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2013-02-01郭风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大石头中学语文思维

郭风云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寿光 262700

猜想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某一发明创造或者未研究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思维指向。其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猜想的事例。虽然语文大都与语言有关,但语文语言是猜想的基础,更是猜想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其猜想也难以实现。猜想的能力实现不了,随之而来的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很难得到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对猜想的教学研究,寓猜想培养于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猜想,虽然不可能产生像“歌德巴赫猜想”那样伟大的发现,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大胆猜想,常常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规思路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更多、更新的角度对问题作出试探,因而常常可以从中产生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想法。通过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以说猜想是通向创新的一座桥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呢?

1 设境激情,激发猜想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境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学习动机状态直接关系情境创设的成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有趣而适度的问题情境,铺设展现和暴露思维及语言发现的渠道,让中学生凭借直觉大胆进行猜想,并用实践检验猜想成为自身的需要,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促使学生在疑问中开拓,在迷悟中觉醒,在达到深度中积极参与语文的学习。

如教学《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画杨桃》等课文时,可以启发学生猜想:为什么亡羊补牢?如果不亡羊补牢而自己去看着羊可以吗?除亡羊补牢外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如果这个鸟不受伤,它能被猎人获取吗?猎人获取受伤的鸟是不是没有保护鸟的意识?如果让你画一个没有见过的东西,你能画得很好吗?你能否将已知的东西画好?……赋予学生以猜想的空间,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会猜想几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其猜想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从事某一古诗文教学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先让他们进行背诵,然后再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先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与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让学生感受诗文的内涵,然后再去组织讨论、分析与猜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中的阅读理解就是如此,如果教学都从猜想中开始,那么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见解和深化就达到较高的层次了,这样阅读理解就能落到实处。

2 合理评价,增强猜想的信心

学生能够提出带有猜想的意愿或者能够激发猜想的动机意念,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好的表现,也是现代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外在表现。中学语文教师应大胆鼓励,积极倡导,并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树立学生猜想的最大信念。在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通过评价的方式、评价的策略和评价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猜想,并逐渐将猜想用于学生的文学习中。教师对待学生的任何猜想,始终要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为虽然有时猜想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就猜想本身而言是合理的,这种精神是可佳的,同时创新的智慧火花往往也会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种种不同的猜想结果又能激发中学生进行验证和学习语文的需要,进行反复阅读,攻克难点,提升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如语文课文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寓言故事和描述,学生往往没有见过,当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相反的想象。此时,语文教师不应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提倡和鼓励学生的猜想,通过过度的猜想,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事物、事件的方法,从而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做出猜想后,教师应点拨后再作新的猜想,这样合理地进行鼓励性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猜想的信心,在鼓励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思维自由飞翔的快乐,从而在猜想中萌生创造性的火花。

3 指导猜想,学会猜想的方法

猜想的形成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形象性的分解、选择加工、改造的整合过程。猜想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的学生的一种合情合理、亲历语言知识的发现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猜想方法,引导学生展开猜想的翅膀,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1 类比猜想

类比猜想,就是运用类比的方法,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问题进行整体或者部分比较,总结出带有新的研究意境的命题或者方法。如《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猜想通过大石头,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如此对大石头感兴趣?对于大石头的看法,他为什么要问其爸爸?通过大石头这个故事,说明了李四光对科学的什么预见?然后引导学生举例,通过课文分析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猜想。在类比猜想中,人们的思维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为猜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达到发现解题途径、方法甚至问题结论的目的。

3.2 归纳猜想

归纳猜想就是运用归纳的科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对象、命题、问题中的普遍规律或者特殊规律,通过运用归纳、总结、纵横联系的方法以探索、研究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的方法。小学语言学习中大量接触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所谓不完全归纳,实质上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考察,从而推想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这个一般性结论的发现,离不开直觉猜想的作用。

如分析课文时,特别是对于描写一具体事物的文章,一般是有顺序的,不同的文章其思路基本一致。在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后,再学习相同的文章,就容易得多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分析语文的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对部分对象进行考察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暗示什么,而应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猜想,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归纳提出猜想。

3.3 探索猜想

探索猜想,就是运用已有的或者带有前沿的方法,对接近命题的问题进行方向性或者局部性的大胆猜疑。这种猜想具有独特的研究特点,具有科学的思维和超前的能量。在此猜想中,经验和能力十分重要,要具有经验和能力就必须进行学习与研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

例如,在学习描写祖光美丽的山水景色的古诗时,学生对景色、地理环境根本就没有任何认识,更不用说是身临其境了,在此基础上要想全面理解诗意是十分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或者联想附近的山、河,通过附近的山、河或者见过的山、河,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接触过的山、河,进行想象,进行探索性猜想,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猜想问题的结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维、扩展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要通过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与发展,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大石头中学语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路上的大石头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大石头与小宝石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