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浅谈参与式教学的几种做法
2013-02-01徐金鑫
徐金鑫
人的惰性与生俱来,基于此,很多教师通常习惯在课堂上用规定的作业、密集的考查来督促管制学生,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方式。教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难有成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因此,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成主动学习的素养。在此,笔者就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过程,完成知识自主生成的问题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研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孩子自主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有良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核舟记》的时候,笔者把文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换成现代计量单位,让学生自己去计算长度,去想象,多小的空间中密集了多少人物、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探知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注重感情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活动应该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只有师生心灵相通,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创设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笑容可掬,亲切和蔼的,面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对学生信任的态度,展开教学。“你说得真好!”“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再试一试,你会成功的!”诸如此类的鼓励语,教师应时时善加运用。即使在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尽人意时,教师也切忌一味否定,不妨对他积极发言的态度给予一番肯定。总之,当教师怀着真诚的热爱学生的心理进行课堂教学时,那渗透在言语里的深情,足以给善良纯真的学生,带来知识探究的更大热情。
二、安排多种活动,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
全国特级教师张化万先生曾说过:“把玩进行到底”。要让教学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享受教育,就要寻找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因而,作为一名处在学生“爱玩”、“会玩”年龄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尽量多在课堂上安排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在多样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将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场场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开开心心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比如,在诗歌背诵系统复习时,通常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背诵诗歌的积极性。同时,更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抽签式抢答,既提升难度,又更大程度的拓展了学生的参与性。
2.在有趣的实践中运用知识
智慧出于手指尖。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
如学完《春》一文后,可设计实践活动——踏青。教师可先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现实生活是不是和文字里一样美好?是因为文字渗透了作者的想象和心情,还是因为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地去体验身边的春天,尽可能细致地观察身边春天的美,从而在实践中体验文字里渗透的美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确指出了学与思的关系,因此,课堂上遇到问题、产生问题的不应是教师,而应是学生。要把教师主动提出问题转变为学生质疑,把质疑权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
质疑问难是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尽量让学生质疑,既是培养问的能力的需要,也是课堂民主的体现。如教学《藤野先生》时,首先由审题激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学生畅所欲言,有的问:“藤野先生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和鲁迅有什么关系?”“鲁迅为什么要写一个日本人?”……有了这些问题做铺垫,加上学生的好奇心,急于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这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也能更投入地带着问题去解读课文,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适时进行成功反馈,焕发学生新的参与动力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鼓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而人们也对过去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的事情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自己的优点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激励与肯定。
适时地对学生的成功进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自觉地追求学习上的更大进步。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考查“万卷书”的完成情况,固然是提高知识储备的一种方式,然而,比起行“万里路”,后者往往是学生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如能在“万卷书”里发掘出更多的可“行走”的资源,给学生创设出更多的可参与学习的机会,进行探究,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也是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要花大时间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高度评价过这种“参与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这样的脑力劳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在以后实践中更完善地应用这种知识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