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的中国职业教育
2013-02-01臧志军
臧志军
尽管有末日预言,我们还是迎来了新的一年。在展望新的一年会给中国职业教育带来怎样的新变化的时候,一个问题跳入脑海: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怎样面对职业教育?一百年前的1913年是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个年头,是在各种混乱、战争与杀戮中度过的。那一年,后来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傅斯年刚刚高中毕业,胡适还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沈钧儒做了大半年的浙江省教育司司长已经辞职,但对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正慢慢铺陈开来。不过,要想全面反映这一年的职业教育历史实在太难了,足以做一篇博士论文或写一部砖头式的大书了,我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既想不臧否古人,也不试图以史为鉴,只是希望用微博式的呈现方式介绍一百年前人们在做什么。
1912年2月,溥仪发布诏书,授权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史学家史景迁没有去评论这样的授权是否合法,而是写到“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就画上了句号。在自治方法和制度上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中国人民获得了在这个充满戒备和危险的世界里设计自己未来的机会”。他所说的“设计”当然也应包括教育和职业教育设计在内,这些设计在因宋教仁被刺而引起的讨袁战争中跌跌撞撞地走向了现实。
1913年的中华民国共经历了五任教育总长。1月,范源濂辞职,海军总长刘冠雄兼任;3月,刘冠雄辞职,农林总长陈振先兼任;5月,陈振先辞职,教育次长董鸿代理;8月,熊希龄组阁,汪大燮任教育总长。袁世凯曾与张謇商议,想任命黄炎培为教育总长,张答以“黄某不宜做官,外边也要留个把人”。黄炎培后来两次坚辞教育总长的任命,据说,袁世凯因此曾说黄炎培是一个“与官不做,遇事生风”,最难对付的人。
1913年1月,教育部通知各省,要求各省的专门学校一律改名为某省公立某某专门学校,报教育部备案。在此规定下,位于天津的直隶公立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由一位日本东京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的毕业生担任校长。这所学校在创办之初,就以日本工业教育为蓝本,在这位接受日本教育的校长的带领下,更是延聘了许多由日本学成回国的科主任和教师。这些日本留学生仿照日本工业教育的模式重新修订了学校各科课程,添建铸造厂,改建制革厂,购置化学、机械各项器具,备学生实习之用。
1913年6月,美国教育家孟禄携妻子于考察菲律宾教育体系后首次来到中国,在江苏、福建等地参观中小学校。他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发表演讲,提醒中国人应注意实业教育与学校卫生教育。后来,他又数度访问中国,推动“六三三学制”,推广职业教育。他提出,职业教育应使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谋生能力更强,他还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产品,应有普遍的销路,同时,学生学习职业的过程,必须有教育上的价值。
1913年8月,教育部公布《实业学校令》十一条和《实业学校规程》六十条,明确指出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学校分甲种和乙种。甲种施完全普通实业教育,乙种学校施简易普通实业教育。学校的类型有农业学校、工业学校、商业学校、商船学校、实业补习学校等。教育部早些时候还发布了“视学办法”,在直隶的当年视察报告中写道:直隶实业教育向不发达……计全省共有甲种工业二校、商业二校,只清苑甲工一校纯为省立,查其内容设备极为简略。
1913年8月,蔡元培有感于“我民国之成立也,一年有半矣。自私自利之风,既未有改于曩昔;而全国中稍有知识者,乃群以投身政界为荣”,对全国一哄而上开办法政学校非常不满,专门著文介绍了余姚县立乙种农业学校的办学成绩,指出“乙种农学校,虽未足以光大学理,而应用学理以改良实业,则得以是为初桄。以视彼设立法政速成科者,度量之相越,岂不远与?”蔡元培对实业学校的做法评价极高,指出这种做法“诚吾所望于全国同胞者矣”。难怪日后他会与黄炎培、张謇等人一道发起中华职教社。
1913年10月,黄炎培发表那篇著名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认为“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而现时学校教育不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因此,学生学了不能致用。他提出教育为实业之先导,以“实业为教育之中心”,并对学科各科如何以实用为目的进行改良,提出具体办法。这一主张得到庄俞的呼应,他赞成黄炎培提出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指出“教育正当之目的,须与以物质的精神的关于生活上的准备”,使学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得生活上之实用”。庄俞不仅坐而论道,还起而行之,在他的家乡江苏武进召开教育会,通过了他起草的“实施实用主义教授法案”,拟于各学校中先就修身、国文、算术三科教授法实施实用主义。比如在国文课中,重视便条、请帖、电报等的写作。
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的数据,1913年全国共有职业学校79所,学生数近15000人。这79所学校就是当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全部家底,这个数字在今天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不过,到2013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再对比1913与2013,哪一个年份会给历史留下更多值得记忆的片断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