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社区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3-02-01武洁水叶飞霞

中国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众社区发展

□ 武洁水 叶飞霞

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我国的社区教育得到更加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对北欧、美国和日本的社区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具体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社区教育的特色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源于20世纪初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思想,而“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得到正式和广泛运用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社区教育陆续出现,并不断向前推进,它起源于北欧,拓展于北美,广泛发展于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社区教育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对其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北欧的一些国家将社区教育称之为“民众教育”,美国将之理解为“非正规的社区教育服务”,日本的“社会教育”即是“社区教育”。而其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各具特点,下面着重研究北欧、美国和日本社区教育的特色。

(一)北欧社区教育的特点

北欧是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之一,丹麦在北欧的社区教育中极具特色和代表性。丹麦民众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要归功于著名的民众教育家创始人柯隆威。1844年,柯隆威在丹麦的罗亭乡村正式成立了民众中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成人教育办学机构。柯隆威大力倡导建立民众中学,这使得丹麦的社区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众教育的不断发展,丹麦及整个北欧地区的社区教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色。

1.人本主义的办学理念

19世纪,丹麦民众的教育水平低下,大多数社会成员无法享受高等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教育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丹麦民众教育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民众都能享有学习知识和获得发展的权利,并最终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柯隆威在设立民众中学之初就提出了“失之于外,须自求补偿于内”的口号,并强调要解放人民的思想,将民众教育的重点放在注重人的身心发展上[2]。他强调运用教育的力量来激发民众潜藏的民族精神,唤起民众的民族自强心。柯隆威非常注重运用人文主义的精神来弥补人民受教育匮乏的缺陷,他崇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将人文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希望以此来提高人民的智慧、改善人民的生活。社区教育发展至今,倡导人本主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传统已经渗透到丹麦民众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民主自治的管理模式

丹麦的社区教育实施民主自治的管理模式,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支持各地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会直接介入社区教育的管理,只是对社区教育进行间接管理。比如,丹麦政府于1968年和1978年分别颁布了《闲暇时间教育法》和《成人社会教育法》来对民众教育进行宏观的法律规范[3]。丹麦管理民众教育的中央机构——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也只负责向民众教育组织(民众中学和研究协会)拨付经费以及对其所开展的教育情况进行评估,并不对民众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干预。民众中学享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目的和办学方式,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活动,并能够运用多种适合社区居民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种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丹麦民众教育“民主、自治、自愿”的传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居民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多途径地参与到社区教育的管理工作中。

3.大众化和普及性

北欧社区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民众学校。在各地也设立了不同形式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使得社区教育活动遍布了整个北欧地区。在丹麦,社区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遍布到各个居民区,为民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的学习氛围[4]。另外还有农业和渔业协会、家庭主妇社团、体育俱乐部等社区教育机构。由于其高度的普及性和大众化,北欧社区教育逐渐向社区广泛渗透,参与社区教育的学员非常多,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多种层次的社会成员。据调查,在北欧地区,每年平均有20%—25%的成年人参与社区民众教育活动;每年在50个左右的社区教学团体中大约有170-180万成年人学员;50%-60%的成年人一生中至少参与过一项社区教育活动[5]。

(二)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

社区教育虽起源于北欧,却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对美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社区教育源于20世纪初叶,初始的社区学院被认为是中学后四年制大学前教育的一种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培养具备多种专门技能人才的需求,社区教育开辟了职业教育的领域。美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到现在,其实施组织——社区学院已经遍布了美国各州,成为融“大学转学教育、补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6]。

1.实用主义的办学理念

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用主义理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贯穿于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区教育方面也如此:美国社区教育在建立之初就秉行实用主义的理念,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与当地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社区学院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此种理念。在实用主义理念的引导下,美国社区教育不断地发展,其进步也源于不断满足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教育需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针对具体的现实需要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美国社区学院的最主要特色。

2.宏微观相结合的多元管理模式

美国社区学院实行的是联邦政府的宏观管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和学校微观管理相协调的多元管理体制[7]。联邦政府教育部并不对全国的社区学院进行直接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只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对社区学院进行宏观管理。而各州则对社区学院进行直接管理,设立负责领导和管理社区学院的机构,这些州级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自治性。其中社区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形式主要受“市场”调节,由社区教育的各实施主体决定。美国各州一般都设置社区学院学区,由当地学区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社区学院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管理社区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

3.灵活适应性强

灵活适应性强也是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其主要表现在社区学院提供了包括转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服务教育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能够适应美国社会生活的需要。社区学院为了适应美国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其课程设置、管理手段、授课方式等都能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在课程设置上,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几乎无所不包,多达几百种。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之外,社区学院还有很多其他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比如在线学习、服务学习、实习和现场学习(临床)等都是社区学院广泛采用的课程学习方式,而其中影响力最突出的是在线学习和服务学习[8]。可见,灵活适应性使得美国的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并充满了活力。

(三)日本社区教育的特色

在日本,社区教育又被称为“社会教育”,是包括公民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及公共图书馆等所开展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日本的社区教育虽然起步晚于欧美,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世界二战后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区教育体系,对振兴日本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其社区教育更加受到重视,也形成了不同于欧美等国的独特之处。

1.培养国民意识的办学理念

日本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振奋国民精神、培养国民性格。因此,其社区教育的主要指导理念是对民众进行教化,培养国民意识的理念。在教育内容上,日本的社区教育侧重于政治和社会文化教育,注重发挥“教化”和“教养”功能,同时也强调国家对社区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9]。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改变,但培养合格的公民、满足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一直是日本社区教育的重心所在;民众教化理念一直是其中心的理念,指导着日本社区教育顺利地发展。

2.政府和社区混合管理的模式

日本社区教育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实行政府和社区分别进行管理的混合管理模式。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设有相应的分管社区教育的部门。其中,国家主要设立终身教育局来主管社区教育,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的教育委员会设立相应的行政部门来负责社区教育的管理工作。日本的社区教育也有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形成具有自主性质的学习团体,独立组织和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在这种混合型的管理体制下,日本的社区教育上下沟通,国家和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教育中,甚至居民可以参与到社区教育部分领域的管理工作,同时保证了国家和居民的利益,使得社区教育得到了有效地实施。

3.法制性强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日本社区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其中,《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博物馆法》、《教育基本法》等都是其相关的法律,这也是日本开展社区教育的法律依据。有关社区教育的法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全体国民创造一个与时俱进的、能够自主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环境,日本国会相继颁布了新的有关社区教育的法令。如日本国会1990年6月通过了《关于健全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此外,日本也逐步修改和完善了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保障了民众的社区教育权利。可见,相关的立法是日本社区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最根本保证。

二、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启示

社区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道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创建社区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社区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途径。

(一)确立科学的社区教育理念

发展社区教育,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地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因此我们应摒弃社区教育中狭隘的观念,逐步完善并确立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念。

首先,社区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是一种非精英的、大众化、普及化的教育,能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兼顾人文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其次,社区教育的办学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多种办学主体共同作用,而非依靠政府独撑天下。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这样社区教育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居民的参与热情也会得到一定的激发,社区教育才会更好地发展。再次,必须破除社区教育的学历主义观念。社区教育是一种非传统学制、学术化教育,它的参与者——居民在起点、基础、要求、能力、职业、爱好、时间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套用传统的学制框架和纯专业化、纯学术化的教育模式,而应该建立适合社区教育的模式。

(二)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法律体系

从上述对几个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教育的立法。因此,建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法,运用政策法律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在全社会树立起重视社区教育的思想意识,对于建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着先导性作用。

首先,为使社区教育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并且大力发展下去,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法律体系。因为有了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社区教育才能顺畅地发展下去,才能发挥社区教育对个人、社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加大社区教育的立法力度,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的立法进程,及时制定和修改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对社区教育的相关制度运行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样,社区教育有了一定的法律保证,实施起来将会更加的顺利。其次,社区教育的良好运转和迅速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投资为社区教育的普及化提供了可能。因此,政府要保证对社区教育持续的资金投入,大力兴建社区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并提倡高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政策,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服务。

(三)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增强社区教育的灵活适应性

发展社区教育是为所在地区提供教育计划和服务,它必须能够根据当地社区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主办学,并设置适用于不同群体的课程门类,增强社区教育的灵活适应性。

因此,我们首先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居民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开设大量满足居民多样需求的课程,力求把社区教育办成“教育超市”,供社区居民自选;开办以学历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以居民专长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实用性的职业教育培训。而且应随着当地社区的发展进行相关调整。其次,在教育形式上,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方式,既可以是全日制也可以是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既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又可以采用远程网络、服务学习等新兴的授课方式。再次,也应开设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具有审美性和休闲性的音乐、美术、娱乐,以及具有联谊性和交往性的各种文化沙龙和兴趣专题讲座等,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交往需要,也为构建和谐社区文化创造条件。

随着经济体制、人口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区居民开展满足需要的社区教育,是促进我国公民素质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从外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借鉴,使我国社区教育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

[1][7]欧斯玛尼·张.国外社区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0,(03):07-10.

[2][6][9]郝美英.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社区教育理念探析[J].成人教育,2010,(12):95.

[3][4]石琳.浅谈北欧社区教育模式与我国社区教育兴办的影响[J].硅谷,2008,(11):123.

[5]胡晓松等.《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78.

[8]车向清.美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45.

猜你喜欢

民众社区发展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