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一课
2013-01-30孙维婕
孙维婕
课,不专属于教室、老师,还属于对自我内心有震荡的细微之事。
——题记
课堂,是一个神圣的词,尊重每一节课是学生的天职。但是,只要内心有感触,每件事都可能成为“一课”。
在上周五的科技选修课上,老师让我們把采集好的山楂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用显微镜?太棒了!我的“特长”就是记性好——能把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粗准焦螺旋用来调高度,夹板器用作固定,高倍镜……我的脑子高速运转着,手已经美滋滋地把显微镜推到操作灯下。然后,小心地用解剖刀把刚采集来的山楂果刮下来一点儿果肉,用镊子把果肉轻轻地放在滴过水的载玻片上。嘴里哼着小曲,盖上一片盖玻片,把空气排干后,一个简易的观察板就做好了。
我把观察板放在操作台上,洗了洗手,开始调显微镜了。我首先拧动粗准焦螺旋,使显微镜的观察镜头升高,把观察板用夹板器固定在观察台上,再用低倍镜头对准观察台。随后,我信心十足地俯下身去观察物镜,可是出人意料,进入我视野里的竟是一片空白!怎么会是空白?这片空白,犹如一份零分的试卷,令我迷茫、失望。
正当我懊恼不已时,瞥见与我隔着一个位子的方铭显,他正兴致勃勃地观察着显微镜,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我心里酸溜溜的,想着:一向不交作业的方铭显,能在生物这方面学得比我好?心底陡然升起一股羡慕嫉妒恨。
恰在这时,方铭显来朝我借山楂,这正好撞到了我的“枪口”上,我没有好气地说:“你若能把我的显微镜调出图像来,剩下的这些山楂全送给你;否则,不借!”
“说话可要算数?”方铭显一边笑着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审视着我的显微镜,嘴上还唠叨着:“聚光、采光、对光……”只见他娴熟地操作着,不一会儿,就说调好了。我再次俯身观察,咦,那是一片充满神奇的内部组织结构啊!还没等我说谢谢,方铭显已经对他的奖品——山楂,动手做切片了。
实验室的这一堂课虽然下课了,但我的内心却静不下来……真的,好惊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在我耳边回响……
对比鲜明
当生活中出现那些“不应该”“想不到”的现象时,人們的心理往往会产生比较剧烈的变化,值得一写的素材往往也随之而生。本文的作者便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从各个侧面强化了这种“不应该”“想不到”带来的戏剧性:“我”在遭遇失败前的轻松愉悦、信心十足与失败后的迷茫失望对比,“我”的懊恼、酸溜溜与方铭显的兴致勃勃、悠然自得对比,“我”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与方铭显的“一向不交作业”对比。这些对比手法不仅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情节更加曲折,也使作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写作意图表现得更加生动而深刻。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