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013-01-30中国科学院学部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项目组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药品应急信息化

文/中国科学院学部“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项目组 北京 100190

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文/中国科学院学部“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项目组 北京 10019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非常规突发性公共事件已日益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趋向常态化的频发。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的伤亡逾百万,受灾害影响的人口达2亿左右。药品是应对突发事件、救治伤病员必不可少的物资,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回顾2008年的3·14事件和汶川地震、2009年7·5 事件、2010 年玉树地震和 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灾害事故的应急药品保障情况,总体上不仅存在着在时间、空间、数量与品种上的供需矛盾,而且存在两级储备体系脱节、地方内部及军地协调不畅等问题。如在汶川和玉树地震救灾中出现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情况(前方短缺、后方过剩;一线短缺、二线过剩;早期不足、后期过剩),造成卫生救援不及时和药品浪费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救援的效率,其根本原因是应急信息不通畅、应急药品信息化跟不上应急保障的需求。

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增强药品应急保障过程中信息的沟通协调能力,已成为当前药品应急管理部门急需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过近30年的持续建设,药品应急信息化体系已日臻完善。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药品应急信息化也走在我们的前面,其“印度灾害资源网络”包含了包括医药资源在内大量的应急物资信息,使得灾害管理者在应急指挥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调配所需的各种资源。近年来,我国利用已建成使用的“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使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数比系统建立前提高了30%;2003年以前,传染病疫情从医疗机构报告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平均需要4.9天,缩短到现在的0.7 天,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 7倍。可见,加强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应急药品保障效率的关键。

药品应急信息化是实现药品精确保障的核心。如果把整个药品应急保障工作看成一个人体,那么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打造人的神经感知系统,没有“神经感知系统”的药品应急保障就是“瞎子”、“聋子”,只能盲目无序。所以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是药品应急保障工作的中枢和核心,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一是应急药品自

身因素。应急药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药品本身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决定了应急药品保障的复杂性。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能够减少无价值的工作环节和程序,以最简易、最少盲目性的方式提供保障,实现高效、节约和简易的目标。二是“精确保障”的需要。应急药品保障“迷雾”要求应急药品能实现“精确保障”。“精确保障”依赖于精确的应急药品需求预测和对药品保障过程的时时感知,这就意味着对应急药品需求和现有存货要有精确的、及时的可视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药品信息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如GIS、射频技术、云计算,为这种可视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三是应急药品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为实现应急药品全方位的精确管理提供了高效率平台,信息系统在国家和地方两级药品储备的入库、出库分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药品筹措、生产、应急研发、应急物流以及使用等管理环节上,保证了应急药品管理的规范化,为应急药品的精确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另外,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也是实现数字化预案和智能化保障的基础。

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国家应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消防、防疫等应急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给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急迫的需求。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一项重要的战备任务。

与国内外其他应急部门信息化相比,我国药品应急信息化无论在应急药品管理机构,还是应急药品生产、供应和使用机构方面,均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药品应急信息体系。现有的松散型药品应急信息体系不能适应药品应急保障联动、高效及时、精确供应等要求。主要表现在应急信息化建设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条块分割,水平相对落后等方面。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

国家药品应急保障涉及到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信部、药监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以及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保障对象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规划,没有统一的建设指南、建设标准、应急药品(包括机构)编码和行政规章,国家没有形成能够有效互通互联、信息共享的药品应急平台。虽然药品应急管理部门的政务网、医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医疗机构的 HIS、药学事业团体的药品数据库等都已投入建设并不断成熟,但由于各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各部门的技术断层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形成药品应急“信息孤岛”,导致药品应急保障过程中的“牛鞭效应”。

1.2 软硬件建设相对落后

由于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还没有提到国家政务层面的议事日程,现代化的药品应急信息平台尚未开始建设,在药品应急保障时只能使用如储备平台、库存平台替代,且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央、地方两级医药应急储备系统。相对于其他公共卫生平台建设,药品应急平台相对滞后,且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东部优于西部,行业发展不平衡——医药行业相对较好,基础建设不平衡——硬件优于软件。

1.3 信息利用机制不健全

在药品应急保障过程中,应急信息的有效利用是提高药品保障效率,实现精确保障,解决应急药品保障过程中“牛鞭效应”的

有效途径。因此,信息的传输、共享、处理和利用是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气象、地震、水利、农林、卫生、运输、反恐、消防等部门的应急信息的共享性较差,药品应急信息由于涉及商业利益,药品应急保障历史数据较少,造成对于药品应急保障智能决策和数据化预案可提供的技术支持能力较差。归根结底,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药品应急信息利用机制。

1.4 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经费短缺情况更为显著,设备简陋且数量不够,部分早年配备的微机现已落伍,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发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机率更大,加之医药行业和医疗机构欠发达,更需要加强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来提升应急药品保障能力。

1.5 人才素质不适应

目前,能适应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药学、软件和应急管理等综合知识的人才数量有限,也是影响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之一。药品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且人员分布很不平衡,而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药学专业和应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部分药学人员掌握的仅仅是医院药品仓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只能在配药岗位上发挥作用,且有限的专业人才基本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基层平台的人员极其缺乏,造成药品应急信息时效差,传递不及时、数据不准确或过时等现象。

2 建议

2.1 尽快完成药品应急信息化顶层设计

建议由工信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药监局、中医药局、财政部等与药品应急相关部门组成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与运行中心,运行中心办公室可设在负责药品生产供应的工信部,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和运行中心的沟通协调作用,着力推进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

建议进行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制订《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成立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与运行专家组,由药学专家、信息专家、应急专家等组成,并在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建设与运行中心的协助与指导下,着手进行药品应急信息平台的框架设计与《指导意见》的制订。

建议加强药品应急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加快药品应急信息基础标准、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标准、信息网络系统标准、数字化技术规范、信息标准分类规范等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应用协同互动和信息共享利用,并正式启动《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规范》制订工作。

2.2 充分利用现有药品应急信息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

建议充分梳理、立足需求,加强硬件建设。对全国与药品应急有关的部门及机构进行全面调研,充分掌握国家药品应急管理部门、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等信息化现状,对现有的硬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国家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以发挥基础建设的最大功能。在硬件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射频技术、GIS、“云”计算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同时在硬件建设过程上着力解决地区建设不平衡问题,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对欠发达地区的硬件建设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倾斜,使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全国一盘棋、统筹协调发展。

2.3 建立全国联网的药品应急信息系统

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应急信息系统是为解决各应急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药品应急信息的高效共享、传输与利用。该系统应整合气象、地震、水利、农林、卫生、运输、反恐、消防等部门的原始、预测、预警、

发布信息,从中评估应急药品的需求,保证相关资源调度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达到加强跨部门应急信息沟通,消除信息传输障碍的目的。

2.4 加强药品应急辅助决策技术方法研究

建议加强药品应急辅助决策技术研究、药品应急信息再利用研究和应急药品编码研究,使药品应急信息化有科学理论、方法、模型可依,从而使药品应急信息化辅助决策功能科学合理。

2.5 加大财政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

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属于公共服务产品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理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建议由财政部门统一预算划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专款专用。加大医药、管理和信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资金支持、政策鼓励、机制优化等多方面入手,及时补上人才“短板”,促进我国药品应急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

* 咨询项目组成员:陈凯先、陈润生、李衍达、储文功、刘照元、

郑青山、陈永法、周颖玉、肖鲁、武韬、黄育明、叶桦、邵蓉、

李洪超、马爱霞、王英、朱嗣方、唐俊卿

2013年10月15日

猜你喜欢

药品应急信息化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