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初探
2013-02-01时倩
时 倩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在高职院校普及。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显得非常重要,这对于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得到社会的认可除了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在高职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企业正确引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为准则,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共振双赢”的局面。[2]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校企双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的机会和拓展就业空间,使得学生能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需求,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这能够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但正是这一特殊的时期却给高职辅导员带来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困惑。
一、高职大学生顶岗实习的种类
(一)订单式合作办学
订单式合作办学由高职院校针对高职大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企业的需求,双方共同负责制定订单班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安排。相关企业定期派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对口式教学,并宣传企业文化。这样能够达到校企双方资源互用、优势互补,使得教学与实践相联,实习与就业结合,是职业教育与生产一线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之一。
(二)模块型委托培养模式
模块型委托培养模式是由企业委托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企业既可委托学校制订相关课程模块,也可以与学校共同制订外延课程模块或进行自主选择。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个性化的要求进行授课。这样的高职大学生能够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新方法及新工艺,并且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和跟踪科技发展轨迹的优势。
(三)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学生高职大学生利用两年多时间完成在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方式参加企业面试,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企业拥有优先选拔留用和淘汰学生权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全面了解,丰富学生社会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校企互动模式
校企互动模式是高职院校把一些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且作为实践教学的课堂和顶岗实习场所。由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完成从专业技能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高职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习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实现定向培养目标。
以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起到推进作用。让学生在顶岗实训中切身感受从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实践中能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企业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3],这对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工作作风的养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高职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过去传统的学院式教育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很多日常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原来的高职辅导员的管理分解为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及高职辅导员三方管理。三方在管理过程中在很多方面的教育、引导的不一致及对学生要求的不同,在教育形式、教育时间上的差别,给高职辅导员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学生的身份又多了一层员工身份。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考核标准也不一样,传统式的班级管理失效;(3)单纯的校园环境与企业相对复杂的环境并存。 步入社会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取代过去单纯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所以依靠过去学校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高职大学生无所适从,从而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管理。
(一)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问题增多
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学习为主,生活上依赖父母的支持,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老师、同学之间相处坦诚,很少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高职院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社会机构,追求目标和各自运行规律完全不同。学校以生为本,以育人为主要目标,企业则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企业人与人之间暗中竞争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难以适应,同学之间顶岗实习期间的待遇的比较、个人感情问题的处理等心理冲突增多。由于空间的距离,高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难度加大。
(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跳槽”现象频发
高职大学生对校外生活充满好奇,一些人急于走出校园。特别当班级同学陆续顶岗实习,他们便不会考虑实习岗位的性质、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就匆匆上岗。因此,为今后的各个方面的不适应频繁“跳槽”打下伏笔。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一部分是由学校推荐,还有的是自我推荐,这样就导致部分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不能符合学生顶岗实习大纲的要求,且对学生的要求、指导不给力,这样减少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导致学生频繁“跳槽”的重要因素。“跳槽”既影响了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学生个人发展,也妨碍了高职辅导员对学生的跟踪和管理,并且对学校的声誉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分散,高职辅导员管理难度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既属于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要受到学校规章制度和实习单位制度的约束。但基于顶岗实习的分散性、复杂性和差异性,高职院校难以制定统一和固定的实习计划与规章制度,所以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和及时的管理。而且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变换实习单位,使得学校的管理成本和高职辅导员的管理难度增加。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及生活情况难以及时了解,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到位和管理相对滞后。[1]
(四)实习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考核评价缺乏真实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评价是对顶岗实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高职院校设计各种表格供学生、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及学校等填写,由于一些学生频繁调换实习单位、学生与高职辅导员沟通不及时、与指导教师之间沟通不畅、学校与顶岗实习单位沟通联系不够等原因,使得考核数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考核流于形式。
三、高职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创新
针对现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下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难题,需要结合实际,用发展的眼光,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探寻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一)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加强制度约束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高职辅导员定期到各实习单位走访,利用现代的网络交流平台定期跟踪、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实习情况及心理动态,并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帮助他们适时解决困难。与企业专门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定期开展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使校企双方形成合力,搭建全员育人局面,提高教育管理效率,让学生在提高实际工作中缩短与社会的距离,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技能水平,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丰富社会经验。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强调实习期间的重要注意事项,如维护权益意识、辨别是非能力等。对于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高职院校与企业进共同进行表彰,对于违纪学生或没有按要求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的学生则给予相应处理。通过优化管理制度,更好地进行远程管理,保证学生校外的安全。
(二)加强学生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可能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人身安全事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违规操作造成的事故;工作带来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心理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被他人利用参加传销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带来的安全问题等。[2]这些作为高职辅导员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中必须充分考虑并要纳入学校相关制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引导从而防患于未然。
(三)创建与企业文化资源共享平台,缓解学生角色认同冲突
学生顶岗实习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高职院校必须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办学理念,积极主动地邀请相关企业经验丰富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及课程设置的改革当中,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冲突,增强相互间的信任,实现校企合作中资源共享,使学生角色认同冲突得到缓解。
总之,面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新问题,高职辅导员必须通过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提高责任意识为导向,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素养。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安全有序、健康发展,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4]
[1]王剑.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创新[J].管理观察,2009(4):81-82.
[2]李贞.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J].百科论坛,2011(8):187.
[3]钱荣.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职校德育管理创新探索[J].职教通讯,2012(23):76-78.
[4]刘继强.高职院校毕业生项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问题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