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时代的历史教学生机勃发

2013-02-01李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5期
关键词:资治通鉴历史教师

◆李军

善读史者智,精读史者慧。历史录先人之往事,记圣贤之足迹,现豪杰之身影,哲匠思想救世,英雄武功卫国;常读历史,抚今追昔,人生充盈,心灵丰润;不学历史,无有是处。历史让人运筹眼下,鉴往知来。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激发想象,振奋人心,启示将来。下面将教学心得逐做列举。

1 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加强教师本身的修养

1.1 网络资料周全详备,应有尽有

教学伊始,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必须精心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网络上的资源总是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史学名著洋洋大观,二十六史彪炳史册、熠熠生辉;《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称为“九通”,再加一部《续皇朝通考》合称为“十通”,震惊中外;古史类《尚书》《世本》《国语》《战国策》《逸周书》《通鉴外记》等见解独特,源远流长;编年类《春秋》《左转》《竹书纪年》《前汉记》《后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国榷》《唐鉴》《东观汉记》等璀璨夺目。而且各种注解资料应有尽有,十分简易,点击鼠标即可下载,不费分文。

1.2 前人研读史书毕一生之功力

1)胡三省。前人研读史书,为史书注解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不已。为了给“续素王(孔子)之旨,成万世之标的《资治通鉴》”做注,闭门绝客,日夜奋笔;虽风烛残年,仍孜孜不倦地从事《资治通鉴音注》的修改工作,严寒酷暑毫不松懈。子女以其年高相劝阻,三省说:“吾成此书,死而无憾。”

2)毛主席。毛主席读了17遍《资治通鉴》,并且认真地给《资治通鉴》做批注。毛主席日理万机,南征北战,读书的精神令人闻之汗颜!

3)清代三大史学学者。赵翼“周密详慎,卓然可传”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考辨严谨,言必成理,事必举证”的《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诠解蒙滞,审核舛驳”的《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三位学者的博大精深为历史学习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4)张舜徽。一代“通人”大家张舜徽,矢志自学,精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又通读了《资治通鉴》正续编,还仔细涉猎了包括二十六史的史书,其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1.3 受到激励,完善自身

笔者开始涉猎《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学到了很多有益身心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笔者深知“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具有当教师的资格。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同时要传授学生知识,最好还要教给其一种能够点石成金的法术。有的学生关注海湾战争,有的喜欢兵器知识,有的喜欢人物传记,还有的可能喜欢一些宫廷事件,但不论喜欢哪一个,教师都可以娓娓道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高超的教学技术,化解难度,提升兴趣

兴趣是成功路上助推剂。学生上高中以后,思想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处在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扩展,观念逐步成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升。在初中阶段,教师往往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仍留在感性阶段。到了高中,历史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注重能力渗透,情趣交融,情理汇合,分出层次。

比如说鸦片战争的学习,中国从那个时候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侵犯中国主权,人民水深火热,遭受奴役。学生几乎都认为:这是中国历史进程上的倒退。这个时候就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他们的思维。

3 利用多媒体,开展历史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多媒体的优势,让历史上的先人们如在目前。历史上,了解爱国主义人士前赴后继,这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历史里面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是中国的古代近现代史还是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都引导学生去认识祖国、去回馈祖国,为国家尽一己之力。历史上,圣贤比比皆是,爱国英雄不胜枚举,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

笔者经常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这种教育,如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傲骨,弘一上马杀敌、不忘爱国的气节;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百折不挠的毅力,班超投笔从戎、守护边疆的志向……让学生牢记这些历史名人,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性格。学习他们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学习他们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学习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 学习历史,激发雄心壮志

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鉴往知来。先贤往圣,壮怀激烈,无不对人带来启示,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慧人慧语说过,目标是太阳的人能轻易登上山顶,读书为消遣的人必懒于掩卷深思,意义明显。

以学习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为例:

1)学习目标(个人的价值源于志向,远大的目标必能促进非凡的成功):

①掌握南昌起义起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缘起、红军长征的主要历程、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的内容,培养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能力;

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要仔细查看,能够熟练指出长征的行军路线,培养识图、用图能力,在头脑当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③通过学习这一段彪炳史册震惊中外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革命先烈英勇不屈、顽强拼搏、前赴后继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的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学会珍惜,并且努力学习,学习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报效祖国。

2)学习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3)学习难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

4)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5)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独到的见解,展现非同一般的自我。课堂上笔者首先发言:志向和努力结盟或可登陆成功,天赋与懒惰为伍也难创造伟业;如果你的目标大于你的才能,你会不断提高你的才能;而你的才能大于你的目标,你会不断降低你的目标。所谓“有心艰难能成事,无心顺境不成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一会儿发言,一会儿沉思,都收到深刻的启迪。

6)课下辑录爱国名言张贴背诵。

7)写一篇学习日记,进行总结。

5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挖掘资源,提升个人素养,引导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乐此不疲。这样,学生的历史学习才能够日久功深,长此以往,历史课堂一定会春风拂面,充满活力与生机。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历史教师
最美教师
胡三省苦心作注
教师如何说课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