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医学高校教学理念 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体系

2013-01-31梁衍锋王淑秋马小茹刘君星王芳芳吴佳梅张东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医学教育导向

梁衍锋,王淑秋,马小茹,刘 蕾,刘君星,王芳芳,吴佳梅,张东东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行动导向”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1]。“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在行动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着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者中心地位的回归,从而发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功能。而医学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仁心医者之学府,在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下,必然使“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及其体系脱颖而出。

一、高校医学教育现状让“行动导向”教学刻不容缓

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培养的必须是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应用型人才,走出院校的医学生要具有迅速适应医疗岗位的能力。然而,当今社会医学本科生的就业现状令人堪忧,其原因不乏有扩招后人才数量的膨胀和质量的良莠不齐,但更重要的是医学高校教育的教学体系构成及教学方法并没有及时适应大众教育而进行彻底的改革和完善。

(一)教学理念陈旧。

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培养的必须是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应用型人才。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使得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仍以“教为主、学为辅”[2],课程设置也以理论课程为主体,不能有效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能力的培养。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往往由某一教研室独立完成,束缚了医学知识的横向广泛性及纵向深远性。专业课学时因选修课比例的增加而减少,但多数教师只是压缩时间而不是内容,学生课下自学有限,自学能力培养薄弱,不利于“干到老,学到老”这一医疗行业。

受传统教学理念及目前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越来越看重文凭,使得专业课程的关注点有所偏移,大量对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有利而与考研无关的课程被忽视,进一步影响了学校课程设置的构建,导致医学院校培养出的大多是能够考上研究生的本科生,而不是能够适应救死扶伤岗位的医学生。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单一。

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形式是边讲授边练习,课堂上有一定自己思考的时间。在传统教学理念的熏陶下,高校教学改革仅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小幅度调整。教师教学手段大多仅限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且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及课件的制作还有待提高。教师所用课件仍旧以文字居多,国外先进医学动画及图片等的引用仍为较弱环节。教学效果评价仍然是较为单一的笔试考核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应急能力的考核,这也是大多数高校目前存在的通病。很多时候,在医疗行业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也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使医学教学活动变成了沉重枯燥、单调乏味的过程。

(三)教学条件薄弱。

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训练类课程最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最容易学到切实有用的技能。然而,目前高校教学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者仍不在多数,并且存在专业教学条件不均衡的现象。教学条件的薄弱,如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动物数量有限、模拟手术室及实验室紧缺等,使得实践训练类课程常常是“一人动手,多人观看”。而扩招政策的冲击使得教学资源生均占有量明显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上述现象也越发普遍。薄弱的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使得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灵活,较为新颖和先进的PBL教学、个性化教学、开放式教学等还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授课制,学生仍旧是被动的学习者,很少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3]。

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医学教育缺乏职业特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低,优质就业难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恰能弥补这些环节的不足。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模式

如前所述,高校医学教育现状让“行动导向”教学刻不容缓,如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则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

(一)案例分析法。

是一种比较适合医学教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有目的的解决实际案例的过程中主动寻找知识并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在查找资料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了学科教育的局限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角色扮演及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通过人为营造医疗职业环境,让学生进入医生角色并亲身体验工作情境,锻炼其从医态度和对医患关系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和全面的理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该方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应了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项目完成法。

教师通过“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五步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获取信息,独立制定和实施计划,完成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更深入的理解专业知识,高效率的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此方法也可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应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和“教为辅,学为主”。

(四)引导文法。

教师在讲解该堂课程的理论知识前设计合适的导言,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良好意境。同时将课程的重点内容以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常见的引导文有演示解说、情境导入、热点切入等。

(五)“任务驱动”法。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置情景,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

三、医学教育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解放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首先要解放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如前所述,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人,必须要认识到医学院校要培养出胜任职业岗位的人才单靠科学理论基础是不够的。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标,才能使高校医学教育真正上一个新台阶。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关键能力。

医学教育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行为导向”教学涵盖了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够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均可应用于该教学体系。其目的最终不外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的跨职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5]。关键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就好比一把钥匙,它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专业领域,更能够使学生在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迅速无阻力地重新获得所需职业技能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才能扩大就业空间,保证大众教育下的医学生就业率。

(三)改革教学大纲,转变教学风格。

为适应“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崭新模式,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必须做适当改革。原有教学大纲安排一般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而“行动导向”教学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数。理论课的任务只是完成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学生应多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知识内涵,获得关键能力。教学目标也应进一步明确,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摒弃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风格,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并注意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

(四)充实教学评价,改善教学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应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成绩,应将学生的能力评估纳入评价体系中,而不是简单的采用统一化考试方式。学校同时应大力改善教学条件,着力实验室建设,稳固师资力量,为“行动导向”教学提供必需的硬件设施,保证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使得大众教育下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保质保量。

[1]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22):11-14.

[2]季晓辉,刘晓静,法晓艳,等.关于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15):69-71

[3]壮国桢.反思与警醒:数字背后的高职教育[J].职教通讯,2010,20-24.

[4]李长智.构建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3):105-108.

[5]唐林伟.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9):29-32.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医学教育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行动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