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3-02-01曹英华

中外医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胆固醇硬化

曹英华

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 130000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的报道称其发病率在5.3%~10.5%。中国国内报道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是8.57%,2型糖尿病病人的截肢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7至40倍[1]。目前,伴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以及病人寿命的延长,该疾病的严重性日益受到明显重视。因此,探讨和研究糖尿病足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指导未来的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该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致力于探讨和研究各类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的作用和影响,现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间来该院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人82例的临床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来该院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人共82例,均符合WHO 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这其中,属于非糖尿病足的病人共50例(NDF 组),女28例,男22例;平均年龄为65岁,属于糖尿病足病人共32例(DF 组),女13例,男19例,平均年龄为69岁。我们按照糖尿病足的Wagner 分级标准,对该研究组进行分级,属于1级的有18例,2级的有2例,3级的有4例,4级的有6例,5级的有2例。全部入选病人标准是没有严重的肝肾疾患,没有心力衰竭与肺栓塞,也没有下肢动静脉血栓和痛风既往病史,在近期也没有使用过利尿剂与抗凝剂。

1.2 方法

采用广谱类和抗厌氧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顽固性足溃疡的病人,应当依据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等进行及时的药物调整,要依据病人伤口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的状况通过双氧水或者优锁或者呋喃西林溶液来对伤口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和清洗,每次清创必须要彻底,另外要配合频谱治疗仪对创面进行30 min 的照射,然后给予1% 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湿敷,也可以观察创面的大小使用生理盐水300~500 mL 再加上400~800 U的胰岛进行湿敷,刚开始时2次/d,等到分泌物开始减少以后,再改成1次/d或者是隔天1次。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于计量资料,近似的正态分布的采用(±s)来表示,均数比较运用t 检验法,偏态分布资料都用中位数进行表示,对于两者的比较都运用非参数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均使用χ2检验,检验的水准α=0.05。

2 结果

该两组病人的在年龄、体质指数、血尿酸、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微量清蛋白、血空腹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并发症进行比较,该两组病人的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研究将把糖尿病足作为应变量,把观察指标做为自变量,实施多因素Logistic 的回归分析,其中纤维蛋白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和收缩压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进入到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微量清蛋白、C肽、血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及缺血性心脏病等等都未能进入到回归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该研究资料的结果显示,糖尿病足病人相比于非糖尿病足的病人,其年龄偏大,这与其他相关研究数据一致[2],主要原因可能和老年人的生理性功能减退和抵抗力低下有关,也与患者年龄的增加而糖尿病患者产生了各种慢性的并发症也会随之大幅度的增加密切相关。糖尿病足和血糖的长期控制状况相关,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造成糖尿病性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变窄从而导致形成血栓,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发生障碍,最终是皮肤组织的供血不足,从而在肢端产生溃疡和坏死,另外,如果病人血糖长期控制效果不好,出现高凝的状态,那么血黏度增加就会影响导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还很有可能造成糖基化终末产物出现增多,使血管的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这样就会加速动脉的粥样硬化[3]。有相关的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的发生率每增加1.6倍,那么患者截肢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4~1.5倍。另外,DF 组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于NDF组有显著性的下降,这很可能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这使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保护性作用再一次地得到了验证。通过该研究结果证明,收缩压属于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考虑其很可能和血压(特别是收缩压)的增高会导致内皮所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以及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结果造成动脉硬化,最终引起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所以,有效控制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并积极改善代谢紊乱状况和积极地控制血糖,进行全面合理的调脂治疗,那么会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低明确,通常认为这和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代谢紊乱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该研究资料表明,DF 组中的在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相比NDF 组要高,并且通过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出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对危险度也出现增加(OR>1),糖尿病的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改变以及感染等,共同造成了糖尿病伤[4]。糖尿病后出现的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以及炎症与坏疽感染素等有关致病因子的集中作用,严重破坏了血浆中胶体的状态,也改变了红细胞的理化特性,造成纤维蛋白出现增加,使纤溶活性开始下降,最终使红细胞的聚集力出现增强,变形能力开始下降,这样白细胞贴壁游出,使血小板黏附和微小血栓逐渐形成,最终造成比较了严重的血管微循环障碍,从而严重地影响到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这就造成组织细胞的营养物质无法吸收,也使代谢产物无法得到排除,在肢端就会出现缺血和水肿,这时候,细菌就容易产生感染而出现肢端坏疽现象[5]。由此可见,在医学临床实践中,针对糖尿病足的高危病人实时监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且及时开展抗凝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病人糖尿病足的预防,重点在于长期控制血糖的水平,与此同时,积极地调节血脂、血压和纤维蛋白原代谢指标的失衡状态,努力延缓和预防糖尿病血管与神经的并发症,另外,在病人长期的病程中,还要注意进行定期复查,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足的出现,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小致残率。

[1]吴护群,陈戈,卢汶.糖尿病足的基础知识教育及防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57.

[2]袁凤易,徐丹,谭坤能.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7(8):67-68.

[3]颜骅,高雷,钱伟峰,等.糖尿病病人早期社区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5.

[4]刘树文,李宝纯,杨金玲.促进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2.

[5]李莎,吕丽芳,钟晓卫.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十年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39.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胆固醇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