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完善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

2013-01-31张为群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离岸金融市场

张为群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我国离岸业务的试点缘起于利用外资的动机,但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1989年5月~199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批准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等5家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工作。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离岸业务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次年1月,人民银行叫停了离岸业务。2002年6月,离岸金融业务重新开办。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获得离岸银行业务经营牌照。截至2005年底,这4家持牌银行的离岸存款为20亿美元,国际结算量为291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银行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60家,海外机构的总资产为26742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3.5%。近年来,随着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呼声日高,离岸业务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有必要把试点中暴露的问题梳理清楚,制订出有益的措施和政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没有关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或者虽然金融机构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但不受该国金融制度管制的资金融通活动。

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手段,离岸金融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根据国情,各国分别选择分离式、一体式和避税港型的离岸金融管理体制。所谓分离式离岸金融以纽约为代表,经营离岸业务的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必须向金融管理当局申请,并将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分别设立账户进行记录和反映的类型。一体式离岸金融以伦敦为代表,当局对离岸业务没有任何限制,银行经营离岸业务不必向金融管理当局申请批准,完全自由。避税港型的离岸金融中心是在政局稳定、税收优惠、没有金融管制的优美海岛或港口自然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如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以业务管制少、手续简便、低税或免税、形式灵活、利差小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获得大资金供需双方的偏好,形成国际上强大的资金力量。离岸业务大多以资金批发为主,如跨国银团贷款、大额资金融通以及大额融资工具的发行等,与其说它是一种金融业务,不如说它是一种吸引大型金融机构聚集和大资金的工具或乐土。

离岸业务虽然不受本土金融管理体制的管制,但它属于本地金融活动一部分的性质以及相当程度上影响本土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何有序管理离岸金融业务和为其发展障碍寻解也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阮一迅[1]认为离岸金融市场从根本上讲是世界经济、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对东道国的经济和金融有深刻的影响,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首先,离岸市场给东道国提供了一个硬货币的资金库,有利于东道国引进大量的国际资金;其次,离岸市场通过其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遍布全球的客户以及频繁的市场交易,加速国际信息的传递,便利国际贸易融资,有助于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再次,离岸金融业务为国内银行开辟了参与国际竞争的通道,可提高东道国的市场声誉,推动东道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王遇新、赵刚[2]用数字说明了离岸金融业务在当代经济的强大生命力,论证了发展离岸金融业的重要性。他们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维持和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些国家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开展激烈竞争,离岸业务的市场规模急剧膨胀。据1989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年报》提供的资料,世界上几个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1988年底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50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据统计,目前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周转,世界私人资本的20%投资于离岸金融中心,银行资产的22%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世界上著名的离岸金融市场主要有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和巴林等,近几年来,中国台湾及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也都在积极筹建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

在有关对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现存问题的探讨中,吴惠琴、傅晓岚、罗明忠[3]认为,当前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不足:(1)客户局限于中资外企和港澳企业,缺乏来自欧美的真正客户;(2)业务经营仍停留在开办小打小闹的“零售业务”,金额大的“批发性业务”很少,这与国际上离岸金融业务的常态有很大的背离,影响到国家借离岸业务吸引外资的成效;(3)资金来源渠道有限,由于竞争不足,低成本的资金来源特别匮乏;(4)离岸银行业务类型陈旧,缺乏金融工具创新,创新不足的背景是优秀金融人才的缺乏。李丰[4]指出了我国离岸业务税收管理制度方面的法律缺陷,一是无法可依,二是缺乏透明度,违反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透明度原则,三是给予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原则下较优惠的税收,使中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吴小贞[5]认为深圳地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情况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对离岸金融业务的管理缺乏法规、制度约束,发展方向不够明确;(2)我国税务机关在离岸金融业务的课税办法方面没有明确专门的规定,不像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都有明确的税率规定,因此发展比较迅速;(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在资产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非统一化、各银行自行其是的各项准备金提取及其他因素,阻碍着离岸金融业的发展;(4)不尽一致的账务处理及账务核算办法容易造成在岸资金向离岸账户渗漏的逃汇现象,不利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5)(跨境)担保做法不一,缺乏有序登记和管理,放任跨国经营风险,不利于特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6)我国对离岸现金的管理尚无明确的规定,落后于国际离岸金融中心,构成了业务发展上的又一障碍。

三、我国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必要性——构建安全金融体系的需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境外流通的呼声甚高,我国已采取了很多措施将其稳步推进,包括2009年4月8日,经由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截至2010年底,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超过5000亿元,约占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2.5%,较2009年末扩大一百多倍。2011年第1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3603亿元,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业务量的7成。渣打银行人民币业务代表朱赛萍在2011年4月18日出席中国央行及商务部联合主办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论坛时发布该银行分析师的测算,“预计到2015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15%~20%,等值约1万亿美元”。[6]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我国央行管理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本币跨境流通的影响不仅限于我国经济能够享受到世界通货铸币税的好处,同时也会带来发行国贸易和物资价格巨幅波动等的弊端。失去货币主动定价权将会使国民经济受到国际资金冲击和操控的风险增加。另外,我国是资源禀赋不均衡的国家,有许多大宗物资主要依赖进口,同时,我国又是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国家,人民币币值的骤然升降将会危及国内经济运行的稳健程度,我国央行必须保持对货币币值的强力控制。在这种思路下,离岸金融市场应是我国未来金融业蓝图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充当我国流通中货币的外国通货蓄水池。即当人民币急剧升值威胁到我国出口产业时,离岸金融可提供便宜的外币资金给外向型生产企业,保持产业竞争力;当人民币贬值时,离岸金融又将有助于平抑关键物资的价格上涨。我们需要离岸金融与在岸金融共同构成我国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事实证明,一个经济体越是发达,金融业越是发达,离岸金融业务也往往越发达。

四、离岸金融业务试点释疑

1.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位和类型选择

从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讲,本币和外币对一国经济是不是可以具有同等实用价值?本币独立经营的意义是怎样的?从开放性经济体的货币经营历史看,本币独立经营的效能是有限的。所以,世界上有许多小的经济体主动放弃自主发行货币的权力,而转用外币——大多是选择美元——作为本国的法定货币,我们称之为美元化经济体。据统计,全世界完全美元化的小国或地区已达22个之多。但对于一般性开放的国家经济体,本币仍是其主要的交易通货,同时,自由流通外币也允许一定程度、一定方式的使用,从而在强盛的西方国家和自由的小国度,形成与在岸金融市场彼此独立或者完全一体的离岸金融市场。[7]

美元化的国家和地区是使用外币的极端情况,其经济运行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失去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动权。大型经济体只能适当地辅助以外币流通使用,削弱剧烈变动的汇率对经济运行的损害。取消本币的使用,那是不堪设想的。

将本币作为强势货币加以全球性地推广利用,美国是典型的例子。美元的广泛使用使美国占尽了铸币税和便宜占用世界资源的极大利益,然而,因美元长期保持强势,美国深受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之苦,其经济实力日渐显露疲态。相比之下,日、英等以本币为主、外币为辅的岛国占尽了在岸与离岸金融市场共同发展的好处,其经济受汇率剧烈波动的破坏程度很小。

我国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适宜选择紧密结合的分离型,但地点宜多选择几个,即多布点、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更符合我国经济特点,在整体经济中仍保持本币的优势主体地位。我国可以在银行管理上采取一体化的离岸业务管理,但鼓励在外向型经济城市中选取相对集中的区域培育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不强行限制地区,而主要考虑所在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程度。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市场设计的思路,乃是以需定供的市场化处理方式,这样,培育起来比较容易成功。

2.离岸业务的风险控制

离岸金融发展的疑问之二是,国内外市场分离得了吗?离岸业务风险是否会引发我国金融业整体风险?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离岸金融业务遭到挫折,央行不得不暂时叫停。据招商银行2002年3月披露的招股意向书,尽管离岸贷款仅占招商银行全行贷款的2.91%,但由离岸业务产生的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不良贷款总额的26.49%、全行外币不良贷款总额的53.06%。自1998年至2001年,招商银行累计核销的离岸贷款呆账折合人民币达11.09亿元。所以,如何妥善隔离离岸业务风险是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8]

隔离风险的措施可以包括制度化安排和经济性补偿两类。制度化安排是指要求离岸银行提取坏账准备金、严格规范离岸业务操作程序、建设跨国信用管理和监督体系等制度,确保离岸金融业务风险传递的链条不至于延绵不断,从国外延伸到国内。经济性补偿是指发展跨国金融保险产品,提供离岸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工具,如汇率期货、货币掉期、互换、利率期货等。相比较而言,前者较后者更为安全、成本低,应以前者为主。实际上,跨国金融风险最终需要相关国协调一致才能预防和制止。

应该特别强调司法管辖与协作机制的国际协同建设问题。在当代跨国金融投机与犯罪行为越来越复杂而隐蔽的形势下,我国应健全法律制度,与国际反危机力量结成同盟,严阵以待国外大的金融势力对我国金融业的恶意欺诈和攻击。

3.离岸业务的地域性和税收管理

国际性的离岸金融市场,大多有比较确定的地理区域。也许是顾虑美元化将使本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元的缘故,大多数国家都对外国货币的流通持谨慎开放的态度。因而,相对集中的离岸金融市场比较普遍。如此限制的意义在于,一旦认可外币的流通地位而不加任何限制,就有可能发生民间资产持有和交易的外币化,而民间资产外币化的可逆性较低,对政府来说不具备可控性,因此,为了保证对离岸金融规模的控制,框定离岸金融市场的地域就成了各国政府的不二选择,限制地域是为了有力地控制离岸金融业务的规模。然而,控制的实质意义应当是对银行离岸业务总量和业务开展深度的控制以及民间流通中外币总量的控制,而并非绝对地域上的控制。因此,我们既需要确定一些比较集中的区域,在全国重要的城市多设立几个离岸金融中心,吸引大的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同时,适当调控外币流通的区域范围、流通总量。如在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可以建立保税区。在保税区内,外币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流通,可用于结算、支付(工资及购物消费)等,使保税区成为一块经济飞地,但是汇兑的总量却需要通过对当地离岸业务经营银行的宽松管理进行掌握。这样,在解决外向型经济体就业的同时,可以隔离外向型经济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冲击,防止输入型通胀或通缩的产生。

在税收方面,离岸金融业务一般都是低税或无税,包括免征营业税、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应制定全国统一的税率,并为适度调控留下空间,防备地方政府采取竞争性低税率使国家整体利益受损。同时,我们还需与他国签订避免重复征税的协议,以确保我国离岸金融业务主体总体税率不高于知名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以保证离岸业务的秩序和有利可图。

4.离岸存贷利率与内资存贷利率的协调

为了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防止外汇存贷业务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冲击,我国货币管理当局对其实行完全管制的模式,外币的存贷利率钉牢人民币而不是其发行国利率,明显表现出“在岸”管理的特征。而离岸金融的特点是不受货币当局管理,外币存贷利率随行就市。在推动离岸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离岸业务的存贷款利率势必与内资存贷款利率相分离。那么,将来是不是可以采取严格的汇兑统计备案+宽松的离岸金融业务管理作为组合?在充分利用外币资金的同时较为严格地隔离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

当然,自由宽松的管理是以商业银行完全的市场化经营为前提的。如果商业银行是市场化经营主体,对离岸业务的盈亏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当局可以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外汇结余适时地在离岸市场上吞吐,调节自由汇率的高低及利差的大小。

5.对央行而言,是部门利益导向还是国家利益导向

我国需要建设离岸经济区,以满足本国劳动力在当前素质下可持续地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成本要求。即我国急需经济转型,由主要外需拉动转变为内外需拉动并重。而内需拉动型的经济是以社保医保体系的全面、优质覆盖为特征的,如果外向型经济与内需经济在同一体制内,保障体系构建导致的成本提高有可能使我国外向型产业竞争优势突然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震荡。因此,在转型同时,保持外向型经济在体制外运行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内居民身份享有全面生存保障,而以国际劳务者身份获得外币薪资、构成外向型经济的制造成本。中国达到整体竞争力上升、经济转型成功之后,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就不会再有像现在这样强的杀伤力,我国汇率和利率的自由浮动空间就可以更大。

在离岸金融市场这种过渡性安排中,央行促进离岸业务发展是有利益损失的。一方面是铸币税方面显然会有损失(此损失可以在人民币跨境流通中得到补偿),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出现人民币在国内被边缘化的危险。如果中国在经济转型的同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国家实力,走向世界的人民币就会涨跌两难。以一国货币发行债务是以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担保的,将离岸业务在本土扩大是缩小本币使用范围和绝对量的行为,这种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做柔性地对冲的做法,对央行来说是一种让权不让利的行为。

五、结束语:以离岸金融支持的外向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全局上讲,离岸金融市场是内需经济为主体下保障外向型经济有序发展的必需。离岸经济以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生产要素成本为参照系,管理成本相对低廉,以自由化而保有这部分就业和市场的扩张;而在岸经济则以完善全体老百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己任,提升中国人生存尊严,成本较高。中国地域广、差异大,资源相对贫乏,民族众多,长期需要资源进口。进口需要外汇,需要国内扩大就业。塑造可持续的长期的中国经济繁荣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作为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离岸金融在中国的前景良好。

在离岸金融业务培育的具体措施中,我们可以考虑在多个外向型加工业发达的省市相对集中地设立离岸经济区,培育金融机构的离岸金融业务,取得内需外需兼顾发展的效果。多个离岸金融区域同时发育将可使我国金融业跨上新的发展台阶,早日达到能够与世界级大金融机构对话与合作的水平。

[1]阮一迅.对离岸金融业务税收的思考[J].涉外税收,1998(2):37-39.

[2]、[8]王遇新,赵刚.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是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战略要求[J].金融管理与研究,1994(1):24-25.

[3]吴惠琴,傅晓岚,罗明忠.进一步发展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思考[J].广东金触,1999(1):3-7.

[4]李丰.我国离岸银行业务税收制度的法律缺陷及弥补[J].涉外税收,2003(11):15-19.

[5]吴小贞.我国特区离岸金融业务浅析[J].中国城市金融,1996(5):37-39.

[6]张莉.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促进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09(9):23-24.

[7]陈弦.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思考[J].海南金融,2010(6):30-35.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离岸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离岸架构承压 税务方案再优化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