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青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探讨

2013-02-01颜景生王元波张莉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1期
关键词:青州遗迹灰岩

颜景生 王元波 张莉莉

(1.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地层

青州市出露地层以早古生界为最,地层分布集中,总体为NE-SW走向,多数倾向北西、北北西,局部有所变化;新生界第三系地层相对较少,而且分布比较零散,走向基本为近东西向,倾向北。

古生界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及奥陶系,自下而上又分为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寒武系下统岩性主要有灰岩、钙质页岩、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等,厚159-1 044m;中统地层岩性主要为鲕状灰岩、砂质灰岩、黄绿色页岩等,厚度300m左右;上统岩性主要为竹叶状灰岩、页岩、条带状灰岩、巨厚层灰岩,厚84-522m。奥陶系下统岩性为厚层-中厚层的白云质灰岩、薄层条带状灰岩、含燧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等,厚90-167m。

1.2 岩浆岩

青州岩浆岩不甚发育,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地区,是新生代火山活动的产物;侵入岩仅分布在小十亩田、南门峪和戴家庄一带,时代分别为新生代、中生代和晚太古代。岩石类型依次为辉绿玢岩、辉长辉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呈小岩株、岩床状产出。

1.3 构造

青州构造基本上由两个单元组成,以益都断裂为界,西南为断块隆起区,东北为断块凹陷区。构造形式以断裂构造占主导地位,构造方位以北东向为主,西北向次之。

1.4 矿产

青州发现各类矿产资源24种,其中包括金、铜、铅(伴生银)、铁等金属矿。在非金属矿中,红丝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十分珍贵。

红丝石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东黄山段与北庵庄段接触部位,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严格受地层控制,产状稳定,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首红丝砚的原石,具有重要的美学和收藏价值。

2 主要地质遗迹类型

青州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以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包含了古生物化石、地质剖面、构造形迹、水体景观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1]。

2.1 岩溶地貌景观

是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和特色,包括常态山、崮形地貌、岩溶峡谷、坍塌崖、干谷、峰林地貌、石林、天生桥、岩溶洞穴、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多种岩溶地貌类型。其中峰林、石林和天生桥景观是我国北方岩溶地区比较珍稀的地质遗迹类型。

2.2 古生物化石

公园内的古生物化石是岩溶地区比较普遍的三叶虫化石,赋存在寒武系崮山组黄绿色薄层页岩中,分布面积广,数量大,保存完整。

2.3 典型地质剖面

公园内有山东省典型的第四纪黑土湖组剖面,时代属全新世,岩性主要为黑灰、灰黑色亚粘土,多夹褐灰色亚粘土,偶见小螺类化石。

此外,公园内还有许多其他典型剖面,如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界线剖面、灰岩与白云岩界限剖面记录风暴潮事件的风暴岩剖面、断裂构造剖面等,具有较高科普和教学实习价值。

2.4 水体景观

公园内的水体景观资源比较丰富,有岩溶泉、湖泊、河流、小型瀑布等。

3 公园建设

3.1 公园规划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国家地质公园的“宪法”,是建设和管理国家地质公园的依据[2]。青州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011年10月完成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2012年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复,2012年2月正式发布实施。《青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山东省第一个通过国土资源部批复并发布实施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为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解说与标识系统建设

3.2.1 标志碑

标志碑包括主碑和副碑,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是地质公园的象征。青州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建设1座,副碑建设5座。主碑材质选用当地特有的红丝石,副碑分别选取当地的红丝石、石灰岩和白云岩。红丝石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红丝砚的原材料。利用青州当地的红丝石作为主碑,既体现了公园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又增加了一处观赏景点和科普景点。

3.2.2 景点(景物)解说牌

景点解说牌是对园区景点的科学解读,具有宣传、科普等功能。一定数量的解说牌有助于游人正确认识和了解公园的地质演化过程,景点的形成和地学意义等,同时也是地质公园进行科普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青州国家地质公园景点解说牌的设置不拘一格,材料包括石质和木质,石材选用当地灰岩;形式上根据环境特点采用镶嵌式或落地式,力求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一期建设65块。

3.2.3 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普教育、集中展示、陈列、休息、购物等功能[3],青州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了重点打造。青州地质博物馆为新建馆,位于云门山景区的将军山脚下,占地面积18983m2,总建筑面1774m2,室内展厅面积803.75m2。划分为五个功能区:主展厅、砚石馆、影视厅、科普长廊、游客服务中心。

主展厅以展示青州地质公园地学内容为主,主展厅陈列展板58块、图片112幅,实物标本54块,多媒体沙盘1套。

砚石馆主要展示以青州红丝砚领衔的砚石系列产品,共展出大型展板3块,实物砚台54块,砚(奇)石18块。

公园科普影视厅播放的高清标准的公园科普宣传片,座位数80个,其中固定座位64个,活动座位14个。

科普长廊利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向游客展示了岩溶地学、古生物化石、地球起源、地质演化、岩石地层、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科普内容。共展出展板36块,图片81幅。

游客服务中心主要对游客提供游览、咨询、投诉、购物等服务。

3.2.4 公共信息牌

公共信息牌包括界牌、警示牌、道路引导牌等。

(1)界碑。根据公园规划,在园区的78个主要拐点处设立界碑。界碑材料为石灰岩,从当地就近取材。一方面对当地群众起到了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地质公园的保护作用。

(2)警示牌。在公园的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其主要作用是提醒游客注意人身安全以及告诫游客不要人为破坏地质遗迹。共设立13处。

(3)道路引导牌。在济青高速公路青州出口处、胶王路和东青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靠近公园处设置道路引导牌,道路引导牌样式与设置要符合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引导牌一方面起到交通指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宣传作用。

3.2.5 科学导游图编制和科普科考线路建设

科学导游图以地貌晕渲图为底图,包含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游览线路、博物馆和食、宿、医疗场所等内容,为双面折叠便携式。

科普科考线路规划8条,已建成3条,由地质遗迹景观点串联而成,分别位于云门山景区、仰天山景区和黄花溪景区。

3.3 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

3.3.1 科学研究工作

公园与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紧紧围绕地质遗迹的保护、岩溶洞穴成因、洞穴与古环境、岩溶地貌景观及公园的管理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联合开展科学研究[4],以提高公园的保护建设水平和科学内涵。

3.3.2 科学普及活动

开展科学普及是地质公园的三大任务之一,青州制定了详细的科普活动规划并有序开展。除建立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地学夏令营等常规性措施,公园的地质博物馆和影视厅还免费向公众开展,充分发挥公园的科普功能。

3.4 信息系统建设

3.4.1 数据库

数据库采用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发布中国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重点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各类基础性数据。具有方便快捷的数据输入系统,同时具有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信息查询、浏览功能以及数据库维护更新功能。

3.4.2 地质公园网站

公园网址是 www.qzgjdzgy.com,由新闻动态、网上地质公园、网上博物馆、地学知识、走进青州、公园印象、服务指南、公众平台八个板块构成,为青州更好的宣传公园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5 管理机构

经青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是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管理局为正科级规格事业单位,隶属于青州市国土资源局。

青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青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保护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开启了青州市地质遗迹保护的新篇章。

4 结语

重要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州国家地质公园5.3亿年前处于海陆边缘地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保存完好。两年多来,公园累计投入保护建设资金959.7万元(不含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6月完成建设,7月通过省级验收,9月获通过国家验收,10月获得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下一步,青州将继续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地质公园保护建设文件的要求,不断地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公园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1]张莉莉,王元波,王心兵,等.青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1,(9):25 -27.

[2]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J].地质通报,2010,(8):1253 -1258.

[3]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11-12.

[4]冯在敏,刘洪亮,王元波,等.青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2,(3):47.

猜你喜欢

青州遗迹灰岩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青州南燕历史遗存及影响研究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