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的“三个力”
2013-01-30文/孙韵
文/孙 韵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重点和舆论的焦点,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在做好国内新闻报道的同时,努力加强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舆论秩序构建,力争向世界传播全面、客观、准确的中国国家媒介形象,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对外新闻报道力,是指一个媒体进行对外新闻传播的能力和水平形成的综合实力。它包括媒体的对外新闻传播的理念、人才队伍、拳头产品、后勤保障等各项内容,具体地体现于媒体在对外新闻报道的引导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水平上。加强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是媒体做好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的关键。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重视媒体的“软件”工作,又要加强“硬件”建设;既要加强主体建设,也不能忽视客体发展。因此,加强媒体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需要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着眼于三个方面。
一、提高对外新闻报道的新闻判断力
具备良好的新闻判断力,是新闻工作做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其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必备的一种素质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密不可分,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紧密关联,国内生活的一个“小问题”,就可能是国际关心的“大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新闻记者没有一种国内问题的国际意识,就有可能与国内生活中很多具有对外报道价值的国内新闻擦肩而过,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提高对外新闻报道的新闻判断力是加强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的首要考量。
1.应有足够的国际问题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具体到对外新闻报道的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有敏锐地发现、捕捉那些具有对外新闻传播价值的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这种新闻敏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高度灵敏的新闻发现力。它要求新闻记者要有雷达一样灵敏的眼睛,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周遭事件中蕴涵的对外新闻性价值,并快捷迅速地做出判断。从事对外新闻报道的记者,只有具备了这个本领和能力,才能提高对外新闻报道的实效和首发率、原创率。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新闻记者要有足够的国内问题的国际意识,并自觉养成国内事件的对外新闻报道敏感。
2.准确把握对外新闻价值的内涵
足够的“国际问题”新闻敏感,离不开对对外新闻价值内涵的把握。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受众社会需求的性质。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构成了新闻价值的基本属性。但问题在于,对外新闻报道毕竟不同于国内新闻报道。由于地区差异、文化不同,同样一个事件在不同地区的新闻价值性就可能不太一致。在本地未必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事件,但是在异地却可能成为受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具有非同寻常的新闻传播价值。另外,对外新闻传播是异地传播,虽然讲求新闻的及时性,但也讲究新闻的时机性。在本地发生的同类事件,在不同的时机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关注效应。比如,发生在2013年年初海南三亚的“宰客门”事件,之所以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原因之一就是此事发生在新春佳节,时机重要;同时,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容易引起海外受众关注。
3.重视海外舆情监测
作为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新闻从业者更应该重视新闻信息的收集、研判。只有做到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动态心中有数,才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胸有成竹,快速反应。这就要加强对国内外舆情的监测,尤其是海外舆情监测,努力做到海外信息跟踪监测到位、收集汇总全面、分析研判准确。有了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动态的有效把握,在从事新闻判断过程中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反应迅速、出击果断。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很多经验教训的。比如,2012年9月份,包括《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内的一些美国媒体公开宣称,中国黑客“持续将五角大楼的电脑网络列为攻击目标”,大肆地无中生有地抹黑中国。之后,英国路透社等媒体持续跟进,一时形成了“中国黑客”猖獗的国际舆论焦点。针对这一新闻报道,我国政府和媒体后来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据理以争,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二、增强对外新闻报道的表现力
衡量对外新闻报道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媒体新闻产品的首发率和落地率状况。从新闻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对外新闻传播的落地率更为重要。因为再好的对外新闻作品,只有落地生花之后才能影响受众、引导受众。而要提高对外新闻作品的落地率,就要增强对外新闻报道的表现力。表现力就是新闻报道本身所传达出的能够吸引受众的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实现新闻作品落地率的保证,也是提高对外新闻传播效果的必然要求。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中西受众的新闻价值理念、内容需求和接受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要增强对外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就要树立以受众为本的新闻理念,在内容表现方式、报道视角选择和新闻语言运用上下工夫。
1.实现内容呈现的本土化
从新闻实践来看,中西新闻报道理念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而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则是两者的主要差异。如果将新闻报道的内容呈现分为表现和陈述两种方式的话,那么,西方新闻报道就比较喜欢表现,尤其是善于运用故事性情节、形象的描绘来展示新闻过程中富有感染力的场景、画面和事实。相比较而言,中国新闻报道体现出偏爱陈述的写作理念,讲究新闻事实的和盘托出和理性呈现,而容易忽略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形象化的细节。这两种新闻内容呈现方式从新闻表现技巧而言各有优劣,无可厚非。但在对外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我们的记者所面对的并不是国内受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异地受众的新闻接受规律和阅读习惯,在新闻报道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更多地采用西方受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确保报道视角的国际化
新闻报道表现力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报道视角问题。新闻报道视角不仅决定新闻写作的布局谋篇,而且影响新闻内容的思想表达,并最终制约新闻报道的最终效果。要确保对外新闻报道的国际视角,就是要立足于全球视野表明中国立场,用国际视野来审视、解读和叙述新闻事件。要具备国际化视角,首先要有开放的眼光、胸襟和气魄,要有敢于对外展示自我的自信和自觉。其次是要有多元思维,学会将发生在国内的新闻事件放到国际的大背景中考量,善于以多元思维来审视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理性报道。最后,讲究国际化视角不仅是对他人开放自己,也包括对自己开放他人。
3.做到语言表述的生动化
新闻语言不仅是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语言的表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如果说国内新闻报道对新闻文风有着很高要求的话,那么,对外新闻报道的文风要求则更高。生动活泼的语言,永远是吸引和打动国外新闻受众的法宝。对外新闻报道语言表述的生动化,就是要选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达手法,包括语言习惯、语言风格、词汇语法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的记者要深入报道一线和报道现场,精心调研新闻事件,用心琢磨用词用语,倾心锤炼语言风格,逐步地形成独具特色、生动、鲜活的新闻语言表达方式。
三、提升对外新闻报道的传播力
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离不开传播力的提升。传播力主要是指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和传播渠道建设。如果没有有效的传播通路,再好的新闻报道内容也无法传达给海外受众,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也无从谈起。因此,提升对外新闻报道的传播力,是加强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有赖于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要重点加强针对海外的自有新闻报道平台和传播渠道建设,有效提升这些传播平台的运营能力和传播能力。这包括各种媒体形态的对外新闻报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等。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应着力推进各种媒介的融合,大力加强同一主题新闻报道的协同效应,努力强化同题新闻报道的整体合力。与此同时,还要实施媒体走出去战略,有选择地推进对外新闻报道阵地前移,力争将对外新闻报道平台延伸和拓展到海外舆论现场,进一步提升对外新闻报道的针对性、贴近性和本土性。
另一方面是要全面改善对外新闻产品营销工作,不断增强国内主流媒体与海外主流媒体的合作能力,努力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营销,有效扩大对外新闻报道在海外主流新闻媒体的落地率、占有率。在对外新闻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创新营销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改进营销方式,完善营销体系,努力按照新闻产品的市场化规律提升对外新闻产品的整体营销水平。比如,可以进一步加强专业营销团队建设,也可以尝试以整合营销理念来大力开展公益活动的方式提升媒体产品的品牌效应。
综上所述,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发现力、表现力和传播力,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三个构成方面。发现力依靠对外新闻报道的新闻思维,表现力重在对外新闻报道的内容表达,传播力旨在构建对外新闻报道平台。在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的过程中,这三者相互关联,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发现力决定着对外新闻报道的力度、速度,表现力决定着深度、角度,传播力则影响着广度、厚度。加强对外新闻报道力建设,就应该着力推进这三个“力”建设,从而实现对外新闻报道水平的整体提升。
[1]李荣霞.对外报道要讲传播艺术[J].当代传播,2009(4)
[2]侯瑞丽.对外报道的“包容性”[J].对外传播,2012(1)
[3]韩松.立场、深度与可传播性的统一——新华社两会新闻对外报道“试水”新媒体[J].中国记者,2012(4)
[4]杨定都.对外报道的小切口与大视野[J].对外传播,2011(9)
[5]孙蕾,许馨月.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策略分析[J].湖北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6]何国平.论对外报道的国家利益原则[J].当代传播,2010(3)