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培养*
2013-02-01王凤枝
王凤枝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2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难题。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社会各界及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各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教学基地及实习基地单位、医学专科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医学专科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1 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表现着大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它不仅仅是大学生毕业时初次获得工作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在工作中保持工作岗位、获得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的能力,是大学生在必要时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1]。目前,由于不同行业领域甚至同行业中不同的职业之间用工差异性较大,就业能力区分度不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仍然不甚成熟。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是,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可以塑造和培养的、能适应职业和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背景只能使大学生在短期失业群体中占据优势,而不断提升的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的就业能力却是其终身的优势。
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技能型就业能力和提高型就业能力。
1)技能型就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指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它是大学生的根本性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基本标准[2]。医学是和生命打交道的一门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学科,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直接反映出其专业能力的高低,并关联到求医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疗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十分重视医学生的学习成绩。
2)提高型就业能力即专业外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它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早日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性能力[2]。
2 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调查
以漯河医专教学基地单位、实习基地单位、社会用人单位及2011届、2012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电话询问、网络载体(QQ、飞信)等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1份(回收率93.5%),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95.5%)。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对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基础知识、团队合作精神给予肯定,综合评价优,而对于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一般。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普遍认为,医学专科毕业生某些方面的就业能力有待于提高,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能力不容乐观
实践能力主要指医学生诊疗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医学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在校期间对医学理论知识学习重视程度不够,临床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脱轨的状况,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差,院企还要花费人力、物力进行培训。
2.2 职业能力不够成熟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反映了个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工作的认知和态度以及进行职业决策及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3]。医专毕业生职业能力不成熟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善于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缺乏医患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弱,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欠缺,不善于沟通;自我学习能力弱,缺乏对自身的有效充实和提高;主动寻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差,对用人单位了解不够,缺乏对社会知识和所应聘岗位的相关知识的了解,面临决策时往往犹豫不决。
2.3 工作经验积累不足
相对于社会求职者来说,缺乏工作经验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求职中最大的劣势。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工作经验是其临床工作中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部分医学生安于现状,平时不重视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创新能力和勇气不足,缺乏好奇心以及细微的观察力,缺乏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经验积累不足,也就无法很快地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
3 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加强实践技能锻炼,培养其技能型就业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大学生就业层次下移,医高专应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深化课程改革,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行业市场、贴近社会,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了管用,努力提升大学生技能型就业能力。
加强实践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就业能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医专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社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所以医学专科生应在进入医专门槛开始就做好职业规划,自觉地把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医学生,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必须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岗位的需求。医学专科学生除完成实训教学规定的学习任务外,应参加跨专业、多形式、高水平的技能培训,通过对自己有效的、持久的人力资本投入,实现专业技能增进,就业的竞争实力和适应能力增加,推动个人职业发展。
3.2 提高职业成熟度,培养其提高型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取得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需长时间培养与打造[3]。医学专科生应根据自身特点,通过三年在校不断地学习、锻炼,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成熟度。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培养其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鼓励自己多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演讲会、辩论会,培养其表达能力;还要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医学生个人素质相关,不能以具体的技巧技术表现出来,应在学习中留意观察、勤于思考。只有有意识地打造自己,在丰富自身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使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培养自己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才能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3.3 完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医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技能型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就业能力,是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提高型就业能力是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只具备专业能力的医学生,在岗位上适应性与自我发展潜力欠缺,难以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较好的发展;而专业能力储备不足,缺乏医疗行业及医学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也就难以在医疗单位获得就业机会,更难以保留和维护就业岗位。
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医学院校一方面要联合临床实习医院加强带教医师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考核,确保带教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医学生管理,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实践化训练,而同时,医学生通过医医合作、医护协作、医患交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患者、一件件具体工作,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完成实习任务[4]。临床带教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期间身临其境的优势,积极为学生传递医学行业发展态势,抓住实习中医学生与患者接触的教育契机,从学生具体的医患沟通实践中给予指导,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实践性与情境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1]。
总之,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5]。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每个大学生必须及早准备,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应对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
[1]张婕琼.医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803-805.
[2]王军.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统计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11):106-107.
[3]马贤永.大学生提高就业力的途径和方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5):120-121.
[4]王盼盼.医学生实习与就业力培养[J].新西部,2012(Z1):167.
[5]丁建飞,朱慧,陈镭.浅析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