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实践探讨

2013-02-01胡建中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硕士生入学基础知识

武 晗,胡建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地质勘探工作也相应受到政府重视,面对地质工作实现大发展和新突破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地质研究生[1]。虽然跨专业报考所带来的充足生源对地质类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据调查,跨专业研究生大多数面临地质专业课程学习吃力、地质基础知识匮乏、就业单位歧视等问题。虽然跨专业学习所固有的弊端不能排除,但是我们可以摸索一套更好的培养模式来弥补。成都理工大学的李凤杰教授对于如何经过短暂的三年时间能够高效地将跨专业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做了理论层次上的探讨。本文在调查20 名地质跨专业硕士毕业生及15 名在读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地质跨专业硕士生培养模式建议。

一、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2010~2012 年新入学地质类硕士研究生中,跨专业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此可见地质跨专业硕士生在我校地质专业硕士毕业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地质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学习非地质类专业、没有接受系统地质类专业学习,并跨过先期学习的专业考入地质类专业,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匮缺,野外实践能力弱,未建立起地质空间概念,地质科学研究思路不清晰[1]。

但是地质跨专业硕士生一般来自于本科设立地质学专业的院校(例如石家庄经济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或者是所学专业为地质相关或相近专业(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与区域规划、测绘学、土地科学、国土资源法等),由此可见他们除具备一定的地质基础知识外,还接受了四年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这对于增强地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培养地质复合型人才意义重大。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措施与方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为地质行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地质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针对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笔者总结提出了针对此类学生的“一个筛选、三个基础、一个提升、一个方向”的教育模式。为了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严把学习质量关,笔者将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教育时间分为“入学前”及“入学后”。其中“入学前”又分为:报名至考试阶段、考试后至面试阶段(理论基础)、面试后至入学阶段(实践基础);“入学后”分为研一阶段(专业基础)、研二阶段(提升)、研三阶段(方向)。笔者建议针对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考试及实践对学习成果加以检验。

1.报名至考试阶段

此阶段为筛选阶段,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及入学考试两种方式。由于地质学的研究较多要以数学、物理、化学为基础[2],且本科为地质专业的学生均要学习大学物理及大学化学,因此在报名审查筛选阶段,招生学校宜设立专门的报考学生资格审查小组,将“高中是文科或是理科、本科专业名称、本科有无地质相关及相近课程、本科院校有无地质专业院系”设定为主要参考标准,并结合所报考导师意见进行学生的报考资格审定,将高中为理科且所在大学有地质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定为适宜跨考生。审核通过的学生将进入备考阶段,建议学校将“英语+政治+地球科学概论&专业课”的考试模式改为“英语+政治+数学+专业课”的考试模式。

2.考试后至面试阶段

此阶段是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阶段,是最终确定地质跨专业硕士生人选的阶段,也是利用此阶段考察跨考学生综合地质素养的阶段。研究生的地质专业分类(构造、三矿、地层古生物、矿业经济等)明显,且跨考生在考试阶段所关注内容除三门公共课之外只有所报考专业的一门课程,但是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及研究工作却是所有地质专业知识的融合,因此宜将学生的地质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做全面考察。具体做法可以在分教研室进行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全院范围内针对跨考学生的加试[1],考试内容为《综合地质学》或《地球科学概论》,通过考试的方式对考生在构造、岩石及地史等知识做全面的了解,并作为确定最终录取人选的标准之一。

3.面试后至入学阶段

此阶段为面试确定人选之后,考察和锻炼实践基础的阶段。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形象的、实用性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教学基本内容[3]。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考试及面试,跨考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质理论知识,而我校每年暑假均有本科生的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因此建议学校将要求地质跨考硕士生参加入学前暑期周口店实习作为制度性规定,并以实习结束的综合填图工作为最终成绩考核标准。相信这次野外实习能够对跨考生的整体地质素养起到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入学后顺利地加入导师的研究工作中去。

4.研一阶段

通过调查,大家普遍认为研究生一年级对于跨考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将此阶段定义为专业基础阶段。在经历了前三个阶段之后,跨考生对地质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较为深入的了解。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是通过自学或询问得来,并未经历老师的系统授课的过程,因此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及综合运用技能难免欠缺。同时,研究生教育阶段又是一种专业培养教育阶段,只有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某一领域加以关注研究。因此本阶段跨专业研究生一方面要完成本专业必修课程,以保证顺利毕业,另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及联系性,因此建议学校将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非跨专业研究生进行分班教学[1],同时将地质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生的三大基础课程进行合理调配,使跨考生能够选修本科生的构造、岩石及地史三大基础课程,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能使跨考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使其基本知识得到稳固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跨考生学习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同步进行,基础支持专业、专业引领基础,才能起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向的作用。

5.研二阶段

此阶段为能力提升关键阶段,我们将此阶段定义为质的转变阶段。我们认为此阶段有四个问题需要把握:(1)查漏补缺综合提升。地质跨专业硕士生可以在研二期间利用空闲时间旁听较薄弱的专业课程,以查漏补缺,也可以选修一些其他专业的感觉新鲜且感兴趣的课程,以达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效果,同时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2)产学研结合紧随导师项目[4]。可以通过前四个阶段的积累,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来实现地质基础知识的综合利用,形成基本技能,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室内数据分析、薄片鉴定等工作来熟悉地质工作方法及手段,使自己的地质科研能力得到全面的质的提升。总之,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除了通过一定的实习课程与实验课程得到提高外,主要是通过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环节来锻炼。(3)发挥特长个性化培养。此阶段是跨专业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绝佳时期。现在的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学科了,有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单学科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各个专业的合作才能研究出成果,地质类专业也不例外。且每个学生既不能成为“万金油”,也不能成为“单打一”,需要培养二合一、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跨专业研究生可以发挥其先前专业的优势,有机地与地质专业结合在一起,在学术上给地质类专业补充新鲜的血液,不但可以开拓思维,拓展研究范围,推动学科交叉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的地质类高级人才[5]。例如本校某同学擅长计算机编程语言,其于2012 年编写的“CGDK 地化处理软件”已经被收录为专利技术。在此过程中,学校有关机构可以发挥职能特长帮助学生把好专业方向关,为学生推荐跨学科、跨专业方面研究项目及学术报告。(4)积极参加学术报告了解学术前沿。通过科研与生产实践提高科研能力和生产技能的同时必须瞄准学科前沿,这是造就高质量地学人才的重要途径[6]。

6.研三阶段

研三阶段是整个地质跨专业硕士生培养的最终阶段,也是学生选择自己方向的阶段,此阶段学校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认为研三上学期应以选择方向(就业、考博深造、出国留学)为主。据统计,80% 的地质跨专业硕士生会选择直接就业,但是其中40% 的地质跨专业硕士生对于地质单位的系统划分及工作内容判别不清,以至于在应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盲目性,由此也导致每年学生的违约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学校宜在研三上半年招聘会之前多举办就业形势分析讲座及个人职业规划讲座,并且在临近招聘会举办之前将参加单位进行类别划分,并由专门人员进行分类讲解,以提高地质跨专业硕士生就业应聘过程中的成功率。

三、结语

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招生是在地质事业大发展背景下,地质教育事业单位的一种回馈反应,由此也带来了地质学学生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4]不相协调的矛盾。本文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调查地质跨专业硕士毕业生,并结合本校目前的教育方式总结出上述培养模式,希望上述模式能够对地质院校在培养地质跨专业硕士生方面有所裨益。

[1]李凤杰,傅红.地质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9,(1):33-35.

[2]杨承运.地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0,(1):26-28.

[3]欧阳恒.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14-215.

[4]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20-23.

[5]贺振华.拓宽专业扩大生源提高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0,(1):34-36.

[6]王家林.地质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质教育,2000,(1):42-43.

猜你喜欢

硕士生入学基础知识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清律的基础知识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掌握基础知识
赵燕磊
入学第一天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