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来维护法治经济的秩序?

2013-01-31年似水

浙江经济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农夫山泉国标秩序

政府在公信力作为上的缺位,不但平白销蚀了社会的凝聚力,更使得应当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变成了一场弱肉强食的丛林混战

围绕着农夫山泉的标准大战,随着热点新闻的取而代之,似乎有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大致浏览了一下相关的新闻和评论,对其中的细节略知一二,但没有更大的兴趣。我关注的焦点,不在企业之间争执的是是非非(《京华时报》尽管是个媒体,但因为人所共知的经营内容,把它叫做企业更为恰当),倒是其中政府的作为,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搞的就是市场经济。因此,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在主体之间发生竞争甚至是捉对厮杀、你死我活,本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问题是竞争要有法则,要讲规矩;当有人胡来的时候,要有人站出来说话,维持正常的秩序。否则,这个市场经济怎么搞?不成了打架斗殴的市井无赖和混混横行霸道的地盘了吗?

《京华时报》揪住农夫山泉不放的,主要是一个标准问题,无非是说为何执行浙江的地标而非国标?但国标呢?饮用天然水的国标至今还在有关部门的程序中孕育着,未见“呱呱落地”,却要求一个生产企业去执行,岂非咄咄怪事?再者,又有谁可以将执行一个此地标的产品,在彼地市场上销售就判定为过错?这毕竟是一个统一国家的统一市场,更何况“从未有法规禁止跨地区使用地方质量标准”,且这种使用又完全符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的相关规定。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纪新宇发文探讨农夫山泉的危机应对策略,也讲到局势如何从一开始的九成民众质疑农夫,到最终力转乾坤、彻底翻盘,但其中心意思,我看不过是自我表扬了《人民日报》要闻版如何刊发了《农夫山泉抽查合格率100%》的消息。由此,沸沸扬扬长达一个来月的农夫山泉天然水标准门事件,方才告一段落。

我倒是纳闷,企业之间掐架倒也算了,那帮子“管事的人”都上哪里去了?人命关天,喝了这些年的瓶装水了,怎么就连个国家标准都还没有?没有也不打紧,说正在制定也就行了。自己不说也不打紧,别人说了你应个声也行啊。但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任你们去掐去斗,他倒像个没事人似的,站在一边看热闹。事情是由政府的职责不到位引起的,政府倒落得个逍遥自在,这算咋回事?

至于此地和彼地的标准不一,唯一可以来仲裁的,自然是上一级的国家机构。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见到国家卫生部(姑且沿用大部制改革前的老名头)或质检总局的什么态度——他们又都干什么去了?

至于一些媒体报道的耸人听闻、铺天盖地,一开始读者还以为是为民请命,伸张正义,但深一了解,居然自己也在卖水,那所有的义正辞严,现在看来都不过是道貌岸然的假道学罢了。然而对此,媒体的主管部门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连个扁屁都没有”。媒体握有笔杆子,又抓着钱袋子,谁动了他的奶酪,他就连篇累牍、口诛笔伐,这样干难道就没人管了吗?企业一边在专心致志地生产,一边还要穷于应付这些背后射来的“暗箭”,有些应对失据,或许也会被讥之为不善危机公关吧!

说到底,我看这场风波,其实都是政府惹的祸!政府为什么要有?就是因为人人逐利、企企争利,需要有个立规矩的、当裁判的、定公论的。但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轮到要裁判员出场时,却没人了,却没声了。我们的政府部门,一个个忙前忙后的,尽是些运动员上场前的“验明正身”。一旦准许进场,那就如无无人之境、任由驰骋了。其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前期审批准入的“卡拉OK”大行其道,而过程的监管和秩序的维护却无人问津。政府在公信力作为上的这种缺位,不但平白销蚀了社会的凝聚力,更使得应当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变成了一场弱肉强食的丛林混战。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更是法治经济。广义的法治,不但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众多的政府规章、制度甚至是标准、规范;不但包括建章立制,也包括行政执法甚至是行政诉讼和相关案例。政府的相关立法和执法,是社会正义的化身,体现了秩序的存在和维护,标志着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的成熟。让我们遵循“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古训,把这样一个极为典型的标准之争,引向一个真正的法治经济秩序的建构吧!

猜你喜欢

农夫山泉国标秩序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秩序与自由
农夫山泉去哪弄钱?
有点儿甜的农夫山泉开卖17.5°苹果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孤独与秩序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你会关闭农夫山泉的广告吗?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