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应用误区
2013-02-01孟杰
◆孟杰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像等各种信息,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彩,最大化课堂容量,增加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然而,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仍存在诸多误区。所以教师要认识和正视多媒体在现代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分析,探索其解决方略,以待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具体来说,多媒体教学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1 华而不实,与教学内容不符
过分注重媒体表现形式,忽视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过分强调课件的美观,在课堂上,绚丽夺目的动画和图片让人眼花缭乱,课堂变成了电影院。
案例:《第一场雪》教学片断
师: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下来,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生:(时时传来惊呼声)好美啊!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美丽的雪花吧。(课件演示)
生:(又一次惊叹)真美啊!
教师继续演示雪景,学生兴奋极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享受足了雪景,但对文中的描写了解甚少。语文教学要凸显其工具性和文学性,主要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文字的感悟,用影像代替学生文本阅读,显然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
事实证明,在一堂课上是否使用多媒体,哪些地方使用多媒体,使用哪种形式的多媒体,应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来确定。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是很重要的。
2 使用过频过度,本末倒置
2.1 课件制作质量低下,脱离教学实际
有些教师盲目追求使用多媒体,没把精力放在课本的钻研上,对教材把握不透,盲目制作课件,与教学内容不对应,无助于课堂教学。
在一位教师制作的《故都的秋》的课件中,起始呈现出几片枫叶飘然落下的画面,同时又在屏幕下面写着“一叶知秋”;接着是作者简介,以移动的方式在屏幕下方快速滚动而过,学生没来得及看清内容就消失了;然后是北京秋景图片的大展览,最后只提出两个问题结束。
这就是课件的全部内容。那些貌合神离的秋景图片根本无法体现作者的意境,也使文章的原有韵味扫净。其实,这节课的设计应用板书就可以完成,完全没有用课件的必要。
2.2 变传统的“师灌”为“机灌”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替代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和内容都放在课件中,甚至连提问、教学评价都由电脑替代,教师被多媒体技术绑架,课堂教学也由传统的“师灌”变为“机灌”。
案例:教学“灯”字
师:同学们听一听这个字怎么读,跟着读一读。(演示课件)
生:灯、灯、灯(跟着课件读)
师:它的部首是什么?(演示课件)
(生看。)
师:它能组哪些词呢?
(生跟读。)
课堂上,教师按住鼠标只是提问,学生盯着屏幕读、看。没过多长时间,学生的视听产生了惯性,教师也被课件束缚,放不开手脚。这种做法,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实质是“满堂灌”。教师的角色仍然是填鸭者,是传统的以讲为中心模式的升级,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3 逢场做“秀”,昙花一现,牵强使用,适得其反
多媒体技术应用不是“做秀”。每一件多媒体课件从构思到设计、从选材到制作,都是教师辛勤与智慧的结晶。不论教师个人还是学校,都应该把完善精良的课件收集整理,作为一种校本教研资源,实现共享和升级。还有的教师制作课件,出发点是为公开课服务。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课件,平时用3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几十个小时去准备。课堂效率是提高了,但面对满负荷的工作量,势必会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特别是辛辛苦苦制作的课件,“秀”了一次就被搁置了,运用的效率太低。
总之,一切教学技术和手段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以上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希望对教师改进教学,促进课堂建设,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效有所帮助。
[1]张娟妙.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仁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白春艳.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