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1-31王丽芝胡光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导师研究生

王丽芝,胡光丽

(1.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提升卫生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医疗市场适应性和就业能力,改善其就业状况,进一步促进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1]。近五年来,我院在对198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论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寻求对策。

一、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专业研究生自身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从我校近几年的招生来看,并不是所有卫生管理研究生都是正规专业毕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其他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卫生管理岗位“半路出家”的学生。因此在入学后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2.政治思想觉悟不高,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虽然制定了提高硕士研究生政治素质的培养目标,增加课时数,并列为必修课,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形式主义严重,学生更多的是应付考试。根据多年总结分析和跟踪调查发现,部分研究生在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协调沟通能力较差,特别是与导师缺乏必要的沟通。笔者通过对2010、2011和2012级的94名在读卫生管理研究生和104名毕业研究生调查发现,读研期间一些学生喜欢我行我素,与培养单位和导师缺乏必要的沟通,自认为研究生了可以独立处理、决策一些事情。而且,部分考上研究生之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人际关系缺乏变通。而已毕业的研究生,不同程度上出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不足,沟通协调能力欠缺,吃苦和奉献精神缺乏等问题。

4.集体观念差,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由于当前许多高校基本上是把硕士学位论文和英语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唯一标准,另外,有的研究生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过早地步入职场,以至于课堂理论没学全学好,加上本身的工作协调能力就相对薄弱,在职场上对自己的定位还较高,虽然有较好的职业设计规划,仍然屡遭失败。

二、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培养模式比较陈旧。长期以来,培养单位重视研究生的管理专业素质,轻视人文素质;重视学位论文评审,轻视课程学习和考核;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轻视实践能力的锻炼[2]。显而易见,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案,已经无法适应医疗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培养单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2.课堂授课方式方法不够灵活。以往那种课堂内知识灌输为主的授课模式和方法,忽视对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而且,研究生的考试、考核仍然注重知识本身的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往往缺乏主体意识,缺乏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认识问题,只会被动接受,导致专业知识与实践的脱节,不能满足卫生管理用人单位的多元化需求[3]。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大多数课程和研究方向有“因人而设”的特点,缺乏实践和理论的完整论证和体系构建,因此,整体课程很难达到内在联系与贯通。

3.导师制度不够完善,指导方式差异较大。由于卫生管理学的师资来源有一部分来自医科院校附属医院的管理干部,其研究背景都较为广泛和复杂,培养单位对于导师的遴选、评价和动态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导师中有部分只是为了职称评定而做研究,一旦评上了教授职称就开始松懈,追求政治地位或向官场进军,这样一来,很多导师无暇更多顾及自己的研究生,而且由于研究生生源、年龄、生活背景的差异,相对来说生活环境较为离散,所以,导师对研究生德育、心理方面的辅导相对困难[4]。还有一部分导师虽然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本身工作条件的限制,书本理论知识很精通,但是不善于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使得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势必实践性能力较差。

4.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目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学业评价相对较为重视,比如课堂评价、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和答辩,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评价仍然较少,比如研究生实践能力方面如何去评估,进而反馈和培养等[5]。虽然,现在在入学面试方面增加了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量,但其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在整个入学考试中几乎不起作用,更谈不上成为系统体系了。

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

我院近五年来,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方式进行了许多探索,现仅就研究生步入社会后回馈的经验积累和工作实践中汲取的方法提出一些初步的对策以供参考。

1.调整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通过2008-2013近5年研究生毕业分配情况调查发现,91%的毕业生分配进入医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部门,只要不到10%的毕业生能够继续读博或从事教学科研相关的学术工作,而且,大部分工作岗位对实践课程需求较大。因此,参考国内外同类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以及卫生管理用人单位的需求,我院学位点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研究与实践复合型人才”。

2.改革课程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校自2010年开始,大部分学位点分专业开设“二级平台”课,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课,这不仅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也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增加选修人文素质的课程。其次,我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学位点开设“导师群”管理学专题讲座,要求各位导师选取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前沿性、开拓性强的专题做讲座,并向全校研究生开放,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再者,改革课堂教学,灵活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讨论时间,提前布置一些研究生有兴趣的议题,让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获取信息,鼓励课堂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以研究生课堂参与讨论质量或写某一方面的调研报告或研究方案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查学生知识面、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3.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由于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背景较为多元,所以,学校除了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制度之外,还设置新导师培训计划。在新导师上岗培训时,除了介绍研究生的培养流程、导师的权利和义务,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是学生的学术导师,还是学生生活、心理的辅导者和长者,在课题研究辅导的过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强调,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客体多元化,生源中有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有从事管理专业且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意愿,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4.加强党建建设,培养爱国情操和敬业合作能力。针对在校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此前的管理模式相对不完善的情况,在二级学院建立研究生党支部,完善和加强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以研究生党建为龙头,重点加强研究生的组织建设,重视加强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归属感,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支部和学校活动中,及时发现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纠正,重点是培养其爱国情操和敬业合作能力。

5.构建全方位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监督和评估体系。评估和监督主体多元化,评估和监督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定性的指标,还要有定量的指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思想素质[6],在培养专业素质方面,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研究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的量化评估和监督;培养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通过动态评估和监督,及时纠正和指引。

[1]姜润生,张开宁,唐月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15-117.

[2]王志祥.关于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学探索,2009(4):65-66.

[3]陈 闻.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3):131-133.

[4]邓义江.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8(11):9-11.

[5]张 军,万星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调查与探析——以河北部分高校研究生调查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57-60.

[6]王 沛.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191-201.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