馆通过网站来揭示本馆所拥有的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数字服务。图书馆的网络配置已很先进,网速不再是束缚“数字阅读”的主要问题,网站开放互动程度是目前阅读平台发展的主要瓶颈。 大多数图书馆网站的实际情况是数字资源“开放”受限、“互动”不足。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者还是受地域限制,只限于本市、本校范围内的读者使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跨时空的开放。许多图书馆的网站会让读者感觉到很“寂寞”,数字资源静静地陈列在那里,读者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只留下登录统计数据,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没有任何交集。理念先进的网站会有在线解答、留言、读者信箱等“互动”服务,但这种“互动”往往限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的互动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往往满足不了读者对阅读的共享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需求。图书馆网站应设立身份认证、用户评论和推荐、读书沙龙等模块,实现用户跨地区登录阅读,实现兴趣相同者之间的阅读分享与互动,以实现数字资源利用最大化、阅读效果最佳化。
3.2 馆藏数字资源——数字阅读的核心
3.2.1 充实数字资源
建设丰富的馆藏数字资源,除了适当增加各种数据库的购买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充实数字资源,例如馆藏纸质资源数字化改造、自建特色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加工整理、图书馆资源联盟的建立等。 国内许多的资源提供商由于顾虑版权以及极有可能的收益不足等问题,不愿意花大价钱将优质的版权作品数字化,图书馆收藏的很多优质的纸质图书、“珍本”“善本”及能体现本馆特色的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缺少数字形态。因此,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在遵守著作权法的前提下进行馆藏文献数字化改造,对已购买的数字资源进行补充,纸质文献数字化改造充实馆藏数字资源的同时也保护了馆藏文献。 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是根据本馆读者群的需求挖掘本馆馆藏和地方资源而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图书馆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鉴别、整理并以连接方式提供给读者,为读者开展信息导航服务,这种服务方式节省读者的时间也充实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最后,图书馆应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盟,互通有无,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需求。
3.2.2 优化数字资源
数字化阅读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也成为图书出版商和数字信息运营商竞相逐利的新领域。 他们各自为政,交叉收集处理大量信息资源,致使同一类型数据库的内容重复率增高。 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权衡利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斟酌引进数字资源;对于已引进的数字资源,要跟踪使用情况,对利用率不高的坚决剔出,力争做到馆藏数据资源的优化。 优化数字资源,能够确保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节省读者时间的同时也节约采购经费。
3.2.3 宣传数字资源
很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是“酒在深巷无人识”,其利用率不高,大多数的数字资源均未能被充分了解和利用。 图书馆应该反思为何自己的数字资源未能获得读者的关注,每年都做宣传,但为什么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宣传工作没有做到“对症下药”。各图书馆宣传数字资源更多的是采用图书馆自身拥有的公告栏、电子屏幕、网站、报纸、期刊等诸多介质,进行单方面展示宣传,对读者的关注度难以把握,对于不常来图书馆、不太关注图书馆的读者宣传效果更是不佳,使得宣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沟通。 数字资源宣传要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对数字资源进行二次归类整理,将相似或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链接;然后对不同需求的读者进行数字资源推送服务,在做好读者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IM 软件、电子邮箱、电话等联系方式向不同读者发送符合其专业及兴趣爱好的数字资源的相关信息,把数字资源直接推送给真正需要的读者,再根据读者的反馈向其宣传其他相关数字资源。
3.3 馆员——数字阅读的导读者
在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馆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馆员不再仅仅是图书管理员,更多的是担当了数字阅读“导读员”的角色,需要负责指导读者使用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正确而科学的使用方法。馆员要当好“导读员”,必须具备知识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3.3.1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鉴于数字阅读发展迅速而大多数馆员的综合能力还有欠缺,图书馆应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着重培养少数条件较好的馆员,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有针对性地对数字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链接,确保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咨询服务。
3.3.2 建立内部讲师制度
数字阅读时代,每个馆员都是“知识导读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 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图书馆可以选择业务能力强的馆员充当内部讲师,对其他馆员进行培训。 内部讲师培训针对性强,培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小,能够根据文献资源的更新、变动情况制定更进一步的培训计划,内部讲师培训能够有效提高馆员数字阅读导读能力。
3.4 读者——数字阅读的主体
数字阅读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数据商出于保护数字资源版权的考虑往往采用不同的阅读软件,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使用方法五花八门,读者靠自学全面掌握众多数字资源的内容和使用方法比较困难,需要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3.4.1 常态化培训
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是个老话题,图书馆管理层也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纷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建立持续的、长期的培训机制,只将培训作为图书馆举办活动的一项内容,使信息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图书馆应改变现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如:借助图书馆网站以网络教程的形式进行培训,课件长期挂在网上,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建立图书馆内部讲师队伍,利用内部讲师对读者开展日常培训工作,拥有自己的讲师队伍是开展长期读者培训的保障。定期聘请外部讲师,对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信息业务进行培训。
3.4.2 差异化培训
信息技术经过十几年的普及,现如今读者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信息需求细分化越来越明显,培训进入了个性化时代。 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和模式的差异化培训,并将培训安排做公告,读者根据需求选择培训课程,也可以提前预约培训内容和时间。
4 结束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转型的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将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数字阅读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顺势而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建立“数字阅读”体系,搭建高效的数字阅读技术平台,丰富馆藏数字资源,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和馆员导读能力,顺利地为读者做好数字阅读服务。
[1] 第6 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0-04-15].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4-24/1663257.shtml.
[2] 国民阅读调查: 报纸优势明显 数字阅读持续增长[EB/OL].[2010-04-20].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10/04-20/2236340.shtml.
[3] 王子舟.随电纸书洪流走入数字阅读时代[J].图书馆建设,2010(6):7-9.
[4]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EB/OL].[2011-04-22].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4-22/2992686.shtml.
[5] 侯小云.公共图书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2010(1):128-129,133.
[6] 唐晓阳,林英.提高电子出版物使用率迈向数字阅读新时代[J].图书馆论坛,2004(2):91-93.
[7] 朱原谅.基于元认知的网络阅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59-61,103.
[8] 刘丹.刍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江西图书学刊,2009(2):25-26.
[9] 李智晔.城镇居民多媒体信息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策略[J].情报科学,2011(3):374-37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