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及其社会地位边缘化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
2013-02-01索长清
索长清
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及其社会地位边缘化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
索长清
幼儿园教师是女性占绝对比例的职业群体,对其社会地位影响因素的分析,社会性别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进而发现,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是一种社会建制的结果。制约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提升的因素包括:职业性别隔离制约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角色期待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成就动机不足限制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权益。应通过打破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性别分工、加强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途径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社会地位;边缘化;社会性别理论
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不断碰撞的当今社会,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的获得是否会因为性别的差异而产生不同,或者说,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的获得过程是否存在“性别隔离”?这一问题不仅是对社会地位获得是否受性别因素影响的思考,也是对现实社会中某些职业性别结构出现“女性化”的自觉回应。然而在社会地位获得的相关研究中,相对于生理性别(Sex)而言,体现社会建构的男女社会差异和社会关系的社会性别(Gender)这一影响因素常常被忽略,或讨论得不够充分,或者说,一直存在着“性别盲点”。这样便忽略了一种强有力的视角与分析工具。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概念一经产生便同阶级、种族等概念一起成为社会分析的主要理论武器,并作为一种研究有关女性和性别问题的理论工具逐渐进入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的,生理性别是人类生理上的事实,是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证实的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则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男女有别的期望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1]38-39前者是自然的,在本质上只具有解剖学意义上的性别区分,因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后者则具有社会性,本质来说是社会建构的一种社会男女的社会差异和社会关系。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它表明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关于两性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等方面的一整套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社会性别理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研究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及其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社会建制
女性成为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也不单纯是生理性别决定的结果,而是一种由于社会文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社会性别建构的结果。
(一)劳动的性别分工导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
社会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根据性别角色标准对男女两性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和劳动分工进行了分隔和划分。人们往往习惯将女性与家庭私人领域中的人类再生产的活动相联系,如生育、抚养和家务劳动;而将男性与社会公共领域中的物质生产活动相关联,如养殖、打猎、农耕等。[2]77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公共活动组织在一起的公共领域和家庭的私人领域这两个空间领域的互动和相互作用不断使劳动的性别分工结构化和等级化。这种性别建构表现为一种制度化的性别分工和职业的性别聚集:男性多从事公共领域专业化程度、工资收入都较高的职业,而女性则多从事低收入、低升迁机会的工作。
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从工业革命时期幼儿园诞生时便已出现。当时生产资本和大量劳动力的急需与转变,使得社会职业高度分化,并使部分女性走出家庭的私人领域步入社会参加劳动,造成了大量幼儿的无人照管和死亡率的上升。于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出现。而此时男性教师开始脱离教育职场,女性低廉的工资及女性本身能够选择职业的有限便成为女性从事教师的动力。以养护和教育为双重任务的幼儿园教育,虽然标志着幼儿教育从私人领域的家庭教育向公共领域的社会教育过渡,但其仍然保持着与家庭的密切联系,继续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活动。幼儿园教育的劳动性别分工也往往被认为是家庭内部男女两性分工在公共领域的延伸。
(二)性别刻板印象固化了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
受社会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众普遍认为女性温柔、细心、亲切,其自身的性别特点非常适合幼儿教育工作。历史上,我国妇女长期被传统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所禁锢,在“男性为先,男权至上”等主流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下,女性不论是作为女儿、妻子还是母亲,都要服从于男性。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存在共同之处。西方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就认为男性是先验的理性思维,女性则是先天的感性思维。尽管在近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在女权运动的推动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感召下,已经得到认可和提升,但是“男权本位”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在人们的观念中,女性始终被认为是非理性的、柔弱的、胆小的、多愁善感的,她们适合于家庭生活、照看下一代。即使从事社会工作,也应当根据她们的特点,从事幼儿园教师、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职业。尽管女性有能力从事与男性相同的工作,但其工作的升迁机会、经济收入仍然低于男性。“幼儿园之父”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Frobel)就曾指出,女性是幼儿园教师的理想选择,因为女性天生的母性情怀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好方法。很多女性职业推动者也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女性可以考虑的最尊贵的职业。[3]
二、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对其社会地位的消极影响
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由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和社会权益构成。由于劳动性别分工的结构化和教师文化的不同价值判断,导致幼儿园教师在劳动力市场的劣势地位,表现为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自主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
(一)职业性别隔离制约着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待遇
职业的性别隔离(Sex Segregation)是指不同性别者进入某一职业或行业的几率,它不仅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性别分层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园教师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为女性在进入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中的几率和比例远远超出了社会上男女就业的几率与性别比例。职业的性别隔离,使幼儿园教师在劳动力市场中被视为廉价的、易管理的劳动力资源,没有被赋予与男性相同的事业发展机会和价值回报。例如我国最初的幼儿园教师主要“利用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以及谋生之贫妇权充”,当时“各省贫家妇人,愿为乳媪及抱儿之保姆女佣资以糊口者甚多”,招收这些乳媪和节妇充当幼儿园教师“实为补益贫民生计之一大端”,她们粗通文理,略能识字,主要负责“保育教导之事”。[4]93-95可见,最初的幼儿园教师只是廉价的、替代性的劳动力而已。在后来的幼儿园变迁中,受过教育的年轻女性虽然逐渐担当起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但是在廉价的替代性劳动力和性别差异的制度化标准的综合作用下,幼儿园教师的经济收入与实际待遇与社会其他行业,包括其他学段的教师群体相比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社会角色期待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
长期以来,传统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远远超过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与“贤妻良母”的典范形象至今仍有相当市场。男权社会对女性所塑造的刻板印象不仅使男性维持着社会“男主女从”的等级关系,使女性沦为“他者”,而且性别的刻板印象也使女性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评价较之于男性,总是和负面的、消极的、被动的评价相联系,削弱了女性的事业成就欲望和信心,使得女性对职业和成功的追求期望值降低。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男女两性在传统社会中因位居不同的社会地位而导致的价值取向和角色观念上的差异趋于融合,现代女性开始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并更多地注重就业和生存出路等问题,但传统性别文化对不同性别价值取向和阶层意识的影响仍未完全消解,男权主义的性别文化及其相应的性别制度依然是导致女性较低自我评价、较弱成就动机和职业发展限制的根源之一。[5]
由于“男权至上”和“成人本位”的社会对女性和儿童的意象纠缠着男尊女卑和长幼各代相叠共生的经验与记忆,从而形成评判幼儿园教师职业地位的主观参照。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幼儿园教师从事的就是“阿姨”“教小孩儿”、“哄孩子”或者“看孩子”的工作,算不得专业人员。持传统观念的部分人还认为,女孩子初中毕业之后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当幼儿园教师,将来每天的工作只需要唱唱跳跳、哄哄小孩就行;幼儿园教师学历也不需要太高,只要是专科毕业就足够了。所以,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从幼儿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幼儿园曾一度被当成福利事业来办,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就是为那些忙碌在一线的幼儿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虽然现在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但社会上仍然认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只是属于半职业化(Semi-profession)的工作范畴,其工作任务着重于幼儿的身体养护、情感的照料和关怀,有别于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视。于是,目前仍有很多人称幼儿园女性教师为“阿姨”,称幼儿园男性教师为“男阿姨”。
(三)成就动机不足限制着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权益
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以及女性对社会性别文化的认同给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赋权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女性价值观与女性的自我期待使其自身陷于被动地位。社会对女性在事业上的期望不高的同时,女性自身也认同自己的传统角色,满足于家庭事务和生活琐碎。在这种社会性别的建构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中产生一种看似存在、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发展路径,即所谓的“玻璃天花板效”(Glass Ceiling Effect),进而使幼儿园教师追求事业发展的成就动机相应减弱。幼儿园教师个体在专业发展中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专业规划目标不清晰,专业自主权意识及其维权意识不强等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上对于追求事业成功的女性常常冠之以“女强人”的称谓,并将“女强人”和“贤妻良母”的角色对立起来,认为事业心强的女性就意味着缺乏传统观念中的女性气质,忽视家庭、孩子等等。幼儿园教师囿于这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和价值取向,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职业规划常常受到无形的影响,导致她们在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往往止步不前,进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
三、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地位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社会性别理论的观点,男女性别角色是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改变的。而且,幼儿园男教师在平衡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需要男性教师的加入,以打破幼儿园教师性别隔离的状态,建构性别均衡和谐的教师生态。
(一)通过制度保障打破职业性别隔离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隔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深深影响着人们选择的一种意识形态或价值体系,它表现为一种权力运作或风俗习惯,甚至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惰性力量,在不知不觉之中复制和巩固着性别隔离。这就使得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与女性建立联系之后,男性的选择往往因性别偏见而受到限制和排斥。所以,打破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性别隔离,即意味着以女性占绝对数量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要向男性开放,而对于非女性不可的职业限定要重新审视和认识。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从本质来说是社会建构的一种男女不平等、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构成,因而也是可以改变乃至被消除的。目前的一些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男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其性别角色的认同有着积极的作用[6],对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影响,也有利于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7]因此,面对传统的性别分工,提倡男性介入幼儿教育,需要加强国家对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具体的招生、培养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的基础上,还需要从观念上鼓励和接纳男性进入幼儿教育领域,优化幼儿园男性教师的发展环境。让幼儿园男性教师发挥其自身优势,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群体认同感,避免由于生存环境不良而导致男教师的“存活率”不高的现象。
(二)加强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除了外在制度和法规的建设,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励教师专业成长之外,还需幼儿园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发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课程的消极执行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者、开发者。要满足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的新要求,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通过专业训练树立专业理念与良好师德,习得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幼教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加强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与此同时,由于幼儿园长期以来实行的集权式管理模式,以及通常被视作先进知识的占有者的科研人员对教师的审视与引导,都使得幼儿园教师过分依赖专家和权威,失去了对自身专业发展主体地位的确认。幼儿园教师这种主体性意识的缺失以及逐渐内化的身份认同,导致了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被动处境和自主发展缺乏后劲。对此,需要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权意识,打破幼儿园教师被动妥协的习惯,争取最大限度地实施其专业自主权,确保幼儿园教师专业地位不受侵犯。
[1]祝平燕,夏玉珍.性别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金玲.女性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海英.解读幼儿园中的教师社会——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9,(3).
[4]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周玉.社会性别:阶层意识性别差异的一个阐释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11).
[6]王艳芝,柴莉颖.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7]Mark T.Bittner,Margaret H.Cooney.Male Teachers and Gender Balan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Facing Gender Balance Issues:Our Need for Male Teachers Is Critical[J].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2003,(9-10).
责任编辑:秦 飞
Kindergarten Teachers’Feminization and Marginalized Social Status
SUO Changq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are the occupational group composed by absolute proportion of women,in analys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social status.Gender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gender theory,the feminiz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construction.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upgrading of their social status are including occupational sex segregation restricts their economic treatment.social role expectations affect their occupational prestige,achievement motivation deficiency limits their social interests.Fac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social status,we need to break the occupational sex segregation,and strengthen kindergarte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ways to improve it.
kindergarten teachers;feminization;social status;marginalization;gender theory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5.016
:2013-08-14
C913.68
:A
:1007-3698(2013)05-0095-04
索长清,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