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力资源链”
2013-01-30溢琳焱
打造“人力资源链”
观察家OBSERVER溢琳焱
不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了,就说现代社会分工的愈益细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链条是无法获取任何事功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一个区域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或者用术语来说就是人力资源。今天,人力资源研究已经成长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人力资源学。
笔者发现,已有的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其影响与相关程度以及如何开发利用等方面,涉及到人力资源本身的构成,特别是关于如何发挥人力资源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综合效能方面的研究很少,结合特色、实情与长远发展的相关研究更是几乎没有。这正是笔者对这一已经十分成熟且庞大课题展开独立思考研究的新角度与新领域,即“人力资源链”理论。
笔者提出“人力资源链”这一全新概念,首先是源于对当前人力资源“窘况”的思考。
为什么说人力资源现在面临着“窘况”呢?很简单,我们曾经赖以实现经济起飞的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低成本这个关键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且如果不从根本上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原来的优势可能变为劣势、短腿甚至瓶颈制约,最终给经济社会发展“拖后腿”。当今人力资源利用面临着“双重矛盾”,旧的优势已经失去,新的优势尚未构建;与此同时,旧的优势又不可逆转地正日益演变为新的压力,我们就正处在这么个“窘况”之中。
“人力资源链”概念的研究提出得益于我们现在经常所讲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概念的启发。这些概念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充分运用了统筹协调的观点方法来看待事物、分析现象、把握规律、解决问题。具体而言,比如产业链的提出就是对原来看似一个一个孤立的产业加以统筹协调地研究分析,这样不仅使得各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与集聚效应,而且使得产业发展的眼界大为拓展,增强了人们主动拓展延伸产业边界即拉长产业链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回头再来看“人力资源链”,同样具有更好发挥人力资源整体效应、增强拓宽人力资源边界主动性的极大好处。具体来说,就像社会有机体由器物、制度和文化这样从外到内的三个圈层构成一样,人力资源实际上也是可以划分为基本的三个圈层的,即初级劳动人才、中级技能人才和高级创新创业人才。人力资源的这样三个构成部分的完整协调也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至缺一不可的。不要以为只要倾尽全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是极其狭隘、偏颇而危险的,不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了,就说现代社会分工的愈益细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链条是无法获取任何事功的。
“人力资源链”的提出让我们从此对人力资源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认识与把握。第一,“人力资源链”让我们消除可能存在的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孤立”和片面的观点。只有充分认识到并在实践中切实遵循人力资源的系统性本质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丰富多彩并健康持续。
第二,“人力资源链”让我们能够以动态的观点与方法来看待与对待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循环性。也就是说,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源群体是相互流动和互动的。初级人才可以通过努力成为高级人才,高级人才可以通过服务回报初级人才,只有这样的人力资源生态形成后,社会有机体方可永葆生机与活力。
第三,“人力资源链”让我们能够以平等公正的目光来看待与对待各类职业及社会分工。这个链条既然是系统性的、又是流动性的,而且是可以拓宽的,那就意味着同为这个链条上任何一份子都是平等的,因而社会对待不同层次类别的人力资源就必须具有起码的公正性。联想到李克强总理最近所说的“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也没有贵贱之分”,感慨万千又感动无比,这可谓是今天这个时代在对待人力资源问题上最好最美的“中国好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