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策略研究——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角度出发
2013-02-01屈洁
◆屈洁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冲击,如何开展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关注和思考的方向。在近年的研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促进基础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的提出,也为教育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义和新的启示。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解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已经发展研究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没有相对统一的界定。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李克东、何克抗、祝智庭等人都曾经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过定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和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有效认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通过针对以上几位学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上虽然存在区别,但也具有一些相似点。
相同之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以上概念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都是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关系,凸显了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思想。2)都明确了对学习者的培养和促进,在相关概念中都表达出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都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工具作用。阅读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每个学者在界定中都提到信息技术所能够应用的领域,以及所表现的工具性。
不同之处 几位学者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表述,相似点多表现在宏观领域,在微观领域却反映出不同的本质。1)南国农强调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当的各种不同的角色。2)李克东在其概念中强调了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较为注重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明确了数字化学习环境对于教学的重要性。3)何克抗教授的定义涉及面较广,在不同场合引用较多,该定义体现了系统方法的观点,关注聚焦效应,既说明了信息技术可充当的角色,又指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4)祝智庭教授的定义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并且指出了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补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与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要素,要在教育中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要考虑充分。
2 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启示
针对以上对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解读,为深入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形式是多样的 在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辅助教,部分学校和地区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局限在课堂中将原来的板书内容改为演示文稿,使用幻灯而已。通过概念的解读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信息传递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介入教育领域,能够在教育中发挥多样化应用。
信息资源与数字化环境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
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以及随着“农远工程”“校校通”等工程的促进,部分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硬件环境的更新和建设方面,但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起作用的不是硬件,而是通过硬件环境所展示的信息资源。
政策和体制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外围保障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中,教育者经常表现出来“想用不敢用”“有设备无技术”“会用不想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有效的政策导向和培训、保障机制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外围保障。
有效的评价是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动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状中,过多地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形式,这就造成目前教育中只关注信息技术运用形式,不关注使用效果,长久下去,就造成信息技术“可用可不用”的局面,甚至是检查的时候用,不检查到时候不用。因此需要有效的评价来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3 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才能在教育中合理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以上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解读,笔者提出几点新思路。
帮助教育参与者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样化运用,从而形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意识 要采用多种途径促进教育者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从而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首先,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使教育者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进而明确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但是此方式过于宏观,不利于教育者的具体了解。其次,可以采用座谈、交流、观摩课、经验介绍等方式,使教育者在交流过程中,更为具体而明确地感受教育技术的应用。最后,要准备相关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提到案例经常想到的是教学案例,但是这里所说的案例不仅仅是教学案例,还包括管理案例、信息技术参与评价的案例、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案例等,这些案例要便于使用者查找学习。通过以上方式,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多样化地促进使用者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为今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角度构建注重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依靠软件资源发挥的,所以要保障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必须注重学习资源与环境的构建。首先,要培养教育参与者的信息素养。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个人资源库,以方便今后的使用。其次,专业部门参与资源库以及学习环境构建。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是学校管理机构可以组织专业人员,根据本校的教学需求建立“校本资源库”,以满足本校的教学需要。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可以建立教师共同体和学生共同体,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有更方便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最后,鼓励和帮助学习者及教师成为信息的创造者,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征和特点创造信息,从而多角度、多渠道丰富信息资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建立合理机制,保障教育中相关人员通力协助 早在2004年为了促进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标准(试行)中就提出了专业人员、学科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由此看出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首先,教育管理者要更新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引导与支持。教育管理者要从自身出发,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其次,建立良好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各级政府以及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以及各种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机会,帮助教师成长,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地采用信息技术。最后,各级各类人员通力合作,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教育中的参与者要具有协作精神,可以跨地区、跨学科协作,既可以分享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的经验,也可以共享信息。同时,建设完善的资源库也需要技术人员、学科教学人员以及教学设计人员等多种教育工作者协作完成。
引入新型评价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成果的多样化评价 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有效认知和积极感受,是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要素之一,也是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动机来源之一。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成果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评价。首先,要更新评价理念。过去评价教育成果过于注重采用学习者的成绩来开展评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促进学习者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中要采用过程评价及形成性评价,关注信息技术应用对于学习者和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开展评价,除了传统的借助学习者成绩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课件评比、教学成果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的课堂教学竞赛等形式,从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成果。最后,参与评价的人员多样化构成。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成果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应该有多种人员参与共同评价,比如教师互评、教师反思评价、学习者评价、管理人员评价等。有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使教育者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从而激发使用热情。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教育工作者通力协助,不断用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并不断实践总结,才能使其在教育中更好地体现优势,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从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20.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8):86-94.
[4]张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